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大幅缩水 跨国车企换帅欲解中国困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9日 10:32 南方日报 | |||||||||
2005年,跨国汽车巨头在中国高层人事变动频繁。继通用中国董事长辞职后,大众汽车昨日宣布负责中国业务的董事会成员魏智博离职,中国业务负责人雷思能不久也将引退。虽然大众表示,魏智博离职源于已到退休年龄,却恰逢大众中国业务利润缩减近半之际。毋庸讳言,利润大幅缩减已让多数跨国车企风光不再,这一情况绝非大众一家。 仅仅两年前,中国业务在国际汽车巨头的全球战略中还是个“香饽饽”。世界车市普
高盛分析师曾预计,大众汽车2003年的每股收益中,2/3以上来自中国。而近两年里,在日韩车系主导的降价风潮中,大众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节节退缩。4年前的半壁江山,到今年前两个月,所剩不及20%。雪铁龙更是远不及大众,已被挤出国内车企销量前10名。就算是创造了合资新模式的通用汽车也已受到韩系车的扼制。成立仅两年的北京现代凭借一款伊兰特,已经登上中国车市“一哥”,上海通用则退至第五。 中国市场已经不再是“处女地”,随便一款车就能销售得让人偷笑的时代已成为历史。日渐充分的市场竞争,已将行业门槛大大提高。更何况今年起我国已经出台相关政策,以进口散件组装的暴利生产形式被叫停。在无形之手与有形之手的合力作用下,跨国车企开始重新审视其在华投资战略,而换帅则是实施战略调整计划的先兆。大众汽车在此次人事调整中,以子公司斯柯达副董事长温弗里德·瓦兰德取代魏智博就是明显例证,因为从明年底开始,上海大众将投产斯柯达轿车。 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方向是否对路尚不可知,但以“真刀实枪”取代“花拳绣腿”已成不刊之论。巨头们在华战略竞争的重点,已不再是简单地靠老旧车型赚钱,而是转向刺刀见红式的较量。这一两年来,与国际同步的车型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已经表现出这一势头。 随着跨国车企转变策略,我国以打造自主品牌为业的本土汽车企业必将迎来更严峻的挑战。而被国人寄予厚望的合资企业,在经过受外方控制多年之后,是否也该认真思考一下,中国汽车工业究竟路在何方? 侯小军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