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南京市招聘50万年薪公务员为何应者寥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1日 22:22 人民网

  网友:孙凤忠

  据媒体报道,南京市50万年薪招“特聘公务员”的现场应聘的少,观望的人多。半天下来,发改委国资委、科技局和规划局四个招聘单位最多的只发了五六张表,有的单位还只有咨询的,没有拿表的。

  依照常理,“50万年薪”、“特岗”应该是颇有“诱惑力”的,为何却少人“捧场”呢?人事局有关人士显然是这么理解的:“‘特岗’对应聘人员要求高,报名人少很正常”。事实上,“要求高”使得初始资格达标者少,只是造成“报名人少”的一个可能的原因,而决非最主要的原因。记者随后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更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特岗’本身还存在着疑虑”。

  这些“疑虑”概括起来不外乎三点,其一,政府是不是已经“内定”人选,然后再假模假样地弄个招聘走走过场?没有“关系”,“这种好事会落到咱头上”?其二,招聘对于人才的测评标准是什么?如果报名应聘者各项条件同等,又以什么来最终决定谁被录用,谁不被录用?也就是说,如何保证公平公正?其三,被聘用后,政府提供的这一“特岗”,到底有多大的空间能供高素质人才施展才能?

  其实,这种种疑虑决非空穴来风,在官场各种“潜规则”盛行,尚未有明显改观的当下,这种种疑虑更是不无道理。

  首先,在已经有相对固定的笔试和面试模式的“正常”的国家公务员录用招考中,依然出现了诸多并不那么“正常”的现象,有的人显然属政府部门已“内定”的人选,通过走一遍看起来也“无懈可击”的招考程序,最终“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名正言顺”地上了岗。这似乎足以封住公众的嘴,但公众还是从中发现了“猫腻”,因此不但不是“无话可说”,反而是铺天盖地地质疑:去年年底,深圳公务员招考中某“女勤杂工”,“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自己已经工作6年多的交通局公务员职位就曾惹来广泛质疑,即为明证。这显然也正是人们有“内定人选”、“走过场”疑虑的根本原因。

  其次,国内对“特岗”人才目前尚无明确、规范的测评体系,如果同时应聘这一职位的几个人“硬”条件都相当,最终仅仅是以“目测”或其他“软条件”来决定取舍,其公平公正又该如何让所有人信服?应聘者与社会公众都必将心存疑问,质疑与争议恐怕依然在所难免。当然,社会公众的质疑或争议,也许改变不了最终的结果,但显然公众心目中对政府部门公平、公正办事的信任度,甚至也因这种种并不正常的“正常现象”而趋于瓦解。这无疑也值得我们反思。

  再次,真正的人才,最看重的其实往往是可供其施展才能的空间和舞台,而不是单纯的薪水高低。政府部门讲究下级必须无条件服从上级,因此,特岗聘用的人才,最关心的是自己上岗后的权限,而权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能否有所作为。因此,50万的高薪仅仅是对其有吸引力的一个因素而已,而能发挥才干的机制、空间,才对其有真正的“诱惑力”。这想来不难理解。而这也恰恰是那些即使完全符合条件,如果报名应聘还极有可能最终被录用的人也纷纷持观望态度的另一深层次原因。就这一点而言,政府部门应该着重反思的是,对相关用人机制的改革是否应该尽快提上日程?打消人才心中这层顾虑,显然不仅仅需要政府部门摆出一个“求才若渴”的姿态,还必须郑重做出承诺,积极推进各项体制改革才行。

  有鉴于此,笔者以为,对于人事部门而言,还是不要再坚持新闻中提到的那种偏狭的理解为好。因为,特岗招聘现场少人捧场,并非50万年薪没有吸引力,更不是条件要求高吓退了应聘者,而是人才或准人才们心中的诸多疑虑使然。如何打消其种种疑虑,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而招聘成功之后,如何使高薪聘请的人才能够最终留住,需要做的事情就更多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愚 人 节
整蛊先锋幽你一默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