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北京市限制私家车? > 正文
 

抑制私家车的堵与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7日 17:24 光明网

  郭松民

  北京终于受够了!日前,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裴成虎表示,为了保护北京的空气质量,“要抑制私家车的发展”。如何抑制呢?据透露,“北京市交通委正在制定市中心区停车规划,利用停车费调节私车的使用”(见4月4日《北京娱乐信报》)。不过,在我看来,这一规划的出发点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实际效果却并不见得会有多么理想。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对许多有私家车的“中产阶层”人士来说,汽车本身以及附带的各种固定费用已经是一笔非常大的投资了,更何况现在是消费主义甚嚣尘上的年代,有没有私家车,几乎可以看做是一个人“人生成功还是失败”的标志,因此,再增加一点边际成本,即停车费用和道路使用费,恐怕也未必会降低他们购买和使用私家车的热情。

  规划的制定者也许会说,那说明停车费用还不够高,应该继续提高,一直到车流降低到一个合适的水平为止。如果单从市场规律本身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但要从社会效果的角度上来看,问题就不这么简单了:因为停车费用提得再高,对公车的享用者以及富豪阶层来说,影响都等于零。而被挡在城市外面的,只能是那些正在节衣缩食还“车贷”的“中产”们。他们买了车,却用不起,只能眼馋地看着别人一路绝尘进城去了,难免会憋一肚子气。这样的城市,不能算是很和谐吧?更何况提高停车费用的措施仍然没有回答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如何解决从家里到办公室的交通问题?

  其实,中国在大禹治水的年代,对待难题就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堵,再一个是疏。在我看来,如果说“抑制私家车”可以算做是“堵”的话,那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就可以算是“疏”了。当然,现在的公共交通是不行的。一个是拥挤,人们乘坐一次公交车,一天都会感到很累;再一个就是不准时,往往会误点,而现在很多“上班族”上班时都是要“打卡”的,晚一分钟都要扣奖金。因此,只有快捷、方便、舒适、准时的公共交通,才能真正让开私家车上班沦为“次优选择”。

  在很多真正的“国际性大都市”,如伦敦、巴黎等,80%以上的人都选择公共交通上班的。当然这些“上班族”大部分也都有自己的私家车,只是这些私家车的作用主要不是上班,而是在周末和假日往远离都市喧嚣的大自然进发,去享受生活。目前,北京的公交出行比例只有26%,其他城市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因此,公共交通上升的空间还很大,相信只要城市的管理者真正下大力气解决公共交通速度慢、不准时、换乘不方便、舒适性差等问题,“抑制私家车”的问题,就会变得简单的多——当年大禹就是变“堵”为“疏”,才最终解决了水患啊!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私家车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