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为什么需要中国经济高增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3日 17:05 经济观察报

  经济随笔

  张军

  我在去年12月3日《经济观察报》上发表的“挑战中国汇率的是什么?”一文中,提出的一个常识性的论点是,作为一个具有高速增长潜力和竞争力的经济,中国本不该拥有这么
庞大的外汇储备。可是,外汇储备却不断增加而不被用掉,这应该反映了国内实际经济增长的疲软和下降。事实上,外汇储备的过度增加也就是最近不到十年的事情。这就应该提醒我们,过快积累的外汇储备可能反映了中国整体经济这些年来增长下降的事实。的确,我们从1996年以后实际上就进入了通货紧缩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通货紧缩,设备闲置率提高,投资的期望回报率降低,实际经济的增长开始显著放缓了。有意思的是,学术界的同行很少有人看到,经济增长的下降才是今天我们实行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的最大潜在的挑战,虽然不少人都在那里主张汇率稳定的重要性。可是,正像我在文章隐含地指出的那样,实际经济更快的和更有效的增长对于维持中国的对外平衡和汇率的稳定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相反。

  那么,为什么对于固定汇率的现行安排,中国保持其高速经济增长是至关重要的呢?我的解释是,汇率并不决定一个国家的真实竞争力,但却应该反映竞争力的变化。只有允许一个经济找到并充分地去实现其经济增长和生产率增长的正确途径(包括实行固定汇率),它的工资水平和收入水平才能真正尽快地增长(巴拉萨效应),从而才能真正缩小与发达经济的收入差距和生产率水平的差距。因此,一个收入水平低但具有高速增长潜力的经济选择名义汇率的固定,并非为了生产率的增长,而是为了准确地显示其竞争力和生产率的增长,从而也就是为了让生产率的增长转变成真实收入的增长。

  近日读到斯坦福大学的麦金农先生发表的很有新意的文章,备觉亲切,感到与我自己的文章似乎站在了同一个角度。我们都从实际经济或生产率方面来审视汇率的安排,而不是单纯从国际金融体制上谈论人民币的升值问题。麦金农先生在谈到美国与中国之间的汇率纠纷的时候,特别指出,让人民币汇率变得更有弹性的请求言论,其实并没有真正打在点子上。他说“从长期看,只要美国的价格水平能保持稳定,那么将8.28人民币兑1美元中心汇率改变得更加灵活,对平衡中国与其邻国之间的国际竞争力是既无必要也无价值的。因为国际竞争力的调整是通过生产率增长较高的国家的货币工资增长加快而自然完成的。”在麦金农先生看来,只要中国的货币工资增长速度快于美国,就能大体平衡美国在生产率增长率上相对于中国的落后,无需让中国升值人民币。

  麦金农先生认为,只要中国的生产率的高速增长是真实的,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就是对这个生产率增长的真实度量,因为在中国固定其名义汇率是保障其货币工资调整机制来平衡国际竞争力的前提。在名义汇率被固定的情况下,货币工资的增长率就可以准确地衡量生产率的变化了。也就是说,我们只要承认中国制造业生产率的增长率高于美国,货币工资或人均收入的增长率也同等地快于美国的话,中国选择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就是合理的。这就是为什么麦金农先生特别看重日本经济1950-1971年的高速增长的这一段经验的原因。

  根据麦金农提供的资料,日本在1971年8月之前的20年里,其劳动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大约是美国的3倍,而同时日本的工资增长率是美国的2倍多,这基本平衡了两国竞争力的差距。这样一来,维持日元兑美元的名义汇率在360:1的水平上,就能让日本的实际收入水平随着竞争力或生产率的增长而提高。但是在1971年引入浮动汇率之后的20年间,日本的生产率增长依然快于美国,但不规则的日元升值把日本拖入了通货紧缩的漫长时期,结果最终导致经济衰退,工资增长率显著回落,用麦金农的话说,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从根本上破坏了固定汇率下货币工资调整机制对平衡国际竞争力的作用。

  当然,我们应该知道,要保持麦金农先生所说的“货币工资”在中国相对于美国的更快增长,中国经济就需要高速而持续地增长下去而不是相反。因为,只有让中国经济保持高速的增长而不是通缩,才能不断而充分地实现中国经济的真正生产率的增长,“巴拉萨效应”才能奏效,从而让货币工资增长率有相应高速的增长。我这些年来对中国经济的实际生产率增长方面的经验研究发现,实际的产出增长与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总是高度正相关的。这意味着,在中国,生产率的增长实际上是依赖实际经济的高速增长来实现的。没有高速的经济增长,中国经济潜在的生产率便得不到充分发挥。关注生产率研究的经济学家近年来类似的研究大都证实,中国经济的生产率增长在过去10年出现了显著下降趋势。不用说,这与中国经济面临的通货紧缩是联系在一起的。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中国开始逐步在国际收支上积累起了越来越起眼的不平衡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需要中国实现和保持实际经济的高增长,而不是将中国拖入通货紧缩,也应该是美国立足于改善自己的国际收入状况的根本考虑了,为什么不呢?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