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安全检测为何总慢半拍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2日 10:17 珠江晚报 | |||||||||
针对4月7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警示所有非甾体镇痛消炎药均有潜在的心血管风险,昨天,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安监处处长丛骆骆表示,国内和北京都正在开展此方面的监测。目前市民常用的非处方药——芬必得、扶他林、阿司匹林等,都属于此次被警示存在心血管安全问题的非甾体消炎镇痛药。 让我们非常痛心的是,每一次引起消费者恐慌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从苏丹红到芬
管理的混乱、负责精神的缺失,导致的结果就是我国对食品、药品的安全检测检验标准总是徘徊不前,新的检测标准迟迟不能出台,甚至我国很多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都是使用10年前的旧标准。这就导致了我国在食品、药品安全上,事前不能及时预警,事中只好被动跟进,事后只能出台“弥补性”标准。弥补性的标准虽然出台了,可巨大的损失已经造成了,又能弥补什么呢? 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与时俱进的出台新的安全检测标准呢?这个问题虽然复杂,但问题的关键还是很清楚的。在中国,不管是食品还是药品都是“条块分割”管理的行业,多头监管,职能重叠的现象非常突出。就拿药品来说,卫生部、药监局、工商局、甚至医院都有管理的职责,这种权责不清晰的管理方式,使得药品管理陷入了谁都能管而谁也管不了的尴尬局面。 事实证明,永远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亦步亦趋,只能导致永远的落后,而落后必然挨打。其实,安全标准的缺失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它折射的是我国食品、药品管理工作的滞后,要想改变我们“邯郸学步”的局面,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如此,标准缺失才不会永远缺失下去,标准缺失之痛,才会慢慢消弭。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