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严查苏丹红食品 > 正文
 

涉红洋品牌临危不倒 质检部门失语玩隐身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 06:04 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

  从上月国家质检部门发出“严防含苏丹红的产品进入中国”后,查处苏丹红的声音越来越微弱,而今,从公开的渠道一点也听不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产品究竟是否含“红”,谁才掌握话语权?——编者

  3月28日肯德基公布苏丹红调查的结果,百胜餐饮集团总裁苏敬轼保证∶肯德基所有食品都不含苏丹红成分,并表示所有替代调料经过检测,可以确认都不含苏丹红成分。

  此消息在国内媒体上公布后,不知道能否让消费者真正打消肯德基曾经有过的“苏丹红”阴影。但令人迷惑的是,难道“肯德基”自己说不含“红”就不含吗?难道肯德基“避谈”赔偿问题就免责了吗?

  查处工作深入质检部门失言

  2月份英国爆发的“苏丹红”事件后引发了英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食品召回行动,到目前受牵连的食品种类已经达到600多种。在中国的“苏丹红”围剿中,各地的质检部门功不可没。但随着查处工作的深入,消费者越来越希望听到质检部门对涉嫌含“苏丹红”的企业处理意见的时候,质检部门的影子却看不到了,企业多从利益的角度出发,急不可待地跳出来并信誓旦旦洗白自己。

  在“苏丹红”查处更应深入进行的时候,质检部门隐身、企业自我表白的方式颇让人担心,如果没有执法部门的监督,有哪一家企业能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查产品质量呢?谁又能主动对消费者说自己的产品有问题呢?在中国查处“苏丹红”之初,各省市、各涉嫌的跨国公司不都宣称自己不含“红”吗?

  涉“红”企业“重出江湖”

  也有消息灵通人士认为,质检部门不愿意公布查处结果,怕影响中国食品的出口。试想“苏丹红”已经成为各国海关的“过街老鼠”,如果国内不先彻底查清那些食品“涉红”,在国际市场上遭受的损失可能更大;也有人认为,在中国比“苏丹红”更有毒的东西多着呢,干吗单查“苏丹红”?以肯德基为代表的一些企业说,苏丹红可能会导致试验用动物罹患癌症,但尚没有证据表明苏丹红对人类造成危害,短期少量摄入苏丹红不会造成健康问题。

  作为一家跨国公司,肯德基这种危机公关的快捷方式堪可称道,但企业这种自言自语式的表白,我们能信吗?难道肯德基含苏丹红成分是从2005年开始的吗?有谁能拿出证据说肯德基和苏丹红的关系是“短期少量”的呢?难道在它的本土国家——美国,也不需任何国家职能部门的检测就能重返市场吗?我们担心的是继肯德基之后,还有多少涉“红”企业在自我表白之后“重出江湖”,而令我们更为担心的是,由于国家质检部门对这些企业的“自言自语”没有任何监控手段,企业反而借助“苏丹红”做了一次很好的形象宣传。

  质检部门的声音越来越微弱

  质检部门的这种缺位使国内消费者颇有“质检部门无为”的感慨,但历数从2月23日开始,国家质检总局对“苏丹红”查处的“雷声”其实挺大的,先是围堵进出口和生产环节,其查处的“雨点”先后落到生产、流通、餐饮等行业上,“砸”到了像亨氏、肯德基这样的知名企业身上,按道理来说,国家质检部门的查处风暴更应该猛烈些,但现在我们听到的政府声音却越来越微弱。令消费者不解的是,肯德基“重新开张”的“独角戏”是质检部门默许还是政府职能部门的缺位?

  作为一个消费者,我们感到的是,“苏丹红”的查处,空间还很大,“真空”也很大!假如“苏丹红”查处虎头蛇尾,将有更多的“苏丹红”们堂而皇之地进入到我们的餐桌!

  洋品牌何以临危不倒

  3月份以来,知名洋品牌问题频现:宝洁公司SK-Ⅱ被告含有腐蚀性成分;印度测试出强生婴儿油中含有液体石蜡油;亨氏、家乐福、肯德基与“苏丹红”有染……尽管危机重重,但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这些洋品牌没有一个倒下。

  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同样的问题,如果发生在中国企业身上,又会怎样呢?2001年中秋节前,具有70年历史的知名老字号南京冠生园,用陈馅翻炒后再制成月饼出售的事件被媒体披露曝光后,一夜之间倒下了。冠生园之后,又有一系列的中国名牌产品,由于质量问题轰然倒下。

  同样的危机,为何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结果呢?我们不妨从二者的对比中,找寻问题的答案。

  品牌的“含金量”尤其是文化含量不同。以肯德基为例,整洁统一的店面,友好的服务,可爱的卡通,总是给人以清爽的感觉,这对年轻人尤其是孩子,特别具有吸引力。文化已经包含到了肯德基这个品牌当中,公众已经接受了这种文化。

  反观我们的很多企业,只顾做产品,很少顾及到文化层面的东西,即使拥有70年历史的冠生园,人们对它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应对危机的方式不同。在发现两种产品的调料中含有“苏丹红一号”之后,中国百胜餐饮集团即发表公开声明,并向公众道歉,停售了问题产品。这种态度是透明的真诚的。

  洋品牌见“红”不倒与中国品牌一触即倒的鲜明对比,让我们看到了国产品牌与洋品牌的差距,这种差距,也正是中国企业需要努力的方向。(贾图)

  作者:记者 葛素表 编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苏丹红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