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五一景区涨价 > 正文
 

著名景点渐成贵族景区 门票涨价到底谁说了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1日 18:10 新华网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陈芳

  去年北京六大世界遗产景区率先涨价,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此后,神州胜景“涨声”一片,不仅涨幅惊人,涨价原因也如出一辙。

  著名景点渐成“贵族景区”,令普通旅游者望而却步。有网民发出了这样的慨叹:“
如果景点都变成管理者的私家园林,那我们只能呆在家里了。”

  作为公共资源的风景名胜区,门票涨价就要遵循公共决策机制。因此,一片“涨声”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浪高过一浪的追问声:涨价是否合理?谁有权决定它涨价?涨多少到底谁说了算?

  涨价景区门票上调幅度高

  此轮涨价之举,各景点呈现出同一模式:

  ——涨价幅度高,多是成倍上涨,有的甚至达到近20倍,远远超过同期物价涨幅和居民收入增长。

  ——听证会大多成了“涨价会”,民众所要听证和接受的,不是有无必要涨价,而是涨多少的问题。

  ——公众与听证代表观点迥异。有网络媒体作了调查,95%的网民不同意涨价,而有关部门组织的听证会上,代表几乎众口一词拥护涨价,反差巨大。

  继故宫将淡季门票从每张40元调整为80元,旺季门票每张60元调整为100元后;广受关注的黄山风景区,虽然一直有“涨与不涨”的争论,但政府最终将票价作了调整,并且刻意避开了“五一”长假执行。淡季每票85元涨为120元,旺季每票130元涨至200元。

  九寨沟是涨价景区中最神秘的一个。在舆论的压力下,景区于3月中旬搞了听证,屈指可数的几家媒体被获准进入旁听,145元门票最终定为涨至200元以上;其他如张家界将每票158元涨至245元 ;井冈山从100元涨为156元;武当山由70元涨至110元……就连既是景区又是居民区的鼓浪屿,也作出了由3元涨到50元的“试运行方案”,并露出风声:时机成熟时再涨至每票80元。

  与“涨”声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杭州西湖景区坚持免票,而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和一些地方景点,则明确表示绝不“跟风”,不会提高门票价格。

  旅游景点门票的飞涨,让不少旅行社大呼吃不消,而开始对组团价格进行调整,普遍上涨10%。“热门线路都这样涨下去,我们只能提价,否则连基本利润都无法保障。”中青旅国内部一位负责人表示,门票上涨差价最终只能由游客自行承担。

  涨价理由站得住脚吗?

  主张涨价者陈述的涨价理由,不外乎是控制流量,有利保护,弥补维修资金缺口……然而,这些说法很快招致了业界的质疑。他们普遍表示:景点成本不应由消费者负担;修缮资金应由政府投入;涨价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客流。

  业内人士用消费者分类方法驳斥靠涨价“抑制客流说”:高价景点的游客可分为这么几类——国外游客,公款旅游者,高收入阶层,工薪阶层和学生等。至于低收入者和广大农民早就望而却步了。而事实上,对于前三类游客,靠涨价是限制不了的,他们的经济实力不在乎承受区区门票钱。受影响的都是最普通的消费者。拒低收入者于门外显失公平。

  “美国的大峡谷也是世界自然遗产。人家也保护,也限制参观者数量,但不靠门票涨价;法国卢浮宫门票仅8欧元,但门票限量发售。说游客多,可采取的办法很多,比如人数控制,预约排队等,这些都是国外的成熟经验,为何不借鉴,非要一味靠涨价限制客流呢?”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谢凝高教授如是说。

  对于“弥补维修资金缺口”这一涨价理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周孝正教授提出,“应该请审计部门查查原来的门票收入都干什么去了。查清应该向社会公布,如果确实缺少资金,应当由国家财政负担。”

  一些人士举杭州西湖等景点不收门票为例,认为著名景点招揽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活跃了经济,实际上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带来了巨额财政收入。政府出资保护、维修旅游景点,不仅是义务,更是有可观回报的投入。

  门票收入哪里去了?

  对公众而言,风景名胜区是公共财产,人人有权“享有”。而对管理者来说,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使他们对门票收入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不同的利益诉求决定了涨价风潮中的两者冲突。

  建设部的有关数据显示,我国部分世界遗产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门票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例已达到一半以上,个别如张家界等景点已高达90%以上。这表明,门票收入成为这些景区最大和最直接的经济收入,涨价的动因就不难理解了。

  门票收入又是如何分配的呢?记者调查发现,在八达岭门票总收入中,40%自收自支用于人员工资,40%纳入延庆县财政收入,仅有两成用于长城维护费用;十三陵门票总收入中,50%作了文物保护费用,另一半则用于人员工资和上缴昌平区财政。

  显然,门票收入的资金,并未完全用于景区的管理和维护,被地方政府分了一杯羹,还有一部分则纳入了企业甚至上市公司的经营收入。专家介绍,黄山、峨嵋山门票收入的50%,就被作为上市公司的经营收入。剩下的收入,如何能够维持这些景点的保护与修缮?

  由于目前景区多由属地管理,因而并没有一个全国性统一的“指导价”。统计数字表明,当前一张景点门票的平均价格,接近我国年人均GDP的1%。这一比例至少是其他国家的10倍以上。大部分著名景点的门票,已趋向高额化、市场化、贵族化,改变了遗产资源的公共性质。

  中国社科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晓指出,世界遗产和国家级风景区是典型的公共资源,为全体人民共同享有,景点门票定价的基础只能根据国民的平均收入水平。

  再不能对门票暴涨无动于衷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面对长期经费投入的不足,一些景区的涨价听证会确有“走过场”之嫌。在门票的涨和不涨之间,在涨多和涨少之间,有了太多可自由发挥的空间。

  虽然目前国内各景区的情况千差万别,产权单位归属不一,有的归政府直管,有的归园林或文物部门,有的属于企业开发经营,但门票价格最终都须报物价部门核准。不少学者担心:如果这股涨价风潮得不到抑制,公共决策缺乏有效的程序和制度约束,风景区会沦为某些利益集团的“摇钱树”。

  谢凝高教授说,目前国家风景区的主要管理权力都下放到了地方政府。这种分权管理体制有很大的局限:一是地方政府考虑问题多从自身利益出发;二是部分世界遗产由较低级别的区县(市)政府管理,“婆婆”机构太多。有的地方政府每年向风景区要几千万元,迫使景区提高门票价格,扩大商业开发规模。此外,我国有177个风景名胜区,国家每年拨款却只有1000多万元。一些景区只好用门票收入补贴管理费用。

  著名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说,世界遗产景区属于全人类,具有公益性质,绝不应该作为资产来经营。他认为,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门票收入应实行收支两条线,所有收入都应该上交,景区再根据各自需要,提交申请,要求政府财政拨款。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葛剑雄教授认为,门票收入的支配使用,应该接受国家审计和公众监督,只要是用于加大景点保护的,相信涨价也能得到公众理解。

  据悉,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游览参观的门票价格管理工作通知》已经会同各省物价、旅游等相关部门进行研讨,估计将于“五一”前正式发文实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