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再定义劳模:外延扩张与定义还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3日 17:37 经济视点报

  作为国家授予劳动者的最高荣誉,“劳动模范”这一称号在国家级别上,2005年将首次接纳私营企业主和进城务工者。

  表面上看,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被纳入劳模的评价体系,而实际上,劳模“外延”的扩大,恰恰还原了“劳模”的应有之义。

  □经济视点报记者 刘金松

  河南27名私营企业主候选全国劳模

  “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这次评选全国劳模把私营企业主纳入了推荐评选范围。”

  2005年2月21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评选工作”会议上,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俊九的一番话,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

  看似很普通的宣布,却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终结。这是50年来,私营企业主首次进入国家级劳模评选的视野。

  第二天,国内各大新闻媒体纷纷在重要位置刊登了这一消息。一时间,关于私营企业主参评劳模的讨论,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更多的评论,对此次劳模评选变革的“破冰”意义大为称赞。

  那么,谁将成为全国劳模中的新兴代表呢?

  张俊九在会议上公布了参选全国劳模的私营企业主范围:受表彰的私营企业主,主要从中央统战部、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2004年在全国非公经济人士中表彰的100名“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其他省部级劳模中产生。

  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消息后的第二天,即2月22日,《经济视点报》记者联系河南省总工会。据河南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2004年河南省新评选的1200名劳模中,共有25名私营企业主当选省劳动模范,占省劳模总数的2%。

  在当选劳模的私营企业主中,有亚洲规模最大的客车生产厂——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项林,有“大豆蛋白质改性纤维”的发明者、滑县华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官奇,另有河南辅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文臣、河南思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张朝平、河南天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明等人。

  在2004年五部委表彰的100名“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中,河南共有2位上榜:建业住宅集团(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葆森、河南省华林塑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树华

  这意味着,河南省将有27位私营企业主首次享有参与全国劳模评选的资格。

  自下而上的推动

  “允许私营企业主参与全国劳模评选,是顺应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河南省总工会生产保护部处长郝正身认为,改革开放后,私营经济迅速发展,不但为企业自身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也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包括解决就业、税收等。

  下面的一组数字为郝正身的观点提供了很好的注解:截至2003年年底,河南省个体工商户共有121万家,私营企业有8万多家,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占全省GDP的比重由1990年的15%上升到40%以上,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由1990年的不足10%上升到25%。

  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浙江省,个私经济总比重占到了全省GDP的53%,个私经济撑起了浙江省经济的半壁江山。即使在老工业基地上海,截至2004年年底,非公经济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达到了38.9%。

  的确,正在崛起的私营企业主阶层,以其越来越强大的经济影响力,成为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引人注目的新焦点。

  “对私营企业主授予劳模称号,河南在几年前就已开始了。”河南省总工会生产保护部部长张老虎介绍说,在1999年以前的劳模评选中,就有私营企业主参与,不过那时只有极少数人当选为省级劳模。

  而在当时,很多私营企业还多是挂靠在集体或政府的名下,为自己戴了顶“红帽子”。在2004年的河南省劳模评选中,私营企业主达到了创纪录的25位,而且参选身份也开始浮出水面。

  在一份关于河南省劳模的详细资料中,记者看到了这样一段描述:“邵铁山,兰考县新世纪量贩有限公司总经理。”企业性质一栏中,赫然写着“私营企业”。

  浙江省早在1999年省级劳模的评选中,就有12位私营企业主当选;上海市去年评出的新一届劳模中,私营企业主更是多达30名之多;即便是位于中国西部的陕西,也在最近的一届省级劳模的评选中,把17位私营企业主作为“社会新阶层”的代表,授予了劳模称号。

  据一位知情人士说,虽然在全国很多省份有如此广泛的基础,在2000年上一届的全国劳模评选中,一些省份推荐参评全国劳模的私营企业主还是没有通过。

  当时,中华全国总工会对私营企业主不能参评劳模的解释是:“这个问题的政策性很强,在理论和实践上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从部分省市的实践看,社会各方面对将私营企业主评为劳模的反应也不一致。”

  至于对作出突出成绩的私营企业主的鼓励,中华全国总工会建议通过其他途径给予表彰。

  在2004年12月份的一次会议上,中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指出,经过26年的发展,民营经济创造了6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和超过70%的城镇就业岗位。截至2004年6月底,全国登记的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注册资本总额这三项指标,同1994年比较,分别增长了5.96倍、5.31倍和23.38倍。

  显然,私营企业主已成为当代中国成长最快的一个社会阶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党的十六大上指出,“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得到承认和尊重”。

  由此,私营企业主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如此对劳动者内涵的重新界定,打破了造成私营企业主获得劳模称号的理论障碍,充分体现了新一届政府及社会对“先富”群体的社会价值的肯定和褒奖,更体现出一种全新的劳动观。

  在这种新劳动观的指引下,私营企业主参选全国劳模,也就水到渠成了。

  还原劳动本色

  2004年9月19日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在这个新世纪的蓝图中所描绘的,将是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在这样的背景下,2005年即将举行的对劳模的评选,不仅满足了日益崛起的私营企业主的利益诉求,更体现了对进城务工者这一弱势群体的保护。

  “各地推荐的人选中必须有进城务工的人员。”张俊九在2月21日说的这句话,虽然被掩盖在了人们对私营企业主的关注中,但“必须有”这一强制性的措词,表达了扶助弱势群体、推动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渴望。

  农民工,这一被学者定义的中国新阶层,据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课题组的数据,已有9900万人之多。

  “对这一庞大群体的忽视,是不和谐的。”长期跟踪研究农民工问题的中国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周说。

  但农民工又是一个尴尬的弱势群体,他们保留着农民的身份,却逃离了土地,从事着工人的职业。他们已成为一支重要的建设力量,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这其中就包括对其基本的尊严的诉求、渴望得到社会的承认等,用一句当下流行的话说,就是“寻求国民待遇”。

  今后,外来务工人员中的佼佼者将可能成为城市的劳动模范,享受所在城市的“市民待遇”。而在以往,对他们的认同方式是举办单独的表彰大会。

  “这预示着中国社会正在向更和谐的方向前进。”李周对《经济视点报》记者说,重视和关心农民工的社会身份和政治地位,就应给他们与城市人同样的待遇,这包括不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各种制度障碍,当然也应包括在劳模的评选上给予他们平等的机会。

  农民工的社会身份和政治地位还得到了政府其他多种形式的正式确认。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作为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首次提出了“进城就业的农民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后,中华全国总工会也明确表示,农民工符合加入工会的基本条件,并要求各级工会组织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终于还原了劳动的本色。

  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2条规定,“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国家“提倡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参评劳模,对于私营企业主中的佼佼者来说,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激励;而对于农民工,则是寻回其基本尊严的开始。

  时代价值与现实尴尬

  劳模的历史演变

  □经济视点报记者 刘金松 陈媛媛

  劳模的评选最早是从1950年开始的。

  1950~2000年,全国共召开了九次全国劳模表彰大会,受表彰的全国劳模累计2.2万多人次,在全社会发挥了巨大的鼓舞、教育和激励作用。

  在1950年9月25日召开的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的通知中,曾明确规定,根据政务院决定的原则,要在现有劳模运动的基础上,推选劳模代表。

  这一原则在大会筹委会所做的《关于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的总结报告》中得到了进一步阐述,并为周恩来总理所肯定。

  20世纪50年代的劳模,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人们习惯称其为“老黄牛”式的“劳模”,主要以一线工人为主,特别是产业工人。王崇伦、王进喜等产业工人劳模带动了整个一代人,这种精神直到现在还在继续发挥作用,已成为一种标志性的符号。

  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知识型、创新型劳模成了主体。

  在1989年被评为全国劳模的郑州国棉三厂职工董义娥,就很有代表性。

  1979年,年仅16岁的董义娥,走进郑州国棉三厂,当了一名挡车工。

  通过自己的努力,董义娥创造出了一套新颖、简练的操作方法,运用该方法,每年可以比传统的操作方法超产3.274万米布,减少疵布868匹,为国家多创产值11万元。

  在当年全国24个省市纺织能手技术表演会上,她的技术令专家、教练和选手们赞叹不已,称赞这套技术是“第一流的”。

  此后,她进入中国纺织大学进修了4年。

  “连她带的徒弟如今在厂里都干得不错!”直到今天,提起董义娥,郑州国棉三厂的黄亚菲还是称赞有加。

  董义娥的18名徒弟中,其中8名已由一级手成长为优一级手,7人成为厂级生产质量标兵、操作技术能手,3人连续多年被评为厂级标兵。

  劳模的多元化也成了这一时期的特色。劳模不再仅仅局限于工人、农民,体育运动员、歌星也相继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例如,为人熟知的运动员许海峰、聂卫平,小品演员黄宏,走钢丝的阿迪力都是全国劳模。

  这些新劳模的加入,无疑拓展了劳模概念的外延,也为其内涵注入了新的内容。

  当劳模陷入贫困

  □经济视点报记者 刘金松

  随着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融入越来越多的知识要素,管理劳动、资本运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工作,在社会上已成为一种备受追捧的“劳动”。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些凭智慧创造财富的人,更多地得到人们的称赞。

  与此相对应的一个事实是:一些曾经光荣的劳模陷入贫困。

  2004年年底,河南省总工会公布了一项专项调查结果:目前,河南省健在的8062位省(部)级劳模中,3401人月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收入,其中603人因种种原因生活极度困难,难以养家糊口。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想不到劳模们的生活有这么苦。”河南省慈善总会副会长赵云雨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一位劳模在采访结束时,再三对《经济视点报》记者说:“不要把我写得太贫困,如果劳模都这么贫困,那别人会怎么想呢?”

  正如这位劳模所担心的,在看了媒体关于劳模贫困的报道后,一位网友有如下留言:“劳模”而且“特困”,这样的组合让我难以置信,我第一次知道,居然存在一种“特困”的“劳模”。显然,这些人被评选为劳模时,肯定不是特困,而当他们特困时,他们就不应是劳模了,否则,这样的劳模就起不到其应有的表率作用。

  这种观点虽有其偏颇之处,但却代表了很多人的情绪取向:劳模不可以是贫困的,因为他们是社会劳动者的模范,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如果劳模是贫困的,那就说明,要么劳模的标准有问题,要么是社会财富分配机制出现了问题——勤劳的人反而贫困。

  事实上,放在时代的大背景里去看,部分劳模陷入贫困是社会转型期中的必然之痛。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国有企业曾是产生劳模的“摇篮”,但随着其亏损、破产、改制,国企的“劳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陷入“贫困”是完全有可能的。

  一直以来,对贫困劳模的帮助与救济,从民间到政府,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2005年2月,河南省慈善总会举办的“关爱困难劳模阳光行动”实施了第二次行动,筹集了10多万元,分别发放给16位家庭贫困的劳模。

  河南省总工会曾多次强调,要做好贫困劳模的救助工作,对于全国劳模,一定要把相关的救助送到劳模手上。

  2005年春节期间,郑州市也对部分贫困劳模进行了一次性救助。

  但这些救济有时难以彻底改变贫困劳模的贫困处境。对于“贫困劳模”这一全国性的课题,救助只是权宜之计,如何从体制上寻求解决之道,让劳模永远走出贫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只有让劳模远离贫困,劳模奉献的价值才能得以充分体现,劳模这一光荣称号才能更加崇高与神圣,劳模精神才能在新的时代得以弘扬。

  让“劳模”的价值回归

  □史 达

  曾几何时,“劳模”这一令无数劳动者引以为荣的称号,激励和鼓舞了无数国人,劳模和劳模精神成了一种标志、一种追求。

  然而,在不知不觉间,“劳模”却经受了各种各样的变异之痛,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在经济改革的转型期,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曾经的劳模陷入了经济困难之中,使得“劳模”的殊荣似乎成了对劳模的嘲讽;其二,由于“劳模”的高含金量,一些人员动用手头的权力,投机取巧,据“劳模”为己有,以捞取所谓的各式资本,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说是对“劳模”的亵渎。

  在此情势下,“劳模”的称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怀疑,“劳模”的无尚荣耀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劳模”还能否代表其应有的意义?

  因此,“私营企业主和农民工可以参评全国劳模”的出台,可谓顺势应时,它在全国劳模评选进行九届之后,赋予了“劳模”以新的时代内涵。

  而实际上,“劳模”本身就是时代的产物,它应该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随之发展,因为,劳模的实际作用并不仅仅在于他只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用他那种精神的力量和作用,去带动周围的人。不难想像,一旦劳模精神成为全体国民的潜意识,则一个“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奋进、和谐的社会就将成为现实。如此,则“劳模”的使命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精神传承与生活突围

  □经济视点报记者 王海圣

  许昌:贫富劳模手拉手

  一身布衣,一颗红心

  2月25日下午5时许,66岁的周桂英站在门前心绪不宁,似乎有点儿担心记者手中的笔。

  “要顾全大局,小伙子,我是劳模、共产党员!别把我家写得揭不开锅,告诉党和政府,我过得还不错。”周桂英蹒跚着一次次追上记者,不放心地叮嘱着。

  周桂英是原许昌市微型电机厂财务科科长,1990年的部级劳模。

  周桂英嘴里“还不错”的生活明显有水分——锈迹斑斑的冰箱是16年前买的;因为用煤球比较省钱,液化气瓶已经放阳台两年多了;2005年春节前后,煤球价格飞涨,取暖用的煤炉一直灭着,来客人时才会生火;洗脸水、洗衣水都收集到卫生间一个大塑料桶里,用来冲厕所……

  周桂英共有两子一女,爱人很早就去世了,现在她和小儿子一家住在一起,目前,她每月可领到600多元退休金。按理说,她的晚年应该很安逸。

  然而多年来,周桂英没有安逸过一天。周桂英患有脑血栓、心脏病等疾病,她的两个儿子、儿媳和一个女儿所在的工厂都已倒闭或停产,多年前已全部下岗,全家的生活来源主要靠她的600多元退休金,全家没有一丁点儿存款,还欠有外债。

  因为缺钱,周桂英的病一直拖着,不敢住院治疗。有一次,实在病得厉害,眼看不行了,寿衣都做好了,周桂英硬是挺了过来。

  明明很苦,却说不苦,周桂英一直是全家乃至很多邻居的精神支柱。“困难总是会过去的,一切困难都是纸老虎。”周桂英说。

  但纸老虎“咬”人也很疼。于是有人劝周桂英说:“你是劳模,国家能看着你就这么穷下去?找个部门说说吧。”

  对此,周桂英向来是一棒子打死:我是共产党员、劳模!怎么能给国家添麻烦?况且现在也不能给国家作什么贡献了。

  其实,不独是周桂英,珍爱劳模荣誉、只管奉献不求索取,俨然是劳模这一群体的一贯思想。“他们是一个非常高尚的群体,热爱祖国,视荣誉为第一,他们值得全社会的敬重。” 许昌市总工会生产保护部主任巩金生说。

  一个群体,一项措施

  据介绍,目前许昌有全国劳模28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1人、部级劳模29人、省级劳模234人、市级劳模548人、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629人,共1489人。其中,约30%生活比较困难,退休劳模家庭尤其困难。

  巩金生说,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年,许昌市一些曾产生了众多劳模的工矿企业相继破产或倒闭,如通用机械厂、机车车辆厂等,劳模贫困问题逐渐显现。

  和全国基本一致,目前许昌的贫困劳模主要由三个原因形成:其一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劳模,这批劳模退休早、工资低、家庭负担重,不少疾病缠身,生活十分困难;其二是停产、半停产及破产企业的劳模,这些劳模的子女一般子承父业同样下岗或失业,家庭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其三是患重大疾病或遭遇天灾人祸的劳模,他们在岗时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到年龄大了,疾病缠身却又看不起病。还有部分劳模则是因意外灾害致贫。

  据介绍,过去,在帮扶困难劳模方面,许昌市只有两种很单一的举措:日常慰问和逢年过节送温暖活动。此外,再没有其他专门的相关优先优惠和照顾政策。由于一直是输血式而不是造血式帮扶,效果很不明显,只能救急。

  2004年年末,许昌市加大了对困难劳模帮扶的力度。首先通过政府拨付、工会筹措、社会募捐,建立了首期22.5万元的困难劳模帮扶基金,2005年春节前夕,对全市108名家庭特别困难的劳模进行了慰问和救助。

  同期,许昌市总工会发出通知,在全市倡导开展“劳模携手、同奔小康”活动,按照自愿的原则,通过工会牵线搭桥,由条件好的劳模帮扶相对困难的劳模,重点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下岗子女再就业问题。截至目前,已首批结成了33对帮扶对子。

  周桂英就是这次劳模携手的首批受益者之一,负责“拉”她手的是2004年刚被授予省劳模称号的许昌恒达房地产公司董事长李东法。

  “我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想方设法,一定帮助这个家庭过上好日子。”李东法说。

  据介绍,李东法是行动最快的一个。年前,为了周桂英一家能过好春节,李东法专程送上了2000元现金,2月25日,他又把周桂英的儿子安排在一个小区做物业工作。

  许昌永达房地产公司董事长王永臣是2004年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的帮扶对象是贫困劳模韩五营,目前两个人已联系多次,王永臣决定把韩五营的儿子聘到公司。如此,这个家庭的困难将迎刃而解。

  “这个手拉手帮扶模式是造血式的,尽管刚刚开始,效果已经显现,重要意义不言自明。”巩金生说。

  但在巩金生看来,关爱困难劳模,单是开展一项或几项活动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除造血式帮扶之外,还需要政府建立长效的生活保障制度和救助机制。

  巩金生认为,目前许昌急需的是成立一个专门的帮扶困难劳模办公室,独立出工会系统,固定专人负责,结束现在的散、乱局面,“否则,手拉手帮扶势必好事多磨,事倍功半”。

  曾经的劳模,永远的光荣

  “贫富劳模手拉手”活动温暖了困难劳模的心。接受记者采访时,很多劳模抚今追昔,往往感动得热泪盈眶。

  1994年的部级劳模阎培荣是困难劳模,现年45岁,原单位破产后,她一直打零工,收入不稳定,她的爱人已经下岗两年,未参加低保,再加之有个上中学的儿子,生活非常困难。自许昌市启动“贫富劳模手拉手”活动后,她喜事连连,先是得到了3000元慰问金,之后她的爱人还被安排了工作。

  如今,一直崇信劳动致富的阎培荣对未来又充满了信心。

  帮助困难劳模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光荣而不失温暖,是对劳动的尊敬。

  “只有让劳模远离贫困,劳模奉献的价值才能得以充分体现,劳模这一光荣称号才能更加崇高与神圣,劳模精神才能在新的时代得以弘扬。”巩金生说。

  据了解,许昌市下一个动作很明确,即把“劳模手拉手”活动扩大,争取3年时间内在全市范围整体消灭劳模贫困的难堪现实,再塑劳模光环。

  白凤祥:

  贫困劳模的“脱贫”榜样

  白凤祥曾经是全国劳模。2月27日下午3时许,《经济视点报》记者在郑州市丰庆路北段阳光生态园洗浴部见到了他。今年50岁的白凤祥师傅,从事修脚行当已28年,被誉为“中原一把刀”。

  事实上,从全国劳模、全国人大代表到无奈下岗,再到进入私企,白凤祥的“劳模不倒”精神更耐解读。

  进浴池,学成绝活

  22岁参加工作,干的是苦、脏、累的活——修脚,却连续当选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87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9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之后遭遇下岗,却越活越滋润,白凤祥的经历有着传奇色彩。

  白凤祥是个有心人,相信“有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进到浴池,他拿起修脚刀就再也没有放下。修脚属于靠技术吃饭的行当,没有悟性和敬业精神,水平很难提高,有些人干几十年仍然停留在三级技师阶段。

  白凤祥属于后来者,但他“进步神速”,3年后,被顺利评为省特一级修脚技师。精湛的技艺使他逐渐出人头地,同时也步入了人生坦途——有人要修脚的时候,得请!

  初下岗,四顾彷徨

  然而,就在白凤祥干得风生水起时,一个考验正在悄然来临。

  2000年年初,因郑州市城市规划,单位被拆迁,包括白凤祥在内的全体职工下岗、失业。白凤祥感觉像被敲了一记闷棍,整个人都蔫儿了,天天不出门,窝在家里看了整整两个月的电视。

  但是每月只有280元的生活补助,儿子还在上学,缺了经济来源,生活立即窘迫起来。经历了无数彷徨、碰壁后,2000年5月初,白凤祥终于迈进了郑州丰乐园大酒店洗浴部。按照儿子给他设计的台词,他自我推荐说:“我是特一级修脚技师,你们要人吗?”再往下,白凤祥说出了自己的名字,于是,白凤祥放下3个月的修脚刀又拿了起来。

  新天地,再写人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白凤祥的心态越来越好,又变回了过去那个爱讲笑话、爱帮助人、不笑不说话的白凤祥了。

  丰乐园桑拿部经理罗建中对此印象非常深刻:“哪个同事有事了,只要能帮上忙,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老白从不歇着,一有空就帮着干活,送盘子、提开水,平时见了谁都是一脸笑容,幽默、豪爽,很有人缘。”

  2005年年初,白凤祥又成了新闻人物,50岁,他跳槽了!“我想换个环境,我想去个更大的地方,我想把我的品牌打出去。”白凤祥说。

  白凤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原来的劳模下岗了,成了社会里的困难群体,政府帮扶很重要,但是如果还有劳动能力,“更重要的就是要自食其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给劳模称号增光添彩”。

  专家视点:新评价体系有利于经济良性循环

  □经济视点报记者 陈媛媛

  劳模承载着时代的使命,将私营企业主和农民工纳入劳模评选范围,其意义何在,国家又是基于何种考虑才作出这一决定的,其对整个社会将有何影响?为此,记者专程采访了《经济视点报》专家顾问团成员、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经济视点报》专家顾问团成员、河南财经学院副院长李鸿昌,东京文学杂志社名誉社长张晓亮。

  经济视点报:我国劳模评选已历经数十年。在2005年的劳模评选中,中华全国总工会首次提出将私营企业主纳入劳模评选范围。国家是基于何种考虑才作出这一决定的?

  刘道兴:将私营企业主纳入劳模评选范围,是对私营经济认识达到新阶段的体现。人们根据社会的需要自己办公司,有利于国民财富的增加,有利于扩大就业和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例如,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资本,需要整合多种资源,然后把多种资源变为创造,而在这中间企业家是核心,是最重要的劳动者。过去的观念总认为私营企业主剥削了一般劳动者,忽视了私营企业主给社会带来的大量效益。由于长期对私营企业主的片面认识,导致我国私营企业主较少,而现在我们则需要大力发展私有经济。劳模评选同时作为对私营企业主的一种激励措施,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提出,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

  李鸿昌:过去,我们评选劳模只评体力劳动者,而现在将劳动的定义更宽泛化了。以往人们总认为私有经济就是剥削,而事实上,私有经济和公有经济一样,为国家纳税,给人民提供就业机会。而其私有财产的绝大部分,主要还是供生产用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而这些也是提供给工人、劳动者就业的条件,创造财富的工具。这些财产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社会所共有的财富。私营企业主所消耗掉的财富只是其财富的一小部分。所以,我认为,将私营企业主纳入评选范围是对私有经济更全面的认识。

  张晓亮:劳模评选的变革其实是顺应了与时俱进的原则,从一开始的工人阶级、农民、其他劳动者,再到现在的私营企业主,其实都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国家对社会阶层更全面的认识,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经济。

  经济视点报:将私营企业主纳入劳模评选范围,对国家、社会有何种意义?

  李鸿昌:私营企业主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往往将大部分经营所得重新投资,扩大再生产,以赚取更多的利润。由于私营企业主自身消耗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资本都还在不停地用于生产再建设的过程中,也形成社会财富的不断循环积累。当然,这其中应该排除那些不法的私营企业主。让企业家入选劳模的一个作用是,对企业本身也可以增加信誉度,使整个经济步入良性循环中。

  刘道兴:由于我国的私营经济发展还不成熟,需要通过营造一种良好的政治环境去促进其发展。党和政府允许私营企业主评选劳模,是对私营经济的肯定。这使得私营企业主们能够放下思想包袱,放手发展。而同时,我国私营企业主群体的素质还参差不齐,将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授予私营企业主中的一些佼佼者,对于这个群体中其他的人来说也是一种鞭策。

  张晓亮:这是国家非常人性化的政策,突出了以人为本。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类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越是在得到表扬后就越谨慎行事,不愿犯错误。评选私营企业主当劳模,一方面,可以使不规范的私营经济,在发展中得到一定的道德上的自我约束,更加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另一方面,既然私营企业主也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就应当让他们享有政治上的平等权利。

  经济视点报:众所周知,劳动创造财富,而财富并非判断劳动模范的标准,那么,什么样的私营企业主才有资格入选劳模?

  李鸿昌:无可非议,要想入选劳模,私营企业主所在的私营企业必须是合法经营,不能为非作歹。私营企业主不能压榨工人,要遵守社会公理。应该在这种前提下,评选那些对社会所作贡献相对较大的私营企业主。

  刘道兴:首先,经营好自己的企业是最基本的要求,该企业的发展要呈上升趋势。其次,企业主要有良好的爱国情操,对外,企业主要按时纳税,诚信经营,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在面对同行间激烈的竞争时,要努力倡导和营造良性化竞争;而在企业内部,则要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善待职工,尊重职工。另外,对于一些技术含量高或科技水平发展较快的私营企业,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张晓亮:若想有资格评为劳模,身为私营企业的经营者,一定要在同行中起模范带头的作用,经营业绩突出,经营行为合法,按时缴税。另外,在企业产值增加、利润上升的同时,还应有良好的企业文化。

  经济视点报:在此次的劳模评选范围中,与私营企业主同时首次入围的还有农民工。如果说将私营企业主纳入评选范围是私营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那么为何同时将农民工纳入选举范围,并且规定各地推举的人选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进城务工人员?

  刘道兴:在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今天,城市建设吸引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人员,而这些农民工所从事的基本是工业和第三产业,为我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在我国传统产业生产一线,农民工的比率在80%~90%。他们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干最脏最累的活,而在工作上不讲条件,不计报酬,生活简朴,为企业和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从长远角度来看,农民工概念只是中国处于转型期的过渡概念。允许农民工参评劳模,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民工地位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

  李鸿昌:农民工属于劳动者,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而农民工可以在城市中评选劳模的确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由于目前社会上鄙视体力劳动、鄙视农民工的倾向还比较突出,中华全国总工会允许农民工评选劳模,其实是对“劳动不分贵贱”观念的生动诠释,这给了农民工应有的权利。

  张晓亮:改革开放后,大量农民走出农村进入城市,为城市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农民工的劳动并未得到社会的认同。党的十六大报告特别强调: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将农民工纳入劳动模范的评选范围,是尊重劳动的具体体现。

  经济视点报:允许农民工参选劳模有何重要意义?

  李鸿昌:农民工参评劳模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是在劳动面前人人平等的具体表现。这更加团结了社会上的各种阶层,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刘道兴:由于我国目前耕地的现状,在农村,人均基本只有1亩多地。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导致劳作时间缩短,农民长期处于半失业状态,土地已明显无法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这样,大量富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是一种必然趋势。但虽然生活在城市,这个群体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无论他们在城市中的收入多少,他们都不愿意奢侈消费,而是将钱带回家乡,这在一个方面支持了农村社会的发展和运转。允许农民工入选劳模后,就更加稳定了农民工在城市的劳动,同时也在另一方面稳定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张晓亮:农民工是游离在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沟通城市与农村的桥梁。允许农民工参选劳模,提高了农民工在社会上的政治地位,使农民工感受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必将增强农民工的工作热情,从而为城镇经济共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劳模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