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共同建立稳定合作共赢的全球贸易体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9日 16:29 中国教育电视台 | ||||||||
6.1 中国在多边贸易体制中扮演的角色 6.1.1 中国认真履行入世承诺 中国入世以来,认真负责地履行对外承诺。关税按照减让承诺基本到位,市场开放程度不断加深,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和透明。在年度过渡性审议中,中国的表
认真履行承诺、尊重WTO规则是每个世贸成员的义务,也是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真正体现。中国将继续履行入世承诺,进一步推进服务贸易领域开放,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创造更加公平、稳定、透明的法制环境。 6.1.2 发挥建设性作用,积极推动多边谈判 入世后,中国积极参与世贸组织的规则制订、政策审议和争端解决,特别是首次以WTO正式成员的身份,全面参与了“多哈回合”谈判。在谈判中,中方与发展中成员协调合作、互相支持,积极维护发展中成员的共同利益,同时与发达成员进行广泛而有益的沟通,为推动“多哈框架协议”的达成发挥了积极、建设性作用,受到各成员方和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的高度评价。为了创造更加有利于共同发展的国际环境,中国愿推动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和完善,加强与各方协调和合作,分享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机遇。 6.2 中国在多边贸易谈判中的立场 6.2.1 积极推动全球自由化进程 中国经济发展受益于市场开放和更加紧密的经贸合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抓住经济全球化和跨国产业转移的机遇,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在全球排名从1978年第32位迅速升至2004年第3位。中国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市场竞争力大大提高,入世后贸易体制改革加快,市场更加开放,成为贸易自由化程度最高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多边贸易谈判有助于建立更加自由、规范和公正的贸易体制,是各国分享经济全球化机遇的有效途径。新一轮多边谈判在坎昆受挫后,进展已大大落后于预期,尽管2004年7月达成原则性框架协议,多哈回合出现转机,但很多实质和细节问题仍待解决。多哈回合是世贸组织成立后的第一次多边贸易谈判,成败与否,不仅关系到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更影响世贸成员对多边贸易体系的信心。为此,中国愿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多哈发展议程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 6.2.2 支持发展中成员分享全球化成果的合理要求 一个公平、公正、开放和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有利于中国和世界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多哈回合以“发展”为核心内容,亦被称为“发展回合”,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多边贸易体制、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利益提供了新的机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预计,如果多哈回合谈判在2006年底取得成功,将于2015年前给全球带来5000多亿美元经济收益,大部分将为发展中国家获得,使1.4亿人脱贫。 目前,发展国家占世贸组织成员约80%,占全球商品贸易总额的比重超过35%。多哈回合谈判中,在农产品贸易、非农产品市场准入等问题上,各成员间利益存在分歧、多种矛盾交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矛盾十分突出。发展中成员首次联合为一个整体,敦促美欧考虑发展中国家利益,其对多边进程的影响力大大增强。 中国认为,能否实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利益,是衡量多边贸易体制是否公正、合理的重要尺度。尽管未来谈判进程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但发展中成员的特殊和差别待遇应得到充分重视与有效体现。中国入世谈判中承诺水平高、范围广,承受市场开放压力巨大。在新一轮谈判中,作为WTO新成员,中国在农业、服务贸易开放、促进成员国间贸易便利化等领域的特殊关切,应得到其它成员的广泛理解。 此外,在多边谈判中,应关注最不发达国家的实际发展需求,帮助其消除融入全球贸易体制的困难和障碍。例如,中国已向正在申请加入WTO的最不发达国家提供最惠国待遇;单方面取消对一些欠发达国家产品的进口关税。 6.2.3 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在全世界重新抬头,新的贸易壁垒不断增加,各国愈益频繁采取贸易救济措施,导致全球贸易摩擦激增,贸易环境恶化,对WTO争端解决机制和多边贸易体制构成考验。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称贸易保护主义侵蚀全球经济的灵活性,代价巨大。 中国企业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一些国家采取反倾销、保障措施、技术壁垒等限制进口中国产品,中国已经成为被实施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措施最多、涉案金额上升幅度最大的国家。特别是,一些国家滥用贸易救济措施,随意引用“非市场经济”条款,不仅违背非歧视、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的WTO原则,也损害本国进口商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面对日益增强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大量的贸易摩擦,中国力争公平贸易环境并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目前,已有37个国家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已经并将继续为建立稳定、合作、共赢的全球贸易体系做出积极贡献。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