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红事件折射质检体系 质检结论应准确快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7日 23:06 法制晚报 | |||||||||
“苏丹红”已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看到媒体报道,国家质检总局最终锁定广州田洋公司为“苏丹红”食品的最终源头,着实松了一口气。可是,现在听了专家关于“宣布广东田洋公司为‘涉红’食品的最终源头为时尚早”的提醒,不觉又倒吸了一口凉气。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马怀德教授认为,现在商品流通的范围很广也很频繁,市场上很难确定哪一家是源头。
诚哉斯言。就在国家质检总局“最终锁定源头”后,全国各地查出涉红食品的消息又屡屡传来,大连三岛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日本拉面大酱汁等三种产品均含有苏丹红;宁夏中卫7吨假辣椒面涉嫌有“苏丹红”;湖北省5家调味品企业也查出“含红”。这些“后起之秀”的出现,未免与质检权威部门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追查有害食品,当然应该讲究快速反应,但快速不排斥准确,在一定意义上说,快速应该以准确为前提。没有快速的准确,是迟到的准确;没有准确的快速,是毫无意义的快速,两者相辅相成。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