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用长远目光处理中日关系 思考中日关系逻辑起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7日 09:37 经济观察报

  中日关系的未来将向何处走?我们以为,这不仅是当下很多人正在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也确实关乎我国和平崛起的未来,进而对亚洲和世界也会产生影响,这绝不是一个小问题。困难之处在于,在思考中日关系这个问题上,包含了理性与情感的冲突,历史与现实的矛盾,利益和尊严的困惑。但复杂和困难不能成为我们停止思考的理由,因为在理智、情感、历史、现实、利益、尊严之外还有一个责任,这个责任就是每一个当代中国的公民,都应为中国在21世纪成为一个民主富强的国家而努力。

  我们认为,这个大前提、大目标应该成为我们把握中日关系的逻辑起点。

  中日关系的首要症结是日本政界不能正确对待历史问题,并非周边国家“过于小气地纠缠于历史”,确是因为“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正是对现实问题的态度”。这是问题的关键。

  我们分析,更深层的症结在于日本政界乃至知识界至今不能正确对待中国的崛起。正如有学者指出,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已经成为亚洲地区一个能够与日本进行战略竞争的国家。在日本政界看来,中国是日本谋求亚洲霸主地位的障碍。日本历史上一向有扩张的冲动,在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几十年后,它再次开始在外交和军事领域跃跃欲试,这不能不令中国和韩国等亚洲国家感到担忧。

  从这个背景出发,反对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行动就更容易得到理解,我们并非反对日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是认为日本在对历史问题没有正确认识的前提下,难以发挥这个作用,也难以让那些与日本有着历史问题的国家放心。

  二战以后,为了对日本进行“民主化改造”,麦克阿瑟领导的美国占领军留下了一部和平宪法。但是近年来,日本朝野一直存在着修改和平宪法的呼声。虽然修改工作在2010年以前不大可能进行,但迄今提出的各种修改建议表明,修改后的宪法可能会允许日本在全球扮演更重要的军事角色,因此不能不引起各个相关国家的密切关注。

  此外,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一事已成为中日关系的一个顽疾。而中方不断被告知,这是日本特有的生死观,也是日本国内的政治生态所决定的。但是日本政界必须看到,在当今世界局势下,日本在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时,周边邻国,尤其是被日本军国主义伤害过的亚洲诸国的信任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在日本国内党派利益以及所谓的“国民情绪”与日本真正的国家利益之间盘桓,有勇气和眼光的日本政治家应该做出明智抉择。大江健三郎曾指出:日本民族具有封闭性,不习惯于勇敢地面对自身的丑恶、不善于对自身进行反省,并习惯于隐藏自身真实的意图。大江先生的话日本政界应该倾听。

  关于中日关系,我们还有以下几点思考。

  我们认为,中日两个国家的和平共处对东亚乃至对世界都有益,我们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有困难要努力克服。当然也不绝对,因为友好的实现需要双方的付出,双方的行动;

  我们还认为,中日经济关系有互补性,这种关系的存在是两国改善关系的基础之一。2002年,中日贸易额突破千亿美元大关;2003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数据还显示,日本企业过去5年中已累计在华投资230亿美元,仅2004年一年就投资了54.5亿美元。有大量本地工人在日资或中日合资企业里工作。当然,再大的经济关系也只是双边关系的一部分;

  我们不主张抽象地说反日,但我们坚决反对无视和篡改历史的做法;

  我们认为仅以简单的手段表达情绪,会使问题复杂化。其实,在一个竞争的市场里,消费者一定会根据自己的偏好作出选择;

  我们有权表达自身的意愿,这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表达的目的是让世人,包括日本了解我们的历史记忆、内心感受和态度想法,但表达应该在法律的规范下进行;

  我们反对暴力,因为暴力往往没有原则;

  我们一贯主张用理性的思维来主导行动。尽管我们也知道,理性的预期也有自身的盲点,一是无法预期突发事件;二是理性思维是以绝大多数人都以此思维方式思考为前提,万一并非如此,理性的盲点就会显露;

  最后我们要说,处理中日关系问题必要有长远目光,必要有韬略,必要面向未来,我们不能输掉的是我们的将来,我们不能忘记发展自己才是根本。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中日关系 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