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红源头查明 食品安全漏洞责任待追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3日 12:03 人民网-江南时报 | |||||||||
本报评论员 一孔 随着国家质检总局的最终确认,闹得沸沸扬扬的“苏丹红一号”事件,可以让人松口气了———内地涉“红”食品的源头已经找到。 可以说,闻“红”色变的尴尬局面终于能暂告一段落了。我们可以继续怀着平和的心
但是,暗自庆幸的这种心态与稽查人员在查处过程中留下的脚印相比,似乎来得早了些。广州—河南驻马店—安徽义门—江苏苏州—广州,这是“苏丹红一号”在内地兜兜转转的典型路线图。从广州到广州,涉“红”食品的生产链似乎要用圆圈与国人开个大玩笑。只不过,这个玩笑背后的支撑力量或者说纵容理由,毫无疑问地被定格在我国食品安全的漏洞上。 沿途经过四个大省,其中的两个步骤还仅仅只是简单包装和简单加工,竟然没有一个部门一个城市或某省存疑以致事发。这到底是责任问题,还是真的是由于没有检测苏丹红的国家标准? 从1996年《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出台,到现今《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标准的问世,十年一步的历程足以让食品安全窒息,好在终于有了检测方法。所以,现在剩下的就是责任了。 在高等级的高速公路上,为了行车安全,各个收费站或检查站均设有电子衡器,以检查车辆是否超重。层层把关,环环相扣,让超载车辆难以上路。所以,我们在众多收费站经常看到慌忙卸货的车主。不是因为到达终点,而是因为被判不合规定不予过关,这种方法同样适合“苏丹红一号”。 很多城市都在实行准入制,例如家喻户晓的药品准入制、蔬菜准入制等,这里要说的是既然有了普遍都能接受的准入制,为何涉“红”食品依然会以百计地出现? 反过来说,即便高速公路上有电子衡器,如果过往车辆辗过时有关人员视若无睹,那么超载引发的祸端决不是一两条人命的问题了,一如准入制对于“苏丹红一号”。 还是责任的问题。 在央视的报道中,涉“红”食品的源头广州增城田洋公司,原来只是由两三间简陋的平房,一台破旧不堪的机器以及四五个员工组成。没想到就是这样的队伍和设备,成了全国18个省市30家企业88个样品涉“红”的祸因。试想如果当初考虑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把食品及相关产品生产真正准入起来,“超载”又怎么会发生呢﹖ 看准电子秤,把好准入关。否则,“苏丹红一号”或类“苏丹红一号”将难绝人之口。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