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企业所得税内外合一 > 正文
 

拿掉外资的超国民待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2日 07:41 人民网-江南时报

  财政部副部长肖捷日前在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时明确表示,合并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已是“箭在弦上”,合并后将不再给予外资以特别的税收优惠(见3月20日中国新闻网)。这当然是一个好消息。不过考虑到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并没有审议通过“两税并轨”的法案,根据中国的立法程序,这就意味着财政部这支“箭”即便立即射出,也还要在空中飞上两年,最快到2007年才能命中靶心。

  这同时也意味着,目前这种中资企业的实际税负在22%至24%之间,外资企业的实际税负在10%至13%之间的不平等格局起码还要保持两年。这样一种格局已经并且还将继续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和社会后果呢?

  实际上我们都已经看到了:外资企业很轻松地开出高薪,挖走中资企业中最优秀的人才;外资企业很轻松地用相对较低的成本,在中国的市场上把中国的企业挤垮;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被中国减免的税收,在被作为利润汇回这些外资的母国后,其中一部分又作为其母国政府的税收,用来补贴那里民众的医疗、教育、养老等。而与此同时,这三项开支却成为国内民众最头疼的问题。统计表明,从1993年起到2003年11年间,中国GNI(国民总收入)年年少于GDP(国民生产总值),而且差额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原因就在于每年约1000亿人民币外资利润落入了外国国民的囊中。

  “中国经济的发展还需要外资的拉动”———这是“两税并轨”反对者的一个重要理由。但实际情况是,中国真正缺少的并不是资金,而是投资机会,银行有20万亿人民币的储蓄找不到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因为这些投资机会已经被总额超过3万亿人民币的外资夺走了。由于税收政策的歧视,居然出现了数额巨大的具有黑色幽默色彩的“假外资”,即中国资金先通过其他渠道“走出国门”,然后再以外资身份回到中国投资设厂。而如果在税收上一视同仁,这些资金原本是不必到国外去兜那么大一个圈子,便宜那些注册地的外国政府的。

  给外资以“超国民待遇”的另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外资的到来将带来技术的进步。但不久前商务部对外经济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发布的《2005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却披露了一个相当惊人的事实:“大量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结果是核心技术缺乏症!”原因在于,跨国公司在投资时,“仅仅将商品产业链中最没有技术含量的组装环节放在了中国,看重的就是中国无限供应的廉价劳动力”———以“市场换技术”的神话破灭了,我们让出了市场,却没有得到技术。

  引进外资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既然是手段,那么当其中有一部分不再有利于目的时,就应该果断地予以调整。中国还很穷,没有随意“优惠”的本钱。中国不能再给予外资以“超国民待遇”,而应当理性对待外资,一切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这才是题中应有之义。

  郭松民,杂文作家。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外资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