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吃空饷缘何成了财政毒瘤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5日 21:33 红网

  人调走了,却还在原单位拿工资。对于这种只拿钱、不干事的“吃空饷”者,湖南省长沙市政府2004年果断清理了323人,今年还将继续清理这种“财政毒瘤”。(4月3日《人民法院报》)

  “吃空饷”现象,并非长沙市的“特产”。在江西于都县,去年共清查出462名在编不在岗、工资照常领的“吃空饷”干部,他们虚报冒领财政工资达360多万元之多(2004年8
月16日新华网);湖南道县去年也查出吃财政“空饷”者283人,追缴冒领财政资金近200万元(2004年5月15日新华网)……

  “吃空饷”的手段可谓五花八门:有的是人员已调转或者死亡,单位不及时上报,仍然从财政冒领工资,充作单位经费,甚至作为小金库,由少数人中饱私囊;有的是干部职工擅自离岗或单位擅自批准干部职工停薪留职后,仍在单位领取工资;有的是将辞退人员、自费脱产读书人员、“死而不亡”、“退而不休”人员的工资据为本单位所有;有些是干部调动后不到任或职工到下属单位工作,继续在原单位领“逍遥钱”;还有的人甚至从没去过工作单位,单位领导和同事谁都不认识,却常年挂名开支……

  按理说,由财政发工资的人头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既有人事部门的编制所限,又有财务机关的审核,是不可能出现这种“吃空饷”的怪事的。然而这种现象却真真切切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我们眼皮底下发生了。人们禁不住要问,一个长沙市就有这么多“吃空饷”的,全省会有多少?全国又会有多少?还有,是谁给了这些可恶的“吃空饷”者的生存空间?又是谁让这颗“财政毒瘤”越长越大?

  从相关报道中我们不难看出,除了人事管理与审查审核制度存在明显的漏洞,监督机制不健全,财务透明度不高、惩处不力之外,关键是一些财政供养单位和人员为谋取小集体利益和私人利益,在欺上瞒下,刻意为之。不少单位在私下都违规签有“允许在编人员离岗,但本人工资必须和单位分成领取或由单位全部领取”的协议,有些单位甚至把“吃空饷”作为一种创收“经验”来推广。在那些心术不正的领导心中,反正是国家的钱,能多欺瞒冒领当然不能放过,能装糊涂,谁去得罪人?

  “吃空饷”现象禁而不绝,不仅增加了财政负担,造成国家财政资金大量流失,引发分配不公,也严重违反了财政纪律和人事纪律,极易形成“扎堆腐败”。从表面上看,“空饷”养肥的是那些不劳而获逍遥于单位之外的个体,实际上那些由财政供养的单位和有关人员才是最大的得利者。同时,这种单位与个人“合谋”的“吃空饷”行为,隐蔽性更强,为害性更烈,也使查处工作举步维艰。

  由此可见,“吃空饷”是一种不能容忍的腐败行为。遏制此风泛滥,需要社会各方齐抓共管,标本兼治。一是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特别是人事管理制度,变“因人设岗”为“因事设岗”,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审查审核力度,形成有效的监督体系;二是增强财务、政务公开透明度,确保民众对于干部职工人员编制、岗位配备与职责、干部职工工资的用途等等的知情权,从源头上杜绝暗箱操作行为的发生;三是设置“高压线”,建立问责制,加大对单位与个人合谋骗取“空饷”的惩处力度,让有关当事人轻者掉官帽,重者进大牢。如此,方能堵住造成“吃空饷”的漏洞,让那些“吃空饷”的人无处遁形。

  (稿源:红网)

  (作者:高福生)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腐败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