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央行调整个人住房信贷政策 > 正文
 

信贷政策此消彼长有保有压意在稳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8日 00:24 中华工商时报

  社评

  央行决定从昨天起,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其意图十分明显:要收紧投向房地产行业的货币规模,抑制投资,强行降温。

  令人颇感意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是,在同一个公告中,央行称将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
由现行年利率1.62%下调到0.99%。这样的用意同样明显:即鼓励金融机构向经济中投放更多的货币供应。

  如此一收一放,就政策效应而言,必然在一定程度上互有抵消。但是仔细品味,央行政策用意之良苦却也依稀可辨。

  用意之一是,央行对房地产“已经过热”的现状有了新的调控手段,而且,可以想见的是,这样从货币供应的源头进行硬性控制可一改以往只听声音不见效果的局面。

  都知道,央行曾在前年对房地产过热的状况发出警告,然而,“121文件”却遭遇挫折,问题根本就在于没有从直接的货币供应来调节。所谓“蛇打七寸”,直接把调控目标指向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利率则是一个解决过热问题的现实而有效的办法。

  其二,在保持币值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前提下,央行用调节超额准备金利率以扩大货币供应的方式配合了今年政府提出8%的增长目标。

  总体而言,今年的信贷环境趋于宽松是一个大方向,但是,趋宽的货币供应却让更多人担心本来已经显现过热迹象的房地产业会更加走向崩盘的边缘。前不久结束的两会上许多代表委员的相关建议已经充分体现出这种担心。

  此外,提出8%的增长目标也同样显示今年从“调控年”转向“改革年”的政策松动趋势。那么,8%的增长要靠什么?金融支持需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呢?这都需要央行根据不同诉求进行相应的调整。

  我们知道,货币供应是银行的负债,而贷款是银行的资产,与经济冷与热直接相关的指标是贷款。近两年以来的央行宏观调控,都是以紧缩为基调,这样,一些本应扩张的行业却没有得到金融的有力支持,而过热行业却总能分得存量资金中的一大部分,因此紧缩效应目标难以实现。2004年,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贷款规模2.7万亿元人民币,而实际只完成了2.2万亿元。因此,企业贷款难的问题非常突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的发展。

  因此,在抑制房地产贷款投放的同时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则是解决如此困局的一个现实之举。将住房贷款政策调整方向与其他银行贷款项目加以区分,将有助于实现“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原则,也显现央行调控水平趋于成熟。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信贷政策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SKII化妆品遭投诉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花样滑冰世锦赛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嫁入皇室的女人们
深圳提高购房贷款首付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