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失误是最大的浪费 首钢教训值得总结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31日 06:51 中国青年报 | |||||||||
胡永球 首钢搬迁已成定局,迁出北京的直接原因是环保。首钢离天安门仅17公里,对北京市区空气环境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首钢搬迁后,北京每年减少1.8万吨可吸入颗粒物。另外,搬迁也有利于首钢自身发展,有利于国家钢铁企业合理布局。(《人民日报》3月28日)
北京建大钢厂,一无铁矿二缺水,又污染,现在大家都认识到不妥当,可是当初为什么选址北京?提出这个问题,绝对不是要翻谁的旧账,更不是为了显示现在的人比当时决策者高明,而是为了吸取教训,因为这不是一个孤立事件。长期以来,各界总结中国经济发展不快的原因,都说基础差,以及政治运动干扰等。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没有提到:相当数量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巨型项目选址不当,造成巨大浪费。这个浪费到底有多大?笔者在长江航运企业工作过,了解一点情况。长江的通航里程比美国密西西比河多出60%,而运量仅及密西西比河五分之一;欧洲的莱茵河比长江支流汉江还短200公里,而长江的运量仅及莱茵河的40%。密西西比河运量相当于15条铁路,莱茵河的运量相当于30条铁路,而长江仅相当于两条铁路。这里面包含的人家的效率和我们的浪费是一个天文数字。为什么造成这样的浪费?因为上述国家把原材料和产品运量大的企业都建在河两岸,德国钢铁集团92家企业有66家在莱茵河两岸,美国96%的炼钢厂、99%的炼铁厂和100%的炼焦厂,都建在密西西比河等内河的两岸。而我们的长江旁,大运量的企业寥若晨星。以上仅是一条长江而言,其他方面工业布局不合理的企业有多少,造成浪费有多大呢?好像不见有经济学家计算过。 如果这种现象仅仅是历史,也就罢了,可是现在许多地方和领域还继续着。首钢搬迁信息一传出,不少地方都想方设法争取弄到本地落户。这是最值得忧虑的。多年来我国地方官们使用频繁的一个工作用语叫“跑项目”。打听到上级(国家、省里)拟建设或引进一个企业或项目,地方官们想一切办法争取把它建在自己的辖区;也有的是自己提出建一个项目,争取中央或省里批准拨款。一个大项目落户本地,地方可以坐等收税,吸纳当地人就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有没有能力“跑”来项目,“跑”来多大的项目,无形中成了评价地方官员工作能力的重要尺度。可是地方官员往往着眼于地方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所“跑”的项目有的并不适宜建在那里。一个项目本来应建在甲地,因为乙地“跑”得起劲,最后落户在乙地。等到实践发现不当时,已经生米做成熟饭。这样的事例现在还少吗? 决策失误是最大的浪费。项目选址不当是决策失误最常见的表现。我们应当利用首钢搬迁这件事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这种教训至少应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防止新的重大项目选址不当。二是对选址不当的项目,扩建改建要特别慎重。报道说首钢2003年压缩钢产能200万吨,减轻北京环境压力。可是如果首钢上世纪80年代不搞扩建,或者把扩建的钱拿到现在准备迁移的地方建新厂,就可避免几十亿元的损失。三是对于负面影响特别严重的企业,应当采取壮士断腕的决心,果断搬迁,不能因为它对地方税收贡献大,就犹豫不决。 “首长项目”、“关系经济”问题不解决,科学决策无从谈起。什么时候“跑项目”这个词从中国地方官们的工作用语中消失,项目选址的科学决策就有希望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