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巨龙和大象的新竞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6日 10:29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刘腾

  现在,在印度投资的外国公司最低只需要购买25英亩土地,而此前的最低购买量为100英亩。但中国的脚步走得更远,在依据入世承诺不断扩大各领域对外资开放之后,原先由政府垄断的行业也开始向民营经济敞开大门了。

  这可为全球对于中国和印度谁更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喋喋争论增添了新话题。分析人士认为,两国政府争相改变过去的政策,可以看做是正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崛起并互相攀比的巨龙和大象之间已展开新的竞争。

  一直以来,尽管印度的崛起有目共睹,但从总体上看,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仍然比印度大。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和首席经济评论家马丁.沃尔夫说:“如果说两国都做得不错,那么中国要出色得多。”他认为,中国不仅储蓄和投资比印度多得多和在利用全球经济所赐机会的程度上远远超过印度,而且中国人也更有技能,所实行的社会和经济转型更为深刻。

  实际情况可能就是如此。有媒体预计,在中国刚刚开幕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将成为议题之一。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占中国GDP的比重达1/3。

  有关的政策声明是在一年一度的全国人大召开前发布的,其基本内容是非公有制资本现在可投资任何一个法律法规未禁止进入的行业和领域。根据新政策,原来属于民营资本禁区的原油钻探、银行、电信服务、航空甚至国防事业,民营企业都可以合法地参与。

  起草这些政策的专家表示,新政策为民营企业进入这些领域确立了法律基础,为其今后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展开竞争创造了公平环境。

  按照入世时的承诺,中国必须把国有企业长期垄断的行业向外资逐步开放。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李曙光说,新政策为的是依据WTO规定赋予民营企业与外资相同的地位。

  这显然会使中国的经济更具活力。专家表示,在民营企业获准进入更多领域之后,在华经营的外国企业可能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实际上,在新政策公布之前,民营企业就已经闯了多个禁区。例如,今年3月,澳凯航空公司获准投入运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承接了军方合同。

  不过相对中国而言,印度有一些优势行业。比如,呼叫中心已经成了印度跨入全球经济体系最常见的标志,如果在美国夜间拨打戴尔电脑客户服务热线,或者其他上百种产品和服务的热线电话,都可能是印度的技术人员帮你解决问题。编写定制软件也是印度人最熟练掌握的一项技能。

  2003年,外包业务为印度带来了超过70亿美元的收入。专家预计,到2007年这个数字会翻1倍。不仅如此,在许多行业,印度公司都将挣脱外包身份,成为全球市场的独立参与者。

  几天前印度政府出台的旨在帮助水泥钢铁业创造收入和增加就业的新政策被认为将引发外商投资和技术的更多涌入和鼓励竞争。这个政策允许外国投资者无需获得政府批准即可在某些地产项目中拥有100%股权。国际分析人士预计,印度财政部长奇丹巴拉姆准备公布的新财政年度预算报告还将包括其他一些鼓励对落后基础设施进行投资的政策。

  奇丹巴拉姆去年曾提出将外国资本在印度保险企业的持股上限从26%提高到49%,但遭到国会左翼政党及反对党的阻挠。不过以他为首的财政部仍坚持表示将争取鼓励更多外国资本直接投资印度,因为外国投资已成功地使印度的汽车、制药等成为在全球都具有竞争力的行业。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印度已宣布了上调航空业、电信业和银行业的外资投资上限。分析师称,可能将有数十亿美元新投资流入印度银行业,因为外国银行已被获准购买政府打算进行重组的银行的股权并按持股比例获得相应的管理控制权。而过去的规定是,外国银行即使拥有再多股权,对印度银行的管理控制权也不能超过10%。

  此前,包括汇丰控股有限公司和渣打银行在内的国际金融机构在印度的投资已经停滞数月,为的就是等待有关政策的明朗化。

  在印度,仍然悬而未决的是是否允许外资进入或进一步投资于零售、保险和采矿业等诸多领域。目前,以国大党为首的印度政府正力促放开这些方面的限制。印度财政部认为,零售业全球性公司的到来将在采购和营销印度产品方面带来更大的商机,有助于提高印度产品的质量、改善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这一战略如果得到实施,那就是沃尔玛、家乐福和特易购这些为进入印度蓬勃发展然而却大门紧闭的零售业已努力多年的跨国公司的一大福音。这些公司早已在中国进行扩张,这是中国转变思维的结果,而且这种结果也正日益转化为中印双边的贸易与投资。

  由于印度软件业的巨大成功,北京上海眼下正为赢得印度的IT投资展开激烈的竞争。而且,中印两国也有可能在能源和商用飞机市场上结成伙伴。两国政府都决定加以考虑的事情是,如果双方能够联合采购共同缺乏的一些原料和技术,那将会实现巨大的规模经济。

  ★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中印两国人均GDP都大致相当于美国的1/20,但是去年,中国的人均实际收入已达到美国的15%,而印度大致相当于中国的一半。

  ★1980-2003年,中国经济以年均9.5%的速度增长,而印度的年均增长率为5.7%。

  ★1980至2003年间,按共同国际价格计算,中国的人均实际收入上升了300%,而印度上升了125%。

  ★2003年,中国创造了5.8%的全球商品出口和2.6%的全球商业服务出口,成为全球第四大出口国和第九大商业服务出口国;印度创造了0.7%的全球商品出口和1.4%的全球商业服务出口,分别列第31位和第21位。

  ★2003年,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存量为5015亿美元,而印度仅为308亿美元。

  ★2000年,印度的总体文盲率为35%,中国为6%。

  ★1999-2000年,印度儿童中有47%接受了5年制小学教育,而中国的这个比例为98%。

  ★以实际价值计算,目前中国的基建投入是印度的8倍,支出占GDP的比例是印度的3倍多。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