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从波动规律看2005年我国轿车市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1日 18:01 南方周末

  □王福民(天津社科院研究员)

  2003年前的4个周期

  中国轿车市场是新兴的、有活力的市场。经历了2002—2003年“井喷”,震惊中外,但2004年以来,车市并未像大多数人期望的那样“继续兴旺”。人们对于她的变化多端觉
得难以理解。

  笔者经10年跟踪观察研究,认定我国汽车市场(含轿车市场,商用车市场)是按波动周期发展的。

  中国轿车市场(1978-2003年)实际运行状况由图可见:改革开放以来到上世纪末我国轿车市场发生4次波动周期:出现过4次扩张期(也叫旺销期),其波峰分别出现在1979、1983、1987、1992年;出现4次收缩期(也叫滞销期),波谷发生时间分别为1981、1985、1989、1998年。

  轿车年产量呈波动式上升趋势,由1978年的0.26万辆增长为1998年的50.79万辆,20年猛增195.35倍。每次扩张期都给轿车工业带来加速发展的机遇,产量上升,销路畅通,进销差价(毛利)增加,价格上浮,库存量下降,资金周转加快,产销单位经济效益上升,呈良性循环发展。

  系统分析4次扩张期和4次收缩期后发现:每次扩张期内,轿车年产增长率远大于国民经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而每次收缩期内,轿车年产增长率远小于GDP增长率,前者可以称为“扩张效应”,后者可以称为“收缩效应”。

  为便于分析车市发展趋势,笔者引入“扩张系数K值”的概念:这是汽车年产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值,同理轿车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值为Kj(即轿车增长率为GDP增长率的倍数)。在扩张期内,Kj值应大于1,在4次扩张期的4次峰值,扩张系数Kj依次为7.16,4.90,12.87,7.43。在收缩期内,Kj值呈负值或小于1的正值,4次收缩期内每年的Kj值,统计结果Kj值处在-8.16-+0.76的范围内。

  通过分析发现,(1)轿车市场波动远大于汽车市场,轿车市场进入“扩张高峰期”门槛高于汽车市场(轿车Kj>4.9,而汽车K>3.05)。扩张高峰期轿车增长率为GDP增长率5-12倍。汽车为GDP增长率3-5倍。但轿车市场收缩效应比汽车市场更为严重。

  (2)轿车市场走势大体上与汽车市场走势相对应,且波峰与波谷发生时间大体相当,但是有时略有差别(提前,滞后)。

  (3)改革开放以来车市4次波动周期,轿车市场以公车为主,它与国民经济GDP增长率关系密切,受GDP增长率直接影响。进入第5次扩张期以来,私人购车市场高速发展(高于70%),它与GDP增长率变成间接影响。

  轿车市场“余喷”和宏观调控的影响由前4次轿车市场波动周期观察,轿车市场“井喷”之后还有“余喷”现象发生。

  “余喷”是指轿车市场由峰值回落的过程中,扩张系数Kj值小于4,大于、等于2的过程。由图可见:1978-1998年间前4次波动周期由波峰→波谷的回落过程,从中可以看到第1次、第2次、第3次波动均呈“大起大落”特征,每次回落到谷底只用2年时间,属于“快速回落”过程。其中第2次波动回落,出现波峰的第2年直接跌入负增长,属于“无余喷”的过程。而第1、第3次虽然呈快速回落,但毕竟有“余喷”,分别有增长率为30.49%,23.21%(Kj值分别为3.81,2.05)的“余喷”数值。只有第4次波动呈“平缓回落”特征,而且其“余喷”出现二次回升的小波形。为什么第4次波动的“余喷”会出现这种新特点(回落时间长达5年,出现锯齿形余波,而且平缓下降)呢?

  笔者分析有以下原因:(1)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影响。前3次波动和第4次扩张期宏观调控缺乏经验,整个国民经济呈“大起大落”特征,从第4次收缩期1994年开始,宏观调控强调国民经济“软着法”、“温和启动”,抑止了大起大落。

  (2)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影响。该产业政策明确以发展轿车为重点,国家投巨资于几项大的轿车基地建设;进行技术改造,合资和合作引进先进产品,推动轿车市场在上述环境下仍能低位运行。前3次回落到谷底均出现负增长,只有第4次呈小于1的正值(1998,Kj=0.68)。

  未来数年“余喷”将平缓回落

  分析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轿车市场自身发展,笔者认为未来数年(含2005)轿车市场的“余喷”按“平缓波动式回落”的可能性较大。

  这是因为:(1)国民经济在1994年起实施“软着陆”后,紧接着实施“温和启动”。上述“软着陆”、“温和启动”是我国高层领导宏观调控已达到较高水平的主要特点,仍将继续。

  (2)2004年GDP增长率达到9.5%的高水平。2005年GDP增长率降为8.5%-8.9%。

  (3)轿车市场发展内外条件发生了变化。2001年以来3次下调关税,由80%、70%到现在的37.6%、34.2%(下调42.4、35.8个百分点),2004-2005年进一步下调,将面临进口车压力。一年内钢材上涨30%-40%,轿车成本上升10%,又面临降价压力,以及持币观望,而且竞争对手增多(2004年33家),市场竞争空前激烈。

  (4)轿车近年增长率很高,同时基数也很高。而且库存量大幅度增高(媒体报道高于40万辆)。

  (5)私车市场需求旺盛。轿车主要被用作代步工具,据统计目前私人购车比例高于70%,而且全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沿海富裕省市超过3000-4000美元,据国外经验,达到这个水平,轿车进家庭速度加快。

  究竟这一次波动周期的“余喷”会喷多久?这取决于宏观调控水平和供求失衡矛盾的处理状况:(1)如果宏观调控得当,供求失衡矛盾缓解,那么“余喷”持续时间会较长,(有可能出现呈多次回升的锯齿波式缓慢回落),那么,产销企业会有几年中等繁荣市场(4>Kj>2)的好日子可过。这是我们大家所希望的。

  (2)如果宏观调控的措施着力较弱,供求矛盾难以缓解,库存量进一步增加,那么“余喷”持续时间会较短,但仍可努力实现“软着陆”(即有可能平缓回落)。

  (3)如果宏观调控失当,盲目追求轿车提高比例,将可能进一步激化供求矛盾,库存量大幅上升,市场急转直下,那么轿车市场出现“快速回落”的可能性也是有的(轿车市场“收缩效应”也是很猛烈的!)这是我们大家所不希望出现的。

  2004年以来轿车市场陷入了一个怪圈:市场疲软(库存增加)—降价促销—持币观望—市场更疲软(库存继续上升)—再次降价促销—更加耐心持币观望……为什么轿车市场疲软?根本原因是供大于求。因此,汽车业和相关机构应居安思危采取得力措施解决存在问题,使车市向利好方向发展。2004年轿车产量231.62万辆,同比增长11.99%,销量247.50万辆,同比增长15.17%,扩张系数Kj=1.28。下降幅度很大。媒体报道轿车企业2004年计划排产高于305万辆,远高于实际需求量。2001年底产销统计表上轿车企业只有15家,如今已有33家,且还在发展中。因此笔者认为轿车“过热”,发展失控,供大于求是轿车市场滑坡的根本原因。

  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加强宏观调控解决供求失衡问题。最后还要说明,由于第五次宏观调控提前进行,与以往四次宏观调控不同的是:这次调控并不意味着国民经济上升期的终止和GDP增长率立即下滑,调控目的是“延长上升期阶段”,当前宏观经济“新一轮上升期”尚未结束。2004年GDP增长率高达9.5%,是本次“GDP增长率上升期高峰年”,2005年预计GDP增长率高于8%(8.5-8.9%),又是一个好年景。预计2005宏观经济和金融环境的逐步改善,轿车市场会呈锯齿波形稳步回升。当前这种车市疲软状态还会延伸到2005年一季度、二季度,下半年会逐步走出困境,平稳回升。2005年轿车增长率预计15%-18%。总之,轿车市场发展前景是广阔的,“井喷”以后还有“余喷”,只要宏观调控得当,措施有效,及时化解矛盾,近年仍将展现中等繁荣的市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