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金融改革提速 混业模式渐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3日 10:43 21世纪经济报道

  金融改革从来都应该是一盘棋。在历经12年分而改之的尝试之后,横亘于银行改革、股市改革和保险改革三者之间的墙似乎已经到了需要拆除的时候。

  变化是以股市为中心展开的。上周,保监会批准入市的9家保险公司就有8家陆续登陆了A股市场。保险资金与股市之间欲说还休的暧昧关系从此“转正”了。

  两会期间,央行行长周小川也公开表示不反对银行系基金公司进入股市。此前的2月20日,由央行、银监会证监会联合制定的《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开始颁布施行,银行可以设立基金公司了。银行与股市、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从此有了一个可以互通的窗。

  这是三个行业各自的一小步,却是中国金融改革大局的一大步。拆除墙之后,踌躇已久的三大行业改革破局在望。此前,三个市场各自困守城池,在封闭状态下展开的变法图强之路纷纷陷入了困顿之中。

  股市进入了近年来最困难的时期,传统的行政救市手段和思路纷纷失效。在变量给定的封闭市场条件下,解决股权分置成了一个当然的焦点。然而,将万千矛盾系于股权分置一端的逻辑难免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嫌。

  对于银行业与保险业来说,最直接的改革压力来自于国际化方面。市场逐步向实行混业经营的外国公司开放之后,竞争压力如泰山压顶。解决之道一方面在于抛弃历史坏帐,补充资本金,提高公司治理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就是广开财源。显然,这两个问题在封闭的银行业和保险业内部都是无法解决的。实践中,偏执于依靠重组上市解决一切问题的改革思路也受到了市场的质疑。

  相反,在有明文禁止的情况下,资本运动的规律依旧无法遏止。银行和保险资金通过各种手段暗渡陈仓进入股市。法律与市场规则冲突的结果就是监管空白和风险的膨胀。去年震荡整个证券业的券商违规回购国债事件就对此发出了严重警告。股票质押给银行业带来的风险也显现无遗。

  在此形势之下,唯有打破封闭状态,增加新的变量,才能找到破局方法。金融业的活力与风险监管之间的矛盾从来都是一道难解之题。搞得好,金融业蓬勃发展,风险得到有效监管;搞不好,金融业萎靡,同时风险却不断涌现。监管能力正是产生不同结果的决定因素。

  因此,金融开放的程度需要根据监管能力的发展不断调整。为防范金融风险,我国自1993年开始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政策的松紧伴随着金融形势变化有所微调,但分业的大局一直牢不可破。

  这期间,我国从无到有地建立了以央行为中心,证监会、保监会和银监会并存的分业监管体系。其中,证监会在历经了多年的风雨考验之后,在监管能力和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虽然各监管机构还处于不断地自我完善过程中,但部分开放各自市场的条件显然已经比12年前有了巨大改观。

  此外,监管体系的完善也自有其逻辑,那就是实践出真知。1929年的经济危机之后,美国才通过大规模金融立法和成立监管机构,逐步形成了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各国的金融监管体系也才得到了较大改善,监管能力同时大幅提高。“恐惧是追求时尚者的敌人,但却是原教旨主义者的朋友。”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的名言此时对我们无疑有很强的警示意义。

  金融市场之间的墙开始拆除之后,金融改革的思路需要在一个更大的视野中进行修正。银行和保险公司进入股市之后,相信其稳健的行业风格能对改变股市机构的行为方式产生较好的引导作用。同时,在金融风险和金融改革这张更大的牌之下,政府对股市改革的力度和思路也必然会有所调整。这或许正是金融改革破局最直接的推动力。(南岭)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