地方政府过河拆桥 上演开门引资关门捉资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7日 09:52 人民网-华东新闻 | ||||||||
郝洪 只见短期利益,不见长远利益;只有地方概念,没有全局意识;只会打少数圈内人利益的小九九,不考虑整体经济发展和百姓利益的诉求……结果,资源、资本、市场等等经济要素只能在自己管辖的那个狭小地域内打转转
什么叫“过河拆桥”?看看最近一则“开门引资、关门捉资”的新闻就知道了。 近日,《中华工商时报》报道说,2003年,被誉为“中国钼王”的江苏徐州环宇集团被力邀去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投资,并购了当地一家已连续亏损10年的国有钼矿企业。一年后,就在并购企业效益开始显现的时候,当地政府却先是以查偷漏税的名义将企业折腾得无法正常生产,接着,又抛出所谓《股权转让合同》,要求“环宇”将股权全部转让给当地国资办,后来,干脆将已被并购的那家国企重新注册…… 为什么当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引资,企业效益好了,当地政府反而不高兴? 是因为感觉吃了亏?报道说,引来外来资金后,新企业不仅偿还了老企业的各种贷款、欠款,承担了巨额的隐性债务,上交各种税金2682万元。同时,还扩大了就业———工人重新上岗率也达97%,清偿了拖欠已久的职工工资、养老保险。也就是说,外来投资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还带来了社会效益。 或是担心当地资源被外来资本占夺?有钼矿,这是当地的资源优势。但是,在我国,一切矿产资源均归国家所有,资源所在地政府不过是代行管理之职。因此,在当地矿产资源开发的问题上,只要外来资本符合国家规定的准入条件,有合法手续,程序规范,就不存在所谓资源的掠夺问题。 是因为企业不姓“栾川”,影响了当地政府的政绩?这好像也说不通。市场经济情况下,对一地政府而言,企业姓什么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该企业能否创造出效益。并且,按目前的政绩考核体系,招商引资业绩,远远大于地方在国有企业保有量上的努力。 既然,上述的理由都不成立,那么,还有一条可以解释的理由就是,为了能够有效地控制企业。 所谓“控制”,主要是指控制利益。外来的资本再好,也不是“自己人”,加上这些企业的市场、资金两头在外,当地政府自然很难掌控,要是自己名下的企业,就好办多了。企业在自己手里,大到固定资产、利税所得,小到企业的人事安排,怎么盘整都是自家的事。甚至个别地方的个别企业,成了一些官员摆不上台面的“小金库”,需要时,报销一顿餐费、借辆车跑个差一类的人情琐事,也都有了着落。 其实,不管上述的哪一条理由,都会阻碍经济发展。只见短期利益,不见长远利益;只有地方概念,没有全局意识;只会打少数圈内人利益的小九九,不考虑整体经济发展和百姓利益的诉求。结果,资源、资本、市场等等经济要素只在自己所辖的那个狭小的地域内打转转,转来转去,市场做不大,企业做不强,效益上不来。 如何与外来资本和谐相处,不仅是东部沿海各地,如今也日益成为广大中西部各级地方政府的一道重要课题。学习如何处理政府与外来企业的关系,学会如何平衡地方与外来资本之间不同的利益,并努力建立起互惠互利的长效机制,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在开发中西部成为国家经济发展重要战略的今天,在越来越多的资本把目光投向中西部的时候,人们对那里的经济运行生态,一如对东部的资金、科技水平、机制创新一样,同样充满着善意的期待。但愿类似的“关门捉资”的一幕不再上演。越来越多的、先行一步发展起来的东部地区的企业,走入中西部,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