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权力失衡 小官犯大案的权力边界预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 11:04 中国青年报 | |||||||||
彭兴庭 一个没人监督的副镇长能犯多大的案?答案是他能在几个月之内轻而易举地挪用公款855万元,然后在赌场上狂赌。这个名叫谢昭金的安徽省淮南市某镇的副镇长,虽然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官,但是他犯大案的空间却不小。信息不通畅、监管制度的不健全,给了他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的机会。(《中国青年报》3月28日)“小官犯大案”,正应了法国启蒙思想
在学术研究中,常常包含着一定的前在理论预设,以此成为某个系统理论的逻辑支撑或逻辑起点。比如经济学中的“理性人”,管理学中的XY理论等。同样,在政治和行政学中,也存在着关于人的特性、权力的特质、理性的限度、国家实质等等各种前在预设。比如从市场的角度来说,政治领域也是市场领域的一部分,“政治市场”的前在预设确立了国家代理人——也就是官员也是“经济人”角色。既然是市场,权力自然也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对于资源,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权力资源,也无论这种资源是多是少,是小是大,“理性人”的使用都倾向于极致,这样的后果无疑是另外一种“公地悲剧”———对资源的滥用,同时也是对他人权益的损害。 把官员称作“人民的公仆“,认为他们应该为人民服务,这种观念在我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也就是说,我们在制度设计之初,一切内在的前在预设逻辑都是“官员应该干什么”,对于“官员可能会干什么”,却欠缺考虑或者考虑不够。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曾提出一条著名原则———“普遍无赖原则”,即“人人都应该假定为无赖”。这一原则应用于安徽省淮南市的这个案例,其意义就在于,无论他官大官小,无论他多么利欲熏心,完善的机制都要使他“规规矩矩”。 “小官犯大案”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去年媒体报道过犯贪污挪用公款罪的会计,似乎还不算一个官,却都能利用手中“出纳”的那点“小权”贪污挪用两亿多元人民币。这也正应了那句话:权力没有大小之分,从权力的本性来看,它总有一种超出它自己的范围而发展的本能倾向。这种权力的“天然”倾向,要求我们必须给权力设置边界,在运用政治规制手段时,以“最坏的情形”,也就是每个官员都可能是无赖这一情形为基本出发点。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