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漂亮者才能生存 年轻也是一种获利颇丰的商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0日 11:28 经济观察报

  说到整容手术,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浅薄的交际花或仅凭漂亮脸蛋的电影明星,不惜一切代价地要阻止岁月夺去他们美丽的容颜。目光敏锐的人随即总结出一系列热衷此道者的共同特点:虚荣、轻浮,自恋而又自卑。其实,整容行业的兴旺发达,绝不仅仅是人们的虚荣心使然,另外两种情绪才是更有力的推动者——拒绝和嫉妒:人们普遍拒绝接受变老的现实,不愿承认生理的局限。随之而来的,是面对青春美好、强健有力的身体时难以抑制的嫉妒之情。这身体是如此动人情怀,却又偏偏转瞬即逝,无法挽留。在这样的心境中,整容手术
的支持者赞叹它改变人生的能力,抨击者视之为社会发展负面力量的一种表象。它既是社会民主程度的探测仪,也是了解公众对当下社会潮流所持态度的心理测试。对年轻的赞美和对张扬个性的推崇都被夸张到令人紧张的程度,构成当今流行文化的主调。

  当然,整容业不可阻挡的发展态势,也有强大的物质后盾作为支持——技术和产品的及时更新改进,以及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队伍,殚精竭虑地维护并不断提高着他们的市场信誉。

  漂亮者生存的世界

  整容手术是外科手术中惟一支持并欢迎自我诊断的。患者没有身体上的疾病,但在医生面前说起自己的毛病都理直气壮:感觉鼻子畸形,认为臀部过宽,不满眼袋太大。很难想象传统意义上的外科医生会把这样的病人当回事,整形外科大夫们则不然。对他们来说,为整容业带来勃勃生机的,不是某种新技术或者效果神奇的新产品,而是被心理学称为“自卑情结”(inferiority complex)的一种心理现象。

  这一概念由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Alfred Adler)在20世纪初提出,并迅速在美国赢得广泛响应。“自卑情结”将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外貌相联系,也由此使整容手术具有了心理治疗的功效:人们之所以为“自卑情结”所困,是因为胸部不够丰满而下巴却多了两层,所以需要医学的介入以缓解心理的病患。据说,到20世纪20、30年代时,外貌影响心理健康的观念在美国人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借助外科手术改善心理状态的要求也越来越坚定。1940年的畅销杂志上这样问道:“为什么有人要忍受外貌奇丑这种残疾的折磨?为什么不依靠现代科学给他一张正常人的脸和与其他人平等的机会?”

  这样的努力至今仍在进行。如果我们同意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最新定义——“身体的、精神的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那么整容手术实在应该是一种值得鼓励的健康风尚。整容手术的“心理学化”,让医生自己都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是在消除患者内心深处的困扰,完全省去了花费心思确定手术是否必要的麻烦。既然一个人生活境遇的好坏完全是相对而言的,难看的鼻子和过于丰满的屁股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也根本没有确定的评估标准,那么医生就应该肯定患者的忧虑并就此进行调整以求改善。

  关键是,对整容手术的需求不仅仅出于无端的担忧和缺乏自信。外貌的好坏似乎确实影响着经济收入的高低。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1993年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其貌不扬的人比中等相貌的人挣得少,而中等相貌的人又比英俊漂亮的人挣得少。对其貌不扬的“经济惩罚”是5%—10%,略高于给漂亮脸蛋的奖赏。这种效应在男性中比在女性中稍稍明显一些。但是,缺乏吸引力的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可能性低于其他人,嫁给低素质男性的可能性却更高。

  在美国的企业界,年轻也是一种获利颇丰的商品。2004年2月的《华尔街日报》介绍了ExecuNet关于高级企业管理人员对年龄的态度的调查:82%的被调查者认为年龄上的劣势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高于三年前的78%;其中94%的人(多数为四、五十岁)都表示自己曾因年龄问题没能得到某项工作。年轻意味着得到更多。很多高级管理人员,无论男女,都选择借助整容手术延缓衰老,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因为松弛的脖子使人看上去不再有锋芒和干劲,而整容手术可以消除这种误解。

  如今,创造“美丽神话”已经不再是女性专有,男性成为美容行业中迅速壮大的消费群体。他们和女性一样接受化学换肤术或者注射Botox(A型肉毒杆菌毒素,一种消除皱纹的生物制剂),只不过还不好意思承认罢了。根据美国整容外科学会的统计,男性最普遍接受的美容术包括生物除皱(注射Botox)、植发、化学换肤术、微晶换肤术(Microdermabrasion)和抽脂术。当然,也有很多男性选择接受阴茎增粗延长术或者通过皮下注射增大小腿和胸部肌肉。

  整容术的现在和未来

  时下最新的观念是“美容趁早”,从而将年轻男女也纳入其中。这种观念尤其针对女性,主张在三十几岁自身条件尚可时,及时通过整容手术将容貌调整到最佳尺度,不要等到已经开始衰老再想办法补救。在某些社会领域如时尚界,做过拉皮手术的脸已经显得很正常,没有做过的反而让人感到别扭。很多曾经发誓不做整容手术的人开始动摇,因为这似乎不再是勇于面对衰老的表现,而是意味着因为没有本事所以挣不到足够去做整容的钱。

  社会对于衰老和不完美的容忍度不断下降。2001年,《纽约客》专职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写道:“比起那个被少数生来就是公众焦点的漂亮宠儿们肆意支配的世界,我们宁愿生活在一个嗜睡者吃利他林,抑郁者服百忧解,其貌不扬者做整容手术的世界。整容手术换不来美貌,不过反正天生的美貌也不是用什么能换来的。二十世纪末的一大社会成就便是竞争中的违规行为。人们越来越坚定地相信,采取人为创造的非常规手段并不比利用天生优势来得不光彩。”由此必然形成的一个结果就是,在很多场所比如公司董事会或是国会山,接受整容手术逐渐被视为继续职业生涯的必备条件。

  当然,整容手术并非只有高收入者才做。那种认为接受整容手术的都是些爱慕虚荣、有钱没脑子的人的观点并不符合实际。事实上,多数接受整容手术的人收入并不算高。据统计,美国每年接受整容手术的人中,只有23%来自年收入5万美元以上的家庭,有30%都来自年收入2.5万美元以下的家庭。另有35%的人家庭年收入在2.5万美元到5万美元之间。很多人都是攒钱去做手术的,在他们看来,只需一辆二手车的钱就可以把该整的都整了,这实在很合算。

  整容手术的未来发展在于不断扩大消费者群体和提高个体的消费需求。据估计,在今后几年中,整容手术的数量将超过其他各类外科手术数量的总和。随着技术的完善,手术将越来越不露痕迹。看着像整容手术的整容手术不是成功的整容手术,谁也不想让别人说:“你的拉皮手术做得真好。”我们都希望听到诸如此类的赞叹:“嗬,你气色真好,是不是减肥了?”或者“天哪,你是不是恋爱了?”这时,可以肯定,手术成功了。

  无需手术的治疗方式也会继续流行。各种新型凝胶抗皱注射充填剂成为市场上的畅销货。据《纽约时报》报道,在纽约这种治疗的费用约为每次500美元,效果最多持续6个月。很多女性选择这种美容方式,几个月花上2000美元不是什么新鲜事。治疗脱发的新方法也通过化妆品流通渠道得到推广,最新的“毛囊单位移植术”比第一代植发技术有了巨大的改进。总之,美容业发展的整体形势一片大好。据美国相关专业期刊估计,在美国仅整容手术所用的材料和器械,其需求量的年增长率将达到11%,2007年的销售额将达到18亿美元。

  一个行为艺术

  归根结底,整容手术并不能使人们走向衰老的脚步就此停止。不过,我们也确实见到很多人因为整容手术的效果而感到幸福和满足。反对者不应无视整容手术给人们心理上带来的益处,而支持者也必须考虑由此引发的问题。整容手术可能会为某些个人带来幸福,却给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毕竟,我们所花费的金钱和精力不过是为了欺骗时间,终究都是徒劳的。

  难以接受整容手术的人,部分是因为这种行为拒绝承认人类的身体局限。整容手术尽量使这种局限变得模糊不清,但经过整形的东西通常不是长久的,而人也不是橡皮泥,想怎么改就能怎么改。然而,人的思想是自由的。现在的整容手术可能无法实现我们为自己设计的标准形象,但是一旦人们开始考虑如何使自己的身体获得永久的改变,人类将面临怎样的挑战?现成的例子比如对基因研究成果的应用,在整容这种极端个人化的消费行为中,未来实在难以确定。

  20世纪90年代,法国行为艺术家奥兰(Orlan)创作了一组由多次整容手术构成的艺术作品。她的脸经受了数次手术,其中包括做出维纳斯式的下巴、蒙娜丽莎的额头以及普绪客式的鼻子。“表演”的全过程被拍摄下来,其中一张表现半麻醉状态的奥兰躺在手术台上对着一个无线麦克风讲话,周围闹哄哄围着一群外科医生和护士,装饰着由三宅一生和帕克·拉邦纳设计的产品。照片被作为“艺术品”出售,据说用以支付昂贵的手术费。但奥兰宣称,她创作这一作品的目的在于同自然和上帝的意志进行抗争,同时也是为基因工程广泛应用时代的到来所做的准备。这令我们多少预感到一些未来将要面临的纷扰。

  据说马克·吐温曾说过这样的话:“虚荣心没有强弱之分,有分别的只是人们掩饰虚荣心的能力。”为整容手术打出社会民主的表现或是心理治疗的需要之类的幌子,以此掩饰我们渴望完美身体的真实想法,这种做法并不可取。相反,我们倒是应该大大方方地讨论一下整容手术的问题,弄明白应该如何看待日新月异的尖端科技——它赋予我们满足虚荣心的能力,也使我们的虚荣心难以掩饰和掌控。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整容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