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4日 09:22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邹建锋

  3月3日上午,中央电视台广告部将尹明善、李书福、黄鸣等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及人大代表以及中国社科院经济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剧锦文等多位著名学者请到央视国际网站的直播室,就“中国制造”如何提升到“中国创造”的问题进行了研讨。

  “中国创造”非常迫切

  “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这是一个国家战略问题,这个命题已经成为中央制定政策的一个基本战略。”剧锦文说道。

  他分析道,这之所以是个战略问题,是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必需。“如果中国制造的产品仅仅在国内销售,那么也不存在所谓的中国制造问题了。只有从国际经济角度来看,才有‘中国制造’这个概念。”

  “只有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中国经济才能够在整个世界经济竞争当中获取更大的份额。这是根本的意义所在。”

  他说,从另一个角度看,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也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选择。因为由于巨大的资源压力、环境压力,如果单纯追求生产规模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将会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很大的威胁。

  “所以中央政府提出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要有自己的牌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考虑。”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表示,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有四个重要的意义:第一是增强中国技术。在“中国制造”的发展阶段,核心技术是中国的软肋。比方说神龙富康,东风雪铁龙也是中国制造,但是合资方从来没有把核心技术教给中国人。

  第二是增强中国品牌。中国的很多产品都比外国便宜,可是中国轿车比外国贵,原因国外汽车制造商的品牌卖了很多钱。

  第三是能够增加中国的利益。现在,有人对于汽车合资业作了这样的概括:外方用30%的资本,拥有50%的股份,拿走了70%的利润。而OEM生产方式下,外国人更是拿走了92%的利润!

  “我把这个现象叫做人家吃肉,我们啃骨,人家吃米我们吃糠,别看中国制造那么热闹,利润大量被他们拿走了,只有中国的创造,只有中国资本控股的大部分的利益利润,才可能落到我们中国的企业和老百姓的口袋里面。”

  第四是增强中国国防。

  中国该如何创造

  剧锦文表示,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是非常复杂也是非常艰巨的系统工程。从企业内部来看,首先是如何提升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的问题。从企业外部看,则是为自己创造的产品开拓市场。

  全国人大代表、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则认为,在“中国创造”中要善于开发新兴的产业。目前,皇明太阳能的总产量已经超过欧美的总产量,占全世界的76%。对此,他最大的感受是:“最大的市场,不是去抢现有的份额,而是找到尚未开发的市场。”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克建表示,以中成药为例,尽管可以说一开始就是“中国创造”,但是独立的知识产权和品牌并不等于就一定有国际竞争力。作为民族工业,一方面要善于保护和提升自己的品牌,另一方面则要重视和国际接轨,让全世界的消费者接受你的产品,否则,“中国创造”的价值很难得到体现。

  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则认为,放开市场、发挥民间的智慧,才能实现真正的“中国创造”。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解放,政策法规的创造,营造创造的氛围。另外,要敢于承担风险并支持“冒险”,因为鼓励创造的前提是承认风险。中国汽车工业民族品牌的崛起恰恰说明了这个问题。

  政府该有所作为

  剧锦文认为,在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过程中,政府也应该做出自己的贡献,即要为企业搭建创造的平台。具体地说,政府要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平台、技术创新平台、信息共享平台。另外还要打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诚信环境、政府办事效率环境,等等。

  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开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文介绍说,开米集团一直致力于自主研发和生产,已经拥有了世界一流的洗涤剂配方。在艰苦的创业过程中,开米曾经在没钱发工资的情况下拒绝日资条件优厚的合资要求,也拒绝过国外企业OEM的订单。

  但她也坦承,开米的发展壮大面临资金等诸多问题。她呼吁,对于致力于“中国创造”的企业,国家应该鼎力支持,帮助这些企业尽快地发展壮大。“如果不能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中国会变成洋品牌的殖民地。”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中国制造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