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名牌与工业原料 工业文明尾气与生态文明勇气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6日 09:13 中国经营报

  作者:韩晓静

  三月,原本应该春意盎然的商品市场上出现了几道让人心情沉重的连线题:亨氏、肯德基连线“苏丹红一号”;强生婴儿护肤品连线石蜡油;SK-Ⅱ连线“特氟龙”。前者都是家喻户晓、赫赫有名的全球品牌,后者却是大多数消费者未曾听说、不知何物的工业原料。

  它们之所以能够结合并在市场上活跃多年,其中原因很多。近来媒体也有多种评论,这里不再赘述。

  抛开已有的一些分析,有一个潜在的问题或许还没有浮出水面。现在去挖掘,甚至有“退步”之嫌。那就是——我们还要在追求过度包装的工业社会走多远?工业文明在取代农业文明之后,又会被哪种文明所取代?

  不可否认,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从生活方式到思维方式。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人,我们似乎还没有尽情享受到工业文明之“先进”,为什么又会想到远离它呢?

  矛盾也正在于此。工业文明带来了物质的极大丰富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而今天的所谓“科学”却又常常会偏离轨道,成为一把“双刃剑”,在制造文明的同时毁灭文明。如今,“文明”正在异化人类:城市化建立高楼大厦,却消耗了大量的能源;石油提高了人类的速度,却带来了战争与死亡;化肥农药提高了产量,却把有毒物质带进人类的血液;化学药品带来“健与美”,却降低了人类的繁衍能力……

  不得不承认,人类似乎进入了一个疯狂生产、疯狂消费的年代。以“增长癖”为特征的工业文明颠倒和割裂了生产、生活与生态的秩序和联系,把地球所有的东西都物化为生产原料,只注重经济上的投入产出,用工业化改变生物自然的生存方式。这种无视生态基础、鼓励消费、以生产为目标的工业文明是难以为继的。罗马俱乐部在1972年发表的名为《增长的极限》的书中就指出了一个悲观的前景如果在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方面按照今天的方式延续下去,那么不出100年就会逼近增长的极限。

  当然,即使真的只有100年,也会有很多商品的生产者不以为然。因为在关系到生死存亡的竞争压力下,他们最多会受现有法律的制约,而不会用道德约束自己。那么,在消费者一方又怎样呢?我们同样身处竞争环境,同样不得不用虚荣浮华的东西包装自身,为自己增添竞争优势。在这种潜意识的怂恿下,纵欲似乎也成了主流的并被推崇的消费行为。

  中国的消费者在脱离了物质贫乏的计划经济时代之后,在近20年中迅速进入了物质丰富的时代。在我们对一些新鲜的工业化产品还爱不释手的时候,谈文明消费、回归自然似乎太过奢侈。

  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重中之重,全国两会的重要议题。我们在责怪监管无力、责怪商家贪利、责怪市场机制不健全的时候,也应该自责,为什么越来越贪图“金玉其外”,而渐渐容忍了“败絮其中”。许多商家,包括国际品牌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在中国市场上,夸大其商品的功效、模糊其有害成分,而在欧美等市场却是以另一种面貌出现。

  如今的混乱带给人类的思考是,如何从灰色的工业文明进入绿色的工业文明,这之中的障碍又如何跨越?马克思曾经说过:“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看来,生产有度、消费有度,把握速与度的关系至少就是一种解决办法。当然,这需要具备放弃的勇气。

  在丹麦沿海的一些小岛,岛上居民6年前决定:到2008年,全岛要放弃化石性能源,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在内。而今天,刚刚进入2005年不久,一个叫珊索(Samso)的小岛就提前实现了这一梦想。岛上的电力、取暖和农业生产的能源供应已经完全依靠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气体和木材。

  珊索岛的探索启示我们的是一种方向、一种决心和一种态度,预示着当代人类的工业文明正在转向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它超越了工业文明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确立了生态文明的价值观。生态文明观是社会制度创新的逻辑起点,对地球上资源配置的观念就是检验各种制度是否合理的试金石。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