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适度紧缩 近期宏观调控和体制改革的走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8日 09:03 中国经济时报

  大势观察 金三林

  闭幕不久的“两会”对2005年的宏观调控和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温总理强调2005年是“改革的攻坚年”,而“构建和谐社会”的施政理念又为宏观调控和体制改革施加了新的约束。通过两会的相关报告,我们可以对两会以后宏观调控和体制改革的走势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适度紧缩、有保有压是今年调控和改革的基调

  这一点,充分反映在两会确定的2005年经济发展目标上。这些目标可以通过三组数据的比较来反映:

  一是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和适度的物价水平。《政府工作报告》规定,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前者比2004年实际增长水平(9.5%)低1.5个百分点,接近适度增长区间的下限;后者与2004年实际上涨幅度(3.9%)基本持平,接近温和通胀区间的上限。虽然是一上一下,但都在适度的区间范围内。但是,8%的经济增速目标,确实反映了中央政府适度紧缩的基本立场。

  由于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高度正相关,较低的经济增速目标也应该对应着较低的物价水平目标。但今年的物价水平目标却定在一个相对较高的位置,这应该理解为政府为推进体制改革留有空间。因为资源、要素等领域的市场化改革都会影响到比价关系的调整;而且,增长速度太高,经济比例关系紧张,也不利于改革的推进。所以,8%和4%还包含着政府“压经济增长、保体制改革”的意图。

  二是较低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较高的消费增速。《政府工作报告》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规定,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预期增长16%,比2004年的实际增速(25.8%)低约10个百分点,也低于近几年的平均水平;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增长12.5%,与2004年的实际增长水平(13.3%)基本相同,高于近几年的平均水平。

  由于近两年我国投资率一直居高不下,固定资产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因此,较低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再度反映了中央政府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反弹、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政策意志。而较高的消费增速目标以及《报告》中扩大消费需求的具体措施,则反映出政府对低消费率的严重担忧。所以,16%和12.5%包含着中央政府“压投资增长、保消费增长”的意图,也有适度紧缩的含义。

  三是较低的进出口增长速度和较低的吸引外资水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规定,2005年外贸进出口要实现基本平衡,总额增长15%,还不到2004年实际增速(35.7%)的一半,也大大低于近两年的平均水平。对于吸引外资目标,两会公开的报告没有提及,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提出要实现进出口基本平衡,《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要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二者结合起来就意味着2005年对外商投资增长只有较低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的扩大,外资、进口、出口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已经很大。而且,“外商投资——大量进口——大量出口”已自成链条,带动国内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将国际通货膨胀、金融风险传导到国内。因此,在国际通胀趋势上升、国际金融风险加大的情况下,较低的进出口增速和吸引外资水平目标反映了政府“压国际不利冲击、保国内经济健康发展”的用意,甚至是为外资企业所得税改革和汇率体制改革创造空间。

  前后衔接、组合操作将是调控和改革的主要手段

  组合操作,就是将互补乃至对冲的政策措施一起使用,以达到有保有压、避免经济总体发展出现较大波动。这种组合操作,主要是宏观调控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组合。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紧缩性的宏观调控政策如果和经济体制改革配合,经济增长就不会出现“硬着陆”,反之就会造成经济运行的剧烈波动。始于2004年的新一轮宏观调控之所以出现较好的效果,就是因为政府在调控的同时坚持了推进改革。这一思路同样见诸两会的相关报告中。同时,两会报告都十分注重调控和改革措施的前后衔接,保持连续性和平稳性。

  首先看财政政策及财税体制改革。《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将财政赤字减少198亿元。但今年中央财政预计安排国债项目资金800亿元,上年结转的有近500亿元,2005年实际可安排使用的规模为1300亿元左右,同时加上中央预算内经常性建设投资100亿元,基本保持了中央的投资力度,与2004年有较好的衔接。

  在政府财政投资有所减弱的同时,《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搞好增值税转型试点,制定全面实施方案”,预计在2006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就是将生产型增值税改成消费型,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这将进一步促进社会投资的增长。所以,财政投资减少与增值税转型实际上一对互补性的政策组合,既保证了今年投资规模的控制,又为今后投资增长打下基础。

  再看货币政策及金融体制改革。《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根据央行的相关报告,2005年货币信贷预期目标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均增长15%,全部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2.5万亿元。而2004年末M2同比增长14.6%,M1增长同比13.6%,全部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2.26万亿元。可见,2005年的预期目标实际上是略高于2004年水平,与2004年也基本衔接。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改善金融调控方式、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这本身就隐含着组合操作的含义。这一点可以从中国人民银行3月16日公布的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看出来。央行规定,从3月17日起,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将不再实行现行优惠利率,而恢复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实行下限管理,下限幅度不低于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同时还决定将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由现行年利率1.62%调到0.99%%法定准备金存款利率维持1.89%不变。这是实际上就是一次有保有压的利率政策组合,即达到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抑制中长期贷款的目的,也鼓励银行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维护经济的平稳运行。

  最后再看固定资产投资调控。《政府工作报告》不仅重复了“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把好土地审批和信贷投放两个闸门”,同时还提出了“建立新形势下的全社会投资调控体系”这一新提法。何谓新形势?笔者认为,一是民间资本投资比重越来越大,二是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和自主定价能力增强,三是用行政方式干预经济运行的难度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必须探索新的投资调控手段。就目前来看,在货币信贷政策有所放松的情况下,土地控制将依然会很严格,既信贷和土地之间一松一紧的组合操作。从长远看,环保、安全、产品质量等社会性管制措施将更严,并成为投资准入的主要标准,这是经济性管制和社会性管制之间的松紧组合。

  总之,前后衔接、组合操作就是想在解决局部性、结构性问题的同时,使调控或改革措施对总体经济的影响最小。这也意味着,一组政策出台的可能性要比单一政策出台的可能性要大。对于各界普遍关注的加息、两税合一、人民币汇率改革等热点问题,都可以遵循这样的分析思路。

  调控和改革的时机、力度要看宏观经济运行本身

  至于什么时候会出台新的宏观调控措施或体制改革政策,又会是怎样的一组政策组合,则要看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具体而言就是要看实际经济运行和预定目标之间的偏离程度,保和压之间的均衡程度,以及它们的发展趋势。偏离程度越大,出台新措施、新政策的可能性越大;保和压之间越不均衡,出台组合政策的可能性就越大。可观察的指标主要有: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与目标的偏离情况以及经济增长与体制改革的均衡状况;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增长与目标的偏离情况以及投资和消费的均衡状况;进出口、外资增长与目标的偏离情况以及国际收支的均衡状况。

  比如,2005年1—2月份,全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9%,按照近两年GDP增长率与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弹性系数来推算,1—2月份GDP增长速度应该在9%以上,一定程度地偏离了8%的预定目标;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9%,处于4%目标范围之内。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5%,较大程度地偏离了16%的预定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6%,与12.5%的预定目标基本吻合。全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1.7%,出口增长36.6%,超过预定目标的两倍;进口增长8.3%,不到预定目标的一半;合同外资和实际使用外资别比增长6.15%和8.21%,处于较低的水平。

  从目标的偏离程度来看,宏观调控还会有新的紧缩措施出台,尤其是在压缩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在粮食播种面积必须确保增加的情况下,上半年的土地控制可能还会加紧;而货币政策在投资和消费方面也可能有区别对待,单一的加息政策将会更多地被组合政策所代替。从压和保的均衡程度来看,各项改革的推进力度将增大,但近期内不可能有较大动作的价格改革措施出台。

  由于进出口增速不仅较大程度偏离了预定目标,客观地说,人民币汇率改革有必要性。但是进口、出口之间,进出口与外商投资之间出现了较大不均衡,又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改革措施将是一组政策组合。但人民币汇率改革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利益博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利益出发点“维护国内经济利益,并对其它国家负责”,“出其不意”是中国的策略。这种博弈的均衡结果有两个:或者在国外政治压力、国际集团投机的压力下保持现状;或者是中国政府没有任何压力下的自主改革。这样看来,“出其不意”四个字同“中国不希望干涉,但绝不怕干涉”是一个意思。人民币汇率问题,需要这样去理解。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宏观调控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