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环保风暴 > 正文
 

夏光:以科学发展观促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2日 17:56 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 朱玉、周玮

  自2004年12月开始,环保总局掀起了一场令人振奋的“环评风暴”。环境保护的话题,一时间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环保意识日益深入人心,是这场“风暴”的强大助力。如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怎样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社会讨论的焦点。记者日前就这些问题采访了环保总局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

  记者: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环境总体状况不容乐观。森林破坏、水土流失、沙尘暴肆虐,目前我们面临的生态环境形势相当严峻。这些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夏: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20多年里集中出现,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也是一个重大挑战。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是环境污染比较严重,许多河流在流经城市的河段上都受到严重污染,大部分湖泊出现富营养化。很多城市空气污染比较严重。酸雨出现的国土面积比较大。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二是生态破坏范围和程度比较大,水土流失面积和沙化土地面积有所增加,森林的生态功能不足,草原退化现象比较普遍,华北平原地下水漏斗很大,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三是国际环境问题的压力较大,如履行相关国际公约及加入WTO等。

  记者:可不可以这样说,这些环境问题的出现表明,无视或轻视自然规律,人类定要为此付出代价。而我们又应当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夏: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认识过程来看,经历一些曲折有一定的必然性。而为了13亿人口的生存和发展,也必须支付一定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关键问题是,这个代价不能过大。就像一个人为了谋生要付出体力上的劳动,但是过度消耗是不行的。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要不断进步,不能坚持已经过时的错误做法,即使过去的错误有客观性原因,今天我们也要勇敢面对、反思并调整。

  我们要从这些环境问题中吸取教训,在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有局限的时候,慎重地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比如我们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是要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及西部地区人民富裕起来的问题。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我们对于在此搞开发,就一定要慎重,要以更为科学、民主的方法来决策。具体来说,首先把生态恢复建设作为重点任务。如植树造林、涵养水源、退耕还林,还有禁牧、湖泊整治。西部开发中的生态保护与恢复,也是西部开发的基础条件。

  记者:我国传统哲学中有不少关于人与自然的论述,都包含朴素的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应当怎样继承与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精神?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环境伦理思想,与当今世界的先进潮流是否适应?

  夏:现代化与传统是一种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中国哲学中的环境伦理观也是这样。实现现代化,就是要使一个民族或国家从行为理念、精神状态、思维方式、发展策略、物质水平、文化成就等各方面,都跟上世界的前进步伐,反映这个时代的发展方向。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环境保护思想是现代化本身的题中应有之义。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国际上逐渐兴起了环境保护的潮流,对传统工业文明的高增长、高消耗的发展方式进行了不断的反思和批判。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呼吁世界各国共同保护自然环境,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2002年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确认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共同构成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

  记者: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夏: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各种关系中非常重要的关系。如果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那么人与人、人与社会要建立和谐也难。对我国特别有重要意义的就是,始终不能忘记我国存在巨量人口。相对13亿人口这个巨大基数,我国有效国土十分有限,人地矛盾极为突出。

  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实际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调节好。因为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缺口非常大,导致人类对环境资源的竞争性使用。比如,环境污染,是人对自然的一种行为,而再深入看,就是一部分人产生的污染,被整个社会承受,这就是追求利益的阶层与承受代价的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比如淮河污染,出来诉苦的都是当地农民,没见哪个造成污染的企业负责人去诉苦。

  调整人和人的关系,最有力的武器是法律,道德可以调节,但在利益面前往往显得软弱,而且没有强制性。所以加强环保法律的建设,成为当务之急。通过法律,使污染环境的人承担代价,也使那些享受了经济利益的人付出环境成本。比如我们使用手机,也应当为生产手机所在地支付环境代价。

  记者:科学认识、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在全社会树立保护环境良好风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从哪些方面着手?

  夏: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新一轮经济发展扩张也必将随之到来,由此带来能源、资源消耗的增加和污染物排放增加,对资源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根本方法:

  一是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经济体系。我国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即我国的工业化要实现“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人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发展新科技,建立与环境和谐的科技体系。

  二是以新的指标体系来衡量社会经济的发展,考核各级干部。一些地方常常把发展简单等同于经济增长,又把经济增长简单等同于工业增长,在地方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中,把GDP、招商引资和投资项目作为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于是许多地方政府往往不顾本地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状况,大上高污染、高消耗的项目。新的指标体系不仅要反映经济增长的总量水平,更应该反映出经济增长的质量,反映出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生态和资源的代价。绿色GDP就是符合上述要求的一个很好的经济指标,目前正在抓紧进行研究。

  三是完善法规体系,通过各种政策措施推动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循环经济将“资源-产品-废物”这一传统的线性物流模式改造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模式,充分提高生产和再生产活动的生态效率,以最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低的污染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建成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对现有的经济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重点要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对现有宏观经济政策体系进行改革,逐步建立绿色的产业、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政策体系,引入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等,明确生产者、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实践循环经济的制度。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