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一开始已注定 谁是中航油悲剧幕后真正导演(3)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9日 10:01 《经济》杂志 | |||||||||
滥用国家信用 事实上,中航油所持有的主要资源就是一纸政府对其行使垄断权的特许状。一旦垄断权撤销或转移,中航油立即失去盈利的主要源泉,迅速导致公司的经营恶化,这一点造就了
以中航油危机为例,在2004年12月13日晚间,中航油总公司收回了垄断权,成立另一家全资子公司——中国航油贸易有限公司,开始航空油料现货贸易业务。 其实这种脆弱性投资者并非不知,但中航油仍然能够成功上市,并从多家国际债权人处便宜地融通资金,其缘由就是其背后的国家信用。一旦出现市场波动或异常事件,将形成将国家裹挟在内的信用链条,政府不得不出手挽救,如在此次事件中,中航油高层曾认为中航油总公司一定会施以援手,不会让上市公司破产。 而一些主管部门为实现所谓的“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容忍甚至鼓励部门的垄断利益,并不惜以公共利益为抵押,以通过垄断套利,透支滥用国家信用。 以中航油事件为例,事件发生后,主管部门仅定性为违规越权从事投机性业务。事实上,这是一起中航油总公司滥用国家信用的事件,中航油总公司为中航油上市担保,将本应由上市公司承担的企业行为导致的风险,外部化为由国家信用来担保,而相应主管部门也没有提出疑义。 滥用国家信用进行风险担保的做法如此简单,则大大增加了企业经营者决策的道德风险,比如不顾上市地和国内的法规约束,违规操作,以谋求可能的超额利润,而已被透支的国家信用风险越来越大。 如果说中航油事件有惟一的收获,那就是提醒管理层,企业在实施 “走出去”战略的时候,要求企业处于具有相当竞争程度的环境中,这一竞争环境首先是国内的可竞争性产业环境,其次是海外市场的竞争环境。对于那些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或不具备市场竞争环境,只是依靠行政垄断与透支国家信用的企业,海外上市融资可能会捅更大的娄子。 (《经济》杂志3月 号) (作者单位:浙江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系)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