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财经》2005 > 正文
 

理解GDP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3日 16:29 和讯网-《财经》杂志

  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但是减少贫困的重要推动力,还是政权合法性的重要基础。虽然GDP高速增长不是万能的,但没有GDP高速增长是万万不能的

  □ 钱颖一/文

  近年来关于GDP的批评日益增多。即使数字没有弄虚作假,GDP仍然受到两方面的指
责:一是GDP片面反映经济发展,二是片面追求GDP增长速度不好。不过,当我们更深入地考察GDP时,发现它所反映的比想像的要更多。

  作为反映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GDP比任何其他描述某一行业或产业的指标更能反映经济全貌;GDP衡量的是全部生产和服务创造的增加值,比衡量总值的指标(比如总产值)更少重复计算;又因为GDP不用成本、利润等会计方法,因此计算时较少“灵活性”,尽管不能完全避免。虽然GDP并不完美——比如它不包括闲暇、环境质量和家庭内部经济活动,但仍是在可比的、单一的经济总量指标中最好的。

  GDP的确没有直接反映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其他因素,这是人们认为不能片面追求GDP增长速度的原因,并试图引进更为全面的指标。比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引入“人类发展指标”(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DI),它除了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还包括了“健康与寿命”和“教育与知识”两大内容。该署2004年的报告按照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和HDI分别对177个国家和地区作了排名(见图)。我们从中发现:

  第一,两项排名的相关度非常高,人均GDP高的国家或地区HDI也高,反之亦然。虽然高GDP并不自然导致高HDI,但是高GDP使得提高HDI变得更为可能,因为人均GDP越高的国家越有经济条件提高健康水平、延长寿命、增加教育投入、提高知识水平。而低的GDP使提高HDI变得困难。

  第二,中国的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为4580美元(2002年数字),排名第99位,HDI排名则为94。代表中国的点非常靠近世界的“平均线”,并且在其下方。这说明当前中国广义的发展水平与GDP水平并不偏离世界的平均状况,而且GDP水平相对于HDI水平稍微拖后。因此,至少这并没有显示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与其他发展已经失衡。

  GDP增速的重要性,不仅仅由于它衡量经济总量本身的发展状况,还因为它与我们关注的其他因素相关。比如,经济增长是减少贫困的重要推动力。世界银行的一项对65个发展中国家过去20年的研究发现,如果一国的人均收入每年下降9.8%,该国的贫困率每年增加23.9%;反之,如果一国的人均收入每年增长1.6%,贫困率每年减少0.6%,如果每年增长8.2%,贫困率每年减少6.2%。中国贫困率在过去20年中大幅下降,正是经济高速增长所致。

  现在人们经常会问“印度能超过中国吗?”答案取决于各自的增长速度。目前印度的人均GDP是中国的三分之二。印度和中国的平均增长速度在20世纪80年代分别为5.8%和9.3%,90年代分别为5.6%和10.1%,在2001、2002、2003年印度为3.9%、5.0%、7.2%,中国为7.5%、8.3%、9.3%。印度的GDP增速仍然低于中国,人均GDP增速更低,因为人口增长率高于中国。印度与中国的差距仍在不断扩大,但扩大的速度在降低。一旦印度的GDP增速高于中国,则印度超过中国就会变为现实。

  中国过去26年的年均9%的增长速度并不过高,也非奇迹。因为一国的增长潜力与人均GDP水平有关,穷国的潜力比富国的高。发达国家年均增速3%左右,中等水平国家年均增速5%左右,低收入国家年均增速7%左右,都是值得敬佩的增长速度。东亚国家和地区往往在此基础上高出1-2个百分点。中国仍属低收入国家,又地处东亚,8%-9%的年增长率并非异常。

  在国际上,中国当今之所以受到空前的尊重和重视,最主要的原因是26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如果要用一个数字来概括中国的成就,那就是超过10亿人口的经济年均9%的GDP增长。从国内政治来看,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国家、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经济增长越快,社会越稳定,政权也越稳固。

  虽然GDP高速增长不是万能的,但没有GDP高速增长是万万不能的。-

  作者为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系教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