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2005年两会与中国经济 > 正文
 

两会效应值得深思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4日 07:00 中国青年报

  童大焕

  每年两会,都是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而在这样的关注下,社会上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往往很快会得到积极回应———

  药价虚高问题,在社会上早已怨声载道,但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今年两会上
有政协委员提出提案,中央领导现场过问,主管部门立即表示年内将拿出整治办法;春运火车票涨价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老问题,此次被代表、委员提出后,铁道部门也很快与代表委员“积极沟通”,并公开作出了详尽解释;针对高校招生指标分配不公平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副部长马上做出反应:“通过教育部的宏观调控和调剂,以及各个省区市对高校名额的争取工作,高校招生指标过于不平衡的现象将减少。”

  最为典型的是一位讨薪8年无望的民工,在两会期间被请上央视演播室,政协委员、经济学家纷纷给他出主意,想办法,最后家乡的“父母官”出面表态支持,当场指示当地驻京办事处督办此事。

  社会上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到两会上往往能够“迅速解决”,这说明人大政协真的硬了起来,它对一府两院产生了实实在在的约束压力。尤其是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关注下,两会会场成了灯火明亮的舞台;在强烈的聚光灯下,官员格外积极,企业家格外慷慨,于是民间期望日高,申诉者日众。这几乎成了独特的“两会效应”。

  能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终归还是好事。但这样的“两会效应”,能否持续演变为我们的“日常生活”,令人担忧。两会的确是社情民意必要的传达渠道,是会诊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难得机会。但是,两会的会期毕竟是短暂的,在有限的会期里,与会者还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商讨国家大政方针上:审议和批准国家财政预算,审议和批准国家法律,审议和批准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工作报告。指望在会上立马解决太多的具体问题既不现实,也与两会的基本功能不符。

  仅有两会是不够的。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的具体困难,应该更多地交给有制度保障的日常渠道。有长效的机制,随时沟通,随时解决。普通公民就可以不需要事事经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事事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而且是两会期间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即使取得了胜利,胜利也是有限的和不可复制的。

  关注就是力量。一些棘手问题在两会期间能够得到解决,说明这些问题并不是不能解决,而是给予有关方面的压力或动力不够。我期待这样的“集中关注”能成为常态,而不仅是两会的独特风景。更希望两会成为法治建设和正义诉求的公共政治舞台,而不仅是具体个案的申诉处。

  据报道,本次全国人大会议收到的991件议案全部是法律案,而且是1983年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始实行代表提出议案制度以来,议案首次全部符合规范要求,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说明我们的人大制度正日渐走向成熟。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两会效应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