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忙着弱化芬必得警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2日 01:51 信息时报 | |||||||||
孙正龙 媒体从业员 针对4月7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警示所有非甾体消炎药均有潜在的心血管风险,我国多位药学专家表示,美国发布类似谨慎使用的警示是非常常见的。专家请患者不必因此产生恐慌,这些药品完全可以照常使用。
目前人们常用的非处方药——芬必得、扶他林、阿司匹林、西乐葆等,都属于非甾体消炎镇痛药。这就不能不引起大众的密切关注。由此产生警觉并担心,这正说明这种“警示”效果达到了。而专家却安慰说:发布这样的警示是因为在服用这21种消炎止痛药的人中,有人出现了心血管疾病;但并不能证明,只要服用这些药,就会患心血管疾病。因此要人们不必担心。这听起来有道理,但却是无益甚至是有害的。在美国,非甾体类消炎药每年引起10.3万例病人需要住院以及1.65万人死亡。这说明这种药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不容忽视。如果按照专家意见去做,那必然是漠视问题存在的可能性,直至盲目乐观、失去警觉。 既然已经有了这样的预警,而且有事实为证,就应该让大众警觉,引导他们去趋利避害,而不是用含糊的语言去麻痹其思想,更不能忽视危险性的存在。通过警示,能让患者在使用这类药物时更加小心,至少不会去滥用药、乱用药,同时也可以促使药商更好地履行安全责任,比如修改使用说明和使用黑框标识等。联想到苏丹红事件,针对一些预警,有些人却站在另一角度说些模棱两可的话,诸如“毒性是有的,但也不怎么样,是可以少量食用的”之类;有的官员还急于做“吃”的示范。在对苏丹红的认识尚未彻底明了之前,便匆忙说服人们去食用,这样做是否显得轻率?而且说少量食用无害,那么到底多少是“少量”呢?这个“度”应该如何去把握呢?这样只能使人越来越糊涂,甚至产生误导。 我们当然不必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但对于涉及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还是应该抱着“宁信其有而不信其无”的慎重态度。如果说“纠缠”于“苏丹红”和“芬必得”这样的较真,体现了一种关爱生命的责任意识,那么匆忙对预警进行“消毒”处理,则不仅是态度暧昧,更让人怀疑其另有目的。 掌门人语:FDA说“谨慎使用”,那到底是用还是不用?不用又该拿什么替代?面对病痛,我们难道只能刮骨疗毒?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