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就业率考核地方官 难实施且违背经济理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7日 10:16 中国经济时报

  刘以宾

  在近日召开的“促进就业论坛”上有这样一种观点:国家应构建以就业为核心的公共政策体系,竭力扩大劳动就业,同时应把地区的就业率作为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的一个重要指标。

  笔者以为,从完善公共政策体系的角度,竭力扩大劳动就业无疑是正确的,但把地区就业率作为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的一个重要指标,则是另一码事。不仅难以付诸实施,而且从理论上看似乎也是一个明显的悖论。

  不必讳言,用地区就业率衡量地方官员政绩是基于一种较传统的思路,即以行政区划为单位“封闭”地、孤立地看待劳动就业市场。而现实是:以土地、户籍、计划供应等等把劳动力固定在行政区划内的做法早已成为历史,随着改革开放,对农民进城、人才流动、户籍管理的限制逐步放宽,地区“壁垒”已被冲破乃至拆除。就像普通商品或物资,“劳动力”已是一个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的概念,劳动就业市场已成为一个无行政区划界限的、全国统一的大市场。

  既然是“看不见的手”在指挥着劳动力的流动和配置,既然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悬殊决定着对劳动力吸引力的悬殊,具体到某一个省、市、县,市场上的劳动力保有量便是一个随机变化着的、不确定的数目,而这个数目是当地官员无法用自己的工作好坏来左右的。甚至,越是官员“领导有方”的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保有量越大。假如用它作“分母”来计算地区就业率并纳入对地方官员政绩的考核,显然有失客观和公平。

  其实,无论是处于对“安定团结”的考虑还是责任感驱使,多数地方政府一直都保持着对就业率的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法律、行政等措施,但成功的例子不算多,失败的教训倒不少。例如直到今年2月,“政府花钱买岗位”的做法依然在采用:海口市正式实施的《招用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奖励资金实施办法》规定,凡招用下岗失业人员符合条件的企业可到市人劳局申领奖励资金。这种方法过去曾被许多省、市使用,但效果均不尽人意:要么下岗失业人员不领政府的情,要么有关企业不买政府的帐。

  企业裁员与提高地区就业率当然是“背道而驰”,于是有的地方作出不准裁员的规定。诚然,任何企业都须兼顾社会责任目标,但劳动力既然是一种“要素”,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状况或市场战略而改变“要素”配置,不仅未超越“经营自主权”,也符合市场规律和企业运作规律。故从长远看,无论是政府规定企业不准裁员,还是以行政命令要求企业创造就业岗位,都不可能再成为提高就业率的有效方式。

  政府与市场(包括劳动就业市场)只能是这样一种关系:政府可通过某些宏观政策调控经济结构或间接影响市场,但不可能完全左右市场,而“就业率”仅仅是经济结构状况和市场运作现状的一种客观结果。从这个角度上看:即使中央政府,也只能间接影响“就业率”而无法直接左右“就业率”,更不宜把地区就业率和地方政府政绩挂钩。

  假如真的实行用地区就业率考核地方官员,其负面作用不难预料:其一,重新搭建地区、城市间的壁垒,例如限制农民工、外省人进城,对户籍管理重新提出苛刻要求等等,实际上导致的可能是一种体制性的“回潮”或“返祖”;其二,重新模糊政府对企业施加干预的权力边界和行为边界,例如指令企业违反自身需要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其他形式的行政摊派等等;其三,逼着地方政府更热衷于“经营城市”或变相进行市场经营活动,从而通过自己的“努力”直接创造更多的劳动就业岗位。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就业率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