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合作对话 探寻地区共识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6日 13:33 21世纪经济报道 | ||||||||
·社评· “当我们俩握手时,全世界都在注视。”这是印度总理辛格援引中国总理温家宝的话。确实,中国与南亚国家合作关系的迈进,也将给全球其他地区造成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4月5日至12日,温家宝总理对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和印度等
中国与南亚国家外交关系的推进与提升,首先是出于本地区和平与发展的需要,体现着亚洲国家″睦邻、安邻″的外交共识,本身并不具有针对任何第三方的含义。不过在客观作用上,中国与南亚国家外交关系的改善却具有一定的外交战略平衡的意义。 在本地区自身外交关系改善和全球外交力量平衡的情势之下,亚洲国家之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共识:不但要既尊重历史,又照顾现实,平等协商、互谅互让地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和历史遗留问题(如边界问题谈判),而且要在全局的意义上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于是,亚洲合作对话受到欢迎,中、印、俄外长会晤机制得到加强,特别是这次中国总理对南亚四国的访问被普遍寄予厚望。 然而,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不仅是“睦邻、安邻”,更是“富邻”。因此,此次中国将与四个南亚国家签署的一系列具体协议文件,就自然成了务实型“经济外交”的成果。中国与南亚国家提升经贸合作,正是建基于亚洲自身的人口规模和市场潜力,以及相似发展阶段的比较优势和彼此协作。 中国与南亚的人口总和接近27亿,其中中印两国的人口加在一起25亿,超过世界人口的40%。如此庞大的人口规模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消费潜力。目前中印双边贸易额仅136亿美元,尚不足中日贸易额的十分之一。而目前阶段中国巨大的制造品正对应于南亚地区人口的消费档次,所以,为中国已呈过剩趋势的制造能力打开印度以及整个南亚地区的市场,成为此次访问令人注目的焦点之一。 当然,市场的开放是相互的,这由各自的比较优势决定。与中国的制造业相似,印度的软件业也试图拓宽进入中国市场的通道,同时中国也希望借镜印度发展信息科技园区的管理经验。而且,作为迅速发展中的两个大国,中国与印度也是非常现实的竞争对手,两个快速增长的庞大经济体正在形成对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的强烈饥渴,对资源饥渴的满足,既是经济的竞争,也需要政府的协调。 这种协调将集中反映在对中亚地区的石油开采竞标合作方面。而且,由于印度具有较为强大的远洋运输海军护航能力,因此中国的石油进口将大大得益于中印之间形成的能源运输合作安排。同时,鉴于中国和东盟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逐渐积累起来的水资源协调机制和经验,中国和印度等南亚国家将加强在水资源利用与水文信息交换等领域的合作。 近年来,南亚国家的经济增长势头,正在借助发展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变得更加强劲。2004年中印贸易增长率近80%,在未来数年,中国将代替美国而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其他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势头良好。这一切都需要在政府间高层互访的安排下,促进中国与南亚国家的民间和商会等非政府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互访的人员往来和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当然催生了中国与南亚多条航线的开通。 “把具有争议的问题暂时搁置,扩大目标一致的领域合作”,这是一位驻北京的外交官对中国与南亚国家外交共识的总结。的确,同属于亚洲的南亚和中国,保持着睦邻友好关系,正在寻找维护地区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的共识,并经由这些友好、合作、和平与共识,创造着新的亚洲文明。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