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末岂可倒置 改民工称呼先破户籍壁垒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7日 17:08 人民网-江南时报 | ||||||||
东方木(3月16日《都市快报》) 据国际在线消息,在15日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两会”解读研讨会上,经济学教授姚洋认为,“‘农民工’的提法不妥,应叫‘新工人’或‘新移民’”。 “新移民”也罢,“合同工”也罢,以新称呼替代“农民工”这个旧称呼,预设了这
考察历史可以知道,这个预设逻辑是错误的,“农民工”不是一个人为制造的称呼,它的形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以历史条件和制度背景为模板。 在城乡二元分立的户籍制度下,农民工不叫“农民工”叫什么? 我们在话语上感觉“农民工”是个歧视性的称呼,这与称呼本身是没有关系的,而与称呼包含的受歧视经验紧密相连。有关制度和政策本身就有一种先赋性的歧视,城市在文化心理上对农民工本身就有一种先赋性的障碍,称呼只是一种外在的符号———户籍制度下不平等的待遇依然存在的话,我相信,即便“农民工”强制改称为“新移民”或“合同工”,“新移民”和“合同工”不久后也会变成带有歧视性的称呼。 户籍壁垒消除了,配套措施跟上了,农民工称呼的歧视问题会自然解决;户籍壁垒不消除,换什么称呼也去不了受歧视的底色。 《江南时报》 (2005年03月17日 第三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