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面前 我们都是弱势群体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 03:29 每日经济新闻 | |||||||||
箫剑 “一个正部长按规定应该坐排气量2.6的汽车,如果现在换成1.8的,就该变副部长了。你说这是怎么回事?”“这是不是说官员级别越高,就越可以多浪费资源?”面对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有关负责人,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说,把官员级别和汽车排量挂钩的规定很可笑。他说,在能源紧缺的中国,汽车却在追求大排气量、豪华型,不正常。而据
这话说得很对,把官员级别和汽车排量相挂钩很可笑。但这却是长期制度和文化的产物,说难听一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些“嫌贫爱富”:从“硬币”的一面来说,这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钱权为本的文化;从“硬币”的另一面来说,这不是一种鼓励节约和环保的制度和文化,而是一种鼓励奢侈和浪费的制度和文化。什么级别的官员配什么档次的车,开始也许是为了防止各级领导干部超标用车,但到后来,却发生异变,成为级别、权力和身份的象征,成为等级制度的固化表现。 很多城市一面倡导保护环境,另一面又限制小排量车上路,这无疑是南辕北辙!同样是交通工具,一辆高级小轿车是自行车的5-8倍大,同样是有车族,很多路不让1.1升以下的车子走,为什么?“是因为1.1升的车太省油?当然不是!同样是仇穷。和高档车比他照样是穷人,摩托车也是因此在很多城市被禁。”———这话据说是张朝阳在福布斯论坛上说的,他说,中国人并不仇富,而是仇穷。仇穷的背面是浪费,是爱面子,这话很经典。 在这样的制度和文化心理下,一个人、一个城市重要的不是他的内在品质,也不是对于社会的真正贡献,而是外在“行头”与派头。因此,中国人不惜一切代价地“武装”自己,各个城市也大搞形象工程。公款吃喝一年2000多亿元不在话下,公款用车一年3000多亿元也稀松平常,惟独拿不出钱来治污!人民的生命、健康,自觉不自觉地被排在了各地的GDP和税收增长之后。 结果如何?世界十大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当中有一半落入了中国的版图之内,三分之一的中国地区降过酸雨、七大中国河流中有一半污染严重、四分之一的中国居民没有清洁的饮水源、三分之一的城市人不得不呼吸着污浊的空气、经过环保处理的城市垃圾只占不到20%的少数……单只在北京,70%至80%的癌症病因与环境有关。 一样的水,一样的空气,一样的我和你。作为官员、富人、强势人物,消费方式对整个社会起着强烈的示范作用,资源的过度消耗,他们与有过焉。如果我们的制度和文化不努力约束资源的奢侈消费,我们只会在共同“灭亡”的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远。 这就是人类面对资源和环境的共同困境:在资源和环境面前,我们都是弱势群体,这是惟一的公平,不论你官大官小,有钱没钱,有名无名,都无所逃于同样的天地间!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