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旅游景点涨价似成主旋律 市场化旗号下群体迷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31日 10:09 经济视点报

  今年以来,旅游景点涨价似乎成了“主旋律”。全国很多旅游景点票纷纷涨价,而且涨幅较大,河南的云台山等景点门票也涨了不少。

  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来讲,旅游资源是一种公共产品,本身存在着“独此一家”的垄断性。它是无法单纯地用市场来调节的。

  □经济视点报主笔 李万卿

  “涨”声四起

  2005年,似乎是旅游景点的“涨价年”。

  故宫、天坛、颐和园、八达岭长城等最具代表性的景点门票计划全面上调,淡季门票总价从105元涨至230元,上涨125元,涨幅高达120%;旺季将涨至310元,涨幅更高。

  很快,北京景点的涨价,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反涨”声音一浪接一浪。

  就在社会各界将矛头对准“北京六大世界遗产景点”门票涨价的时候,全国其他景点门票涨价的消息也不断传来:自2005年4月1日起,张家界的门票将从110元涨至245元;井冈山的门票从100元涨到156元;厦门鼓浪屿将开始收取80元的上岛费;山西乔家大院门票将从35元涨到40元;苏州八大园林每年票价增幅均保持在30%左右,拙政园去年门票票价80元,今年达100元。苏州周庄水乡门票对旅行社的价格,将从原来的42元(60元的7折价)提高到60元(100元的6折价)。

  与此同时,国内部分红色旅游景点门票价格也突然提高。正筹划红色旅游线路设计的河南某旅行社老总大呼:“我们连基本利润都无法保障了!”

  这家旅行社的负责人说:“井冈山周围3个景点门票价格一共涨了300元。如果继续涨下去,我们只能提价了 。”

  这家旅行社透露,在《2004年~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下发后,原先保持平价的部分红色景点随即开始提价。井冈山门票价格上涨约100元,此外瑞金、兴国的门票价格也有所上调。三个一直被串联在一起的景点使这条线路报价暴涨300元。

  此外,还有一部分旅游景点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涨价。

  业内人士惊呼:2005年,极有可能成为旅游景点的“涨价年”!

  河南“响应”

  全国很多旅游景点门票的涨价浪潮,很快波及到了河南。

  河南省内部分景区门票,今年也已经上涨几元到几十元不等……

  云台山是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同时又是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等6个集“国家级”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云台山以连续4年的门票收入和人数总和位于河南省旅游业的第一名。但业绩好了,旅客买账了,它的门票门槛也高了。去年年底,经过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云台山景区的门票价格上调50%,即由原来的每人80元提高到每人120元,新票价从2005年1月1日开始执行。

  记者从云台山风景管理局宣传科证实,门票确实是涨价了,原因是:“云台山搞精品景区,成功申报地质公园,提高景区品位,涨价自然有其合理的因素,且涨价也都经过物价部门的审核,符合相关的程序规定。景区作为旅游企业,进入市场以后,实行市场化运作,景区的价格变动,也是根据其成本的变化而做出的相应调整。”据该局宣传科称,他们根据批准的日期向后推迟了两个月,从2005年3月1日开始执行新票价。

  云台山门票涨价之后,河南省内某知名景区门票涨价的申请也已得到河南省相关部门的批准。而此前,洛阳关林景区的门票也由每人25元涨到30元。

  早在2004年10月份,就有消息说,郑州许多旅行社都接到过一个名为“登封市少林景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通知,内容为:“根据发改委文件精神,少林寺景区的门票从2004年11月1日起,门票从40元涨到100元。请各旅行社按此价格接团收费。” 当时,郑州市物价局并不清楚此事。据说,河南省发改委确实有过提高少林寺景区门票的设想,但当时没有付诸实施。

  河南中国国际旅行社经理柳佳炜说,河南的一些景点门票是比较高的,少林寺60元、龙门石窟80元,云台山居然涨到了120元。南街村过去是不收门票的,现在收30元。

  那么,景区门票涨价会不会对河南入境游带来影响呢?郑州一位旅行社负责人说,同样的日程、食宿安排,景区门票整体报价的高低,毫无疑问会直接影响着游客是否选择来河南的问题。

  河南省旅游局行业管理处处长张毅兵说,外地游客反映, 河南的旅游线路价格比外省高。

  张毅兵说,在河南,就单独某一个景点比较,门票还不算高,但河南的很多景点是观光性质的,“到此一游”足矣,拍个照说明来过就可以了,留不住客人。如龙门石窟,1个小时就可以看完,接着可以到就近的关林、白马寺、王城公园、天子驾六,这些景点的门票加起来就高了,要好几百元。而九寨沟是一票制,一张门票可以呆两三天;张家界虽然门票涨了,但把其他景点串到了一起,让游客感到物有所值。

  张毅兵说,河南的旅游景点不配套,行、游、住等都没什么问题,但就是购物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再就是娱乐,游客参与的项目很少。

  “民怨”鼎沸

  热门景点的竞相涨价,引起“驴友”一片“哗然”。

  有“驴友”质疑,景点涨价,征求游客、旅行社的意见了吗?顾客究竟是上帝,还是奴隶?

  在河南某旅行社门口,一游客表示,景点门票再这么涨,旅行社应该统一抵抗,不要再去推这个景点。特别是有些影响力并不大的景点,客人也不是非要去不可,但也要跟风涨价,一个周末游要比出个中长线的价格还高,谁去呀?

  毫无疑问,不断上涨的门票价格,抬高了景区景点的门槛,挡住了一部分游客游览的脚步。许多游客在景点前“望票兴叹”。动辄数十元、上百元的门票,让自助出游的人“车到山前”,进退两难,大老远慕名而来,如不进去游览,实在不甘心,而要了却“到此一游”的心愿,一行三五人就得先掏几百元的“进门费”,又觉得不值。

  不错,最终为景区涨价埋单的还是广大游客。很多游客表示,再出游时会绕开涨价的景点,考虑换个便宜点的景区。

  郑州一位私营企业主认为:“景区资源带有垄断性,虽然涨价了,但是游客别无选择。”

  这位私营企业主说,他的工作性质,与很多外地客户打交道,外地客户来了,点名要看河南的某景区,“即使再贵也得去,没办法!”

  一位爱好旅游的低收入者说:“郑州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每月300元左右,景点的门票涨幅那么大,真是行路难啊!门票实在贵得让普通老百姓难以承受了。”

  那么,景点纷纷涨价,到底“封杀”了谁?

  据记者调查,出门看风景的人,大致有这样几类:一是“公仆们”去玩,公款旅游或是有老板 “招待”,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二是腰缠万贯的大款去玩,几十块钱一张门票,绝对是毛毛雨。这两种人绝对没有 “付不起”的问题。第三类是工薪阶层,大概要拼出一年积蓄,方可出去潇洒一把。至于低收入职工、下岗职工、农民工以及农民,他们就只能在家门口望望天、看看地了。不难看出,景点门票再涨,封杀的只能是占民众绝大多数的工薪阶层!

  旅行社之“难”

  景区的门票陆续上涨,已经影响到旅行社的经营。

  一旅行社老总说,境内游的利润本来就不高,旅行社很难将上涨价格自行消化。在入境游方面,虽然一些景区也都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措施,但仍无法缓和旅游票价“水涨船高”的局面。

  河南某旅行社一位高管说,作为本地的旅行社,要接待来河南旅游的外地客人,本地景区门票涨价,会直接导致他们在入境游方面与全国其他省的旅行社竞争时丧失竞争优势。

  “景区提高门票,实际上是提高了入境游的门槛。”河南某旅行社一导游说,“境外的旅行社在推介河南的旅游产品时,本来都很勉强,再一涨价,境外的旅行社就更不愿意推介了。”

  各家旅行社在喊吃不消的同时,不得不寻找对策。

  业内人士表示,旅行社如果在经营中发现高价阻挡了游客的出游热情,他们会考虑向游客推荐价格相对便宜的替代景点。“比如说黄山调价后,门票价格超过200元,而风景与之类似的三清山门票价格只要百元左右,武夷山和龙虎山同属丹霞地貌,但龙虎山的价格比武夷山便宜近100元,旅行社就倾向于推荐价格较低的景点,降低运作成本。” 但对于九寨沟这类不可替代的景点,旅行社和游客都只能接受涨价。

  一位旅行社经理分析说,虽然旅行社可以采取提价的方式,将这部分成本转嫁给游客,但旅游直观报价提上来了,会打击游客的出游热情,或多或少会影响收客量,这在短线游产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河南中国国际旅行社经理柳佳炜说,景点门票涨价对旅行社是有影响,但更影响的是当地的经济发展。门票高了,旅行社可以不组团,不去推介。

  郑州华夏旅行社经理常自良说,云台山等景点门票涨价,旅行社的报价自然也会“水涨船高”。云台山过去一日游报价128元,现在报价178元。“我们不去主推云台山了,去推周边的景点。过去组团去云台山的游客很多,现在去八里沟的人多。我们旅行社只能从其他项目中降低成本。其实,再降,也只有20元的降价空间。因为门票上涨的幅度太大了。”

  常自良表示,今年五一“黄金周”,他们为避免“水涨船高”,会尽量选择没有涨价的线路。

  河南的旅行社纷纷反映,景点门票涨价,最起码应提前通知各旅行社。河南的景点是说涨就涨,从来不打招呼。现在不敢给外地游客和旅行社报价了。报价高了、低了,都很不好掌握。

  张毅兵说,景点如果涨价,最好提前3个月以文件的形式通知各旅行社。旅游景点涨价,应该提前有个预报期,旅行社一般都是提前半年进行促销、报价,并同境外旅行社签订协议。例如5日游,看哪些景点,住哪个饭店等都要事先核算,再报到当地旅行社。

  张毅兵说,旅行社已经提前把“产品”卖出去了,你景点的门票涨了,游客和旅行社都不会去承担这笔费用。现在是,景点门票涨价,根本不征求旅游管理部门的意见。外省还搞听证会,在河南,连管理部门都不知道。

  政府抑“涨”

  面临景区景点“此起彼伏”的涨价,国家有关部门将对过高票价的景区景点重拳出击予以清理。记者获悉,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游览参观门票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目前已经会同各省物价、旅游等相关部门进行研讨,估计将于五一之前正式发文实施。

  事实上,此前已有景区由于抬高门票,同时又难以做好保证景区景点的景观保护,遭到旅行社的集体拒绝。去年9月,“江南第一水乡”周庄将门票价从60元上涨到100元之后,很多旅行社就不再组团赴此,而是绕道改游其他景区。

  今年年初,湖北神农架等景区也开始叫“涨”。对此,湖北省物价局于3月20日紧急约见媒体,声称并没有批准神农架等景区的涨价申请。据介绍,景区门票要涨价,须由景区提出申请,然后由物价部门来景区调研,形成书面报告,最后由地方物价部门和旅游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物价局明确表示,从现在至“五一”黄金周,湖北省各旅游景点门票一律不涨价,来鄂旅游的游客绝不会因门票涨价而多花钱。业内人士称,此举显示出有关部门对涨价影响黄金周客流的担忧。

  三大质疑

  质疑一:分流游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每个景点门票涨价,都有一大堆理由。

  北京故宫等“世遗”景点涨价的理由是,利用“涨价”来限制景点人流,增加收入,以便更好地保护世界遗产。

  周庄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庄春地说,周庄门票的涨价,一方面是考虑到维修经费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想分流一部分人群。他表示,周庄由于品牌比较好,每年来旅游的人非常多。但是,周庄内的建筑都是明清建筑,而且都是砖木结构,这样结构的房子需要花大量的资金去维修,而且,游客越多,对它的破坏性就越大。门票涨价,可以说一举多得。

  对景点门票提价,有关人员所陈述的理由均“掷地有声”。我们也不能一概否认这些理由的合理性:景区的维护,外迁居民的安置,等等。只是,在面临不同问题的各大旅游景点,怎么就会这么争先恐后地“将涨价提上日程”的呢?难道所有景点在解决所有的问题时,就只有这一条路吗?

  有专家呼吁:“尽快对旅游景点进行立法。” 在此之前,各景点是否能考虑先建立一个分级机制,对于不同的人尤其是低收入者,有一些优惠。毕竟,祖国的壮美河山,属于每一个人;而尊重和爱护每一个人出游的热情,也是文明社会的必需。

  张毅兵说,旅游业是一个涵盖景点、旅行社、酒店、交通、餐饮、商业等众多方面的一个综合性行业,所以,景点的涨价不仅会给旅行社带来极大的影响,还会影响到整个旅游市场的发展。

  张毅兵说,提价就等于提高了门槛。虽然“限制客流”的理由有一定的道理,但也要考虑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不只是景点的收入。

  质疑二:“与国际接轨”

  在景点涨价浪潮中,有人说这是“与国际接轨”。

  柳佳炜说,发达国家的旅游业都有上百年的历史,景点基本上都不收门票,而我国的旅游业才刚刚起步。去一个地方旅游,门票其实只是旅游消费的一部分,吃、住、行、购消费是成倍的。

  柳佳炜说,在美国,国家公园和20处世界遗产景点有的收费,有的免费。

  在其他国家,世界遗产景点的门票也普遍很低。在法国,像卢浮宫那样的国立博物馆,门票价格才几欧元。在俄罗斯,本国成年人参观一次克里姆林宫博物馆只需100卢布。在意大利,最贵的景点门票价格也不足意大利人均月收入的1%,参观著名的古罗马斗兽场才需6欧元。在埃及,本国人游览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只需1埃镑。

  而目前国内的景点门票却普遍高得离谱,跟国民收入水平不成比例。

  据说,本次湖南武陵源核心景区门票价格上调,主要是为了加大世界遗产保护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景区大拆迁后居民安置后遗留问题解决所需;而且,景区运营成本上升也需要上调门票。

  但是,加大世界遗产的保护,主要是政府的责任,单靠门票涨价解决资金来源问题,不符合公共财政原则。景区拆迁居民安置遗留问题的解决,也主要是政府的责任。至于景区运营成本上升,更不是上调门票的正当理由,因为这说白了是个经营状况问题,岂能将增加的成本随便转嫁给消费者?

  河南很多旅游方面的专家认为,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国际上通常的做法,都主要是依靠政府财政支撑,而不是靠收取高额门票维持。考虑到经营和维护成本的需要,适当收取一些参观费用也理所当然。但是目前各景点的收费已经很高了,这些年又连连涨价,似乎也该有个头了。国家应该立法加以限制,确定一个涨价的标准。

  质疑三:旅游资源必须通过涨价“市场化”

  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来讲,旅游资源是一种公共产品,它不仅仅是某一个单位或者说地方的“私有财产”,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自然、文化资源。作为供给社会的公共产品,旅游参观点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特征,就是本身存在着“独此一家”的垄断性和外部效应。稍微有点经济学常识的人都明白,这是一个市场失灵的范畴,是无法单纯地用市场来调节的。现在,我们反过来要通过涨价这个杠杆来“市场化”,假如一旦失去控制,无疑将被景点所滥用,到那时,自然、文化遗产将不是被保护而是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反映供给能力和居民的消费水平,减轻国家的财政压力,对旅游资源进行适当的价格调节,这本来是合情合理的。可是,在这个调价方案中,我们看到的是成倍,甚至两倍、三倍的上涨。这种价格考虑到居民的心理承受力了吗?是否掂量一下更多的外地旅游消费者的钱包?这些年来,我们国家一直都有这么一个特点,一旦资源变得稀缺了,就喊着要涨价,涨价好像变成了一个万能的工具,可以调节一切。

  我们必须明白,自然、文化资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经济资源,远远超越了狭隘的经济价值。现在对于这些自然、文化遗产,不仅仅是北京,全国上下都似乎存在着一种危险倾向,以为这可以与一般资源一样,用等同于“拍卖”的方式来追求利润最大化。将政府对遗产的资源管理混同于政府与一般国有企业的关系,企图通过市场定价来阻止资源的流失和浪费,这是重大的概念混淆。

  有人分析说,如果是出于保护生态的考虑,那景点涨价也是无奈之举。但如果仅为了经济收益,最终的结果则很难断定,而且即使多了些门票收入,但却少了其他收入,与涨价初衷背道而驰。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旅游景点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