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定位是国资委摆脱目前尴尬的最好方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2日 18:38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贺军 越来越多的批评与指责并没有影响到国资委的强势。近日,有消息称国资委正在酝酿建立国有资本金预算制度,试图掌控5000亿元央企利润。对国资委在管人、管事又想管钱的“扩权”行为的批评达到了顶峰。对此,中央企业和财政部都明确地表示了反对意见。
作为改革的产物,国资委推进改革所受到的攻击为何如此之大?笔者认为,简单的批评已经没有多大意义,对公共政策问题来说,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在约束条件下如何解决问题。 笔者曾指出,国资委的问题实际上是定位问题。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日前也感叹,“目前国资委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这应该看做是国资委承认自己面临定位问题,需要重新进行选择。 国资委定位问题的核心在于,它把国有资产管理者和政府机构两种角色混在了一起。前者是国有资产大股东的受托人,而后者是政府行政机构。从国资委建立的初衷来看,它的使命是把国家的这块资产看好、经营好。这样,国资委就应该是央企的“老板代表”。只要是有利于保值增值,实行资产重组、并购、资产出售等,都是“老板代表”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央企老总抱怨“国资委随随便便就划走了我们几个亿”的话就站不住脚了——我是你的老板,只要有需要,为什么不能拿几个亿? 问题的关键在于,国资委现在有较强的动机去演变成一个政府机构。国资委的组成人员绝大部分来自政府机关和国企,属于官员系列。他们既缺乏市场运作的经验,也缺乏市场运作的动机。向政府机构演化,获得更大的权利,正是他们乐于做的。而作为政府机构,是不能干预企业的具体运作和管理的。 国资委的态度是两者得兼。于是,他们的“扩权”既得罪了政府机构,也开罪了中央企业。所以,国资委应该迅速调整定位,选择一种最能体现国资委定位的方向。笔者认为,国资委应该做一个单纯的资产管理者,做好自己的生意,而不是去琢磨权利和在官员系统中晋升。这个选择也许很难,需要国资委舍弃很多东西。但与未来的生存发展危机相比,现在的放弃是值得的。 在探讨公共政策问题时,我们千万不要忘了约束条件。国企的深化改革,有着国资委难以超越的地方,还有待于更深层次的制度性改革。从这个意义来看,国资委能够腾挪的空间有限。 还有一点必须澄清的是,千万不要把大型国有企业的利益等同于国家利益。从实际情况看,国企的利益首先是集团利益,其次才是国家利益。搞清了这一点,国资委才会知道应该如何来对待国有企业。 作者系安邦集团高级分析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