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首届中国经济学奖 > 正文
 

思想最年轻的老人开启中国市场经济大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4日 10:57 中国金融网

  在中国人民深情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之际,中美之间仍在就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展开紧张磋商。

  从2003年4月14日起,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已经陆续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尽管利益之争和偏见影响了以美国和欧盟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可,但中国在这一问题上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却一再表明,市场经济道路无可逆转。而这正是一位伟大的中国老人的殷切期盼。“邓小平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明确提出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等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这些都是在他1992年视察南方并发表一系列讲话后才得以实现。”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丁纯说。

  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中国探索发展市场经济从此一锤定音。

  在首都新闻界当年评选的“中国十大经济新闻”中,“十四大按照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精神,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列居第一位。

  经济学家们的论述显得慢了一步。1993年初,中国40多位重量级经济学家联合撰写的《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论改革》出版。薛暮桥、刘国光、董辅礽、厉以宁、蒋一苇、吴敬琏和林子力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历史根据和发展途径进行了全面阐述。

  没有学过经济的邓小平以一个卓越的政治家的洞见,带着对中国富强的殷切期盼,他为中国走上发展市场经济道路清除了最后的障碍。

  事实上,早在1979年,这位被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称为“思想最年轻的老人”,就在会见外国客人时大胆提出,“社会主义为什么不能搞市场经济?”一语既出,石破天惊。中国随后设立了经济特区。

  一份南方报纸近日发表社论指出,回顾中国的改革发展发现,1979年中国建立经济特区和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要比1978年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更为艰难,意义更为深远。

  数字显示,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超过8%,外汇储备突破4000亿美元。中国发展市场经济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在近日纷纷出版的纪念邓小平的书籍中,都提到邓小平关心数字,尤其是有关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数字。这位力主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老人有一个最朴素的心愿,就是让13亿中国人生活得更好。在1992年邓小平参观深圳植物园时,发生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当时邓小平看见一棵不知名的树,好奇地打听树名,回答说是“发财树”。于是女儿和邓小平开玩笑说:“以后咱们家也种一棵吧。”邓小平回答:“让全国人民都种,全国人民都发财。”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