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体制创新成为经济改革主菜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5日 02:19 第一财经日报

  王东京

  日前,《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出台,明确指出2005年为改革攻坚年,并且从体制改革的层面在十大领域作了进一步的规范。这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更加有力的基础。

  为什么现在要提出“改革攻坚”?经过20多年的改革,现在已进入核心层面。面临的重点就是攻克那些阻碍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经济学讲,“制度高于一切”,唯有通过体制创新,我们各项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到2010年要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现在剩下5年多的时间,如果我们不对不适用于市场经济旧的体制进行创新,就很难达到我们既定目标。所以,一方面是任务重,另一方面是这次改革攻坚有时间表,主要工作都要在2005年启动,有些当年就要完成。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有个清醒的认识和明晰的解决方案。

  土地流转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第一条讲的就是农村改革。中国改革,应当说首先是在农村启动的,而这次改革攻坚,国务院又把农村改革作为排头兵,放在首要地位。20多年前,农村改革是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突破口,而这次改革攻坚,则是对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进行创新。家庭承包责任制解决的是农民的温饱问题,而土地制度创新,是要解决农民致富的问题。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曾指出,农村改革要实现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次飞跃是实行土地的规模经营。我认为这次农村改革攻坚,就是要推动农村改革的第二次飞跃。

  为什么要抓住土地流转问题?这些年来在帮助农民增收方面,政府出台了不少政策,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就是说,靠政策来帮助农民增收,我们基本上已走到了尽头。像费改税、免征农业税、粮食生产直补等办法,政府都用过了。可农民的收入状况,还是不理想,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现在到了1:3.21。要真正提高农民收入,必须走土地规模经营的路子。

  现在人均耕地是1.5亩,无论种什么都不可能致富。要是种20亩地就能赚钱。一亩地500元的收入,20亩有1万元的收入。这样与城镇居民收入就差不多。所以土地要集中,要规模经营。为此,政府必须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土地流转制度,而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落实农民的耕地产权。耕地产权不是所有权,它是除了所有权之外的另外三个权能:一是使用权,二是收益分享权,三是转让权。现在农民基本上没有转让权。比如说,一些地方政府要建开发区,把耕地圈过来,很低价格就买断了。这种做法为什么能进行下去?就是因为农民没有转让权。所以,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政府要通过立法明确农民要拥有耕地的转让权。农民有了转让权,就可以自行决定土地要不要转让,按什么价格转让,如此,土地流转中农民的利益才能得到有效保护。

  国企改革要突破“三难”

  国有企业改革有三难。第一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难以实行权利与义务对等;第二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独资企业,难以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第三是大型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难。最新文件停止了大型企业的MBO,说明大企业产权制度怎么改,始终没有找到好的办法。

  十六大确立对国有资产管理是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体制,国资委把管人、管事、管资产结合起来。但如此就出现一个问题,国资委究竟是政府还是企业?如果是政府,就是新的政企不分,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第二,国资委如果代表政府管资产、管人、管事,管错了或失误了怎么办?谁来追究国资委的责任。这次《意见》里面提出,要追究失误责任。我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董事长、总经理决策失误,一定要追究他们的责任,但同时也要追究国资委的连带责任,因为人是你派的,你派人就失误了。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所谓的攻坚,恐怕就谈不上在关键层次、关键部位上的攻坚。

  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中央从党的十五大开始就提出来,公司制的核心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什么我们的法人治理结构至今还不完善,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投资主体单一。这是根本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只有国家一个股东。现在企业的董事长监督总经理,总经理监督副总经理,副总经理监督部门经理,部门经理监督员工,自上而下的监督没问题。但是,谁来监督董事长?监事凭什么来监督董事长,有什么科学依据相信董事长不能摆平监事?所以,完善公司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改组股东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关键。

  产权要改革,但改革的步骤要循序渐进。产权明晰是对所有企业讲的,不是只针对小企业。具体途径怎么改?那就要解放思想。大型国企搞MBO,目前条件不成熟,但不等于说大型国企不能搞产权改革。中央提出大力鼓励国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的联合,实行混合所有制经济,就是一条以“混”促“清”的路子,在实践中应当积极探索。

  非公经济政策要与国企和外资一碗水端平

  现在人们在观念上对非公经济歧视的不多了,但是在体制上、在政策上还是多有歧视,比如在市场准入方面,有很多行业,民营企业是进不去的,这种就是体制性歧视。所以,要在体制和政策上把非公经济与国有经济一碗水端平。还有,国内非公企业与外资企业,也要平等竞争。能够向外资企业开放的行业,一定要同时向国内非公有经济开放。比如保险业,外资都进来了,为什么我们的非公有经济不能介入?这次国务院提出要统一内外资所得税,非常好,是政府在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方面一个有实际意义的举措。

  金融体制改革要逐步弱化政府干预

  金融改革关键也是体制创新。国有商业银行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不能自主经营,还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国有商业银行的行长,是副部级,其信贷业务很难摆脱政府的干预,独立性很差。现在政府每年都有投资项目,一旦有资金缺口,就会逼银行贷款。所以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是要逐步弱化政府干预,为此,就必须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而且也要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如果银行仍由政府控大股或者政府独资,那么商业银行改革就会换汤不换药,重蹈国企改革的覆辙。像工商银行施行股份制改造,行长可能改称董事会主席,没了行政级别,但政府是唯一的股东,打断骨头连着筋,在贷款业务上,就仍然摆脱不了政府的干预。

  银行改革不仅仅是要强化贷款的终身责任制,最根本的,是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只有把国有银行变成真正的商业银行,好多问题才能迎刃而解。至于中国的资本市场,我认为,既然叫资本市场,那就是说资本进入市场后,是市场的事情而不是政府的事情。像股市,政府没有义务去托市,也不可能去托市,政府只能去规范与监管,去把股市的规矩搞得更完善、更公平。这些年,我们在一直在说政府是裁判员,既然政府只是裁判员,那么股市上谁盈谁亏,就与政府没有关系,那是市场博弈的结果。所以,长期以来,很多人希望政府托市,让股民赚钱,这是一种超越政府职能的期望,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财税体制改革应增加对基层的财政转移支付

  《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也重点提出财税体制改革,财税、投资和价格是经济运行中重要方面。在财税方面,中央提出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调整优化转移支付结构,规范转移支付办法。那么,从中央到省、市、县级的整套转移支付的政策里,分配比例是当前的关键。其次才是转移支付的问题。

  过去强调提高两个比重: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中央财政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前些年,政府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提高两个比重有一定的合理性。今后,两个比重是不是还要提高?如果是,那么中央财政究竟要集中多少算合适?现在的情况,是越到基层财政越困难,县乡两级的财政开工资都有问题,所以,在财政分配上,我们要注意培养基层财源。现在,乡镇一级的平均负债大概有500万元左右。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中央给地方财政留的太少,的确是一个事实。实施分税制后,所得税归地方,增值税由中央和地方共享,地方留25%,中央拿75%,大头归了中央,而所得税由于这些年中小企业不景气,故地方财政所收甚少。再有,有些原本属上级财政承担的开支,现在却让基层财政负担。最典型的就是九年义务制教育,应该说,义务教育应主要由中央财政付钱,可现在却让最困难的乡镇承担大头。所以,这次财税改革,应当适当增加对基层的财政转移支付,逐步化解乡镇的债务负担。(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