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市场热度不够 谁捂住了百姓的钱袋子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0日 04:58 第一财经日报 | |||||||||
新华社记者丛峰陈芳谭浩 春节前,成都市民于亚志被单位评为“突出贡献者”,奖金5000元。然而,他既没有给老婆和孩子买新衣服,也没有换掉家里的那台老电视,而是一分不动地存进了银行。“我不是不想花钱,是不敢花。”于亚志说,“孩子上大学,老母亲又体弱多病,不知道什么时候需要钱,现在多存点钱才放心。”于亚志的谨慎,是当前大多数老百姓消费信心不强的
与近年来投资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该“热”的领域很长时间没能“热”起来,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消费市场。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偏低。 “近年来,一些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改革快步进行,取得明显成效。但是,由于改革的不完善,医疗、养老、教育等被动消费项目给人以‘无底洞’的感觉。”四川代表纪尽善说,“这动摇了人们消费预期,降低了消费信心,成为阻碍扩大消费的‘死结’。” 以教育为例,近年来持续高速增长。12万、34万、49万……一个孩子上学到底要多少钱,没有准确数字,但都是让人生畏的大数字。 医疗费用畸高也是消费者反映强烈的问题。据调查,四川省有40%的人全年没有去过医院看病,但其中仅有9.3%的人是“没生过病”,其余的皆为“看不起病”或选择“到药店买药”。 一些代表形象地将教育、医疗、社保比喻为抑制消费的“三座大山”。他们认为,一些改革在制度设计上存在偏差,使本应由政府承担改革成本的社会公共产品服务被推向市场,消费者难以承受,某些领域甚至给人以“越改革花钱越多”的感觉。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