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二月份3.9%:并非月月过春节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4日 02:08 第一财经日报 | |||||||||
特约评论员吴敏 是的,3.9%,二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又比一月份高出2%,通胀压力似乎又有死灰复燃的迹象。 也许,如果在今年此后的10个月中,老百姓还会继续像春节一样走亲访友、大吃大喝
很遗憾,这种季节性因素引起的价格上涨,可能要到明年春节期间才可能集中体现,在今年其他月份也许不会一起光顾。这对于继续加息论者并不是好消息。 不是吗?二月份CPI的大幅上升,主要是起因于食品价格、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以及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的大幅上涨。 根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二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8.8%,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0.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3.3%。而一月份,这些数据分别为上涨4.0%、下降2.6%以及上涨1.7%。 具体到各个子项,春节因素更是一目了然。二月份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4.9%,鲜蛋价格上涨16.3%,水产品价格上涨15.9%,鲜菜价格上涨13.1%。而一月份这些数据分别为上涨9.3%、10.5%、8.9%及下降10.2%;在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中,二月份城市间交通费价格上涨8.7%,而一月份这个数据为下降5.7%;在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中,学杂托幼费价格上涨6.4%,文娱费价格上涨3.2%,旅游及外出价格上涨6.9%,而一月份,这些数据分别为上涨5.9%、1.9%及下降7.5%。 在今年坚持通胀压力者眼中,基本金属价格的飙升、石油价格的居高不下,煤电油运的瓶颈以及居民收入的提高,都会引爆今年的通胀压力。 可我们要向这些“有识之士”指出,您清楚中国最终工业消费品的产能有多大、CPI是衡量最终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指数以及一些服务价格的形成机制吗? 石油价格是涨了,有私家车的人士可能每月的油钱也上升了,但是,作为中国人的主要出行工具——公交车和出租车的价格上调了吗,或今年会上调吗,而持有私家车的人权重占整个中国人的权重又有多大? 基本金属的价格的上涨也是有目共睹,煤电油运的瓶颈也是众人共识,但是对于消费者的老百姓来说,他们是不会囤积这些产品,他们消费的是最终产品,如果大家还知道目前彩电、冰箱、空调等消费品的剩余产能有多大,就知道这些产品的涨价空间有多小。 公务员加薪、农民免去农业税、民工荒引起的提薪,以及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带来的全民收入分配,这些可能都是今年居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但是,如果大家都看看目前中国的全社会零售总额这个数据,就知道有多少居民收入能转化成最终消费。 事实上,今年二月份的CPI指数也显示,居民的非食品消费品包括耐用消费品仍在继续下降,如衣着类价格下降了1.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下降0.8%。其中,服装价格下降1.9%,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2.4%。 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也证明,虽然自2003年以来,中国已经走出通货紧缩的沼泽,并在2004年通胀压力到了近年来的顶峰,但是2003年和2004年的核心CPI仍却在正负之中上下沉浮。 对那些以GDP缩减指数为继续加息论据的人士,需要提醒的是,这个指数是全面衡量包括投资品和消费品的物价指数,那他就应知道这个指数去年与CPI分道扬镳主要缘于投资品的上涨——GDP缩减指数只能说明上游价格的上涨,而不是最终消费品和服务的上涨。 目前的物价走势看,作为CPI指数构成权重的最大因素,以及此前引起CPI上涨的主力,粮价仍在持续回落,二月份粮食价格上涨11.6%,较一月份涨幅下降2.6%,做了有力的发言。 与之相印证,作为CPI的上游物价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二月份也进一步回落0.4%至5.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也回落1个百分点。 从最终需求看,引起今年物价全面上涨的因素也在弱化,宏观调控的巩固和改善、投资的回落、积极财政政策的功成身退、消费的死水微澜,这都将制约着物价的上涨,即使今年的出口仍维持一定的增幅,但尚不足以消化目前工业消费品的产能。 自去年宏观调控以来货币供应量的增幅回落,也将在今年见效,通常滞后六个月传导功能也将在今年开始制约着物价的上涨。而且今年定为15%的货币供应量,尤其是工业生产风向标的M1,也使今年的物价波澜难惊。 2005年CPI究竟会涨多少,最终将取决于政府如何平衡资源性产品和服务价格上调压力,如何使价格调整的力度和社会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我们对宏观调控者的能力怀有信心,因而对全年的轻微的通货膨胀持谨慎乐观的观点。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