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财富圈》2005 > 正文
 

中年退休选择与被选择之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2日 16:06 财富圈

  憧憬并且有朝一日能真正实现“中年退休”的,是这样一群人:

  他们对社会发展的趋势有着惊人的发现能力,他们知道未来的财富会聚焦于什么样的行业;他们选择新的成长性的行业,努力成为新产业的精英,成为新技术、新潮流的启蒙人和权威发布人……

  浓缩人生精华,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财富的积累,然后开始享受更悠长的假期。他们介于浪漫和现实之间。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中年退休:幸福可望不可及?

  人对中年退休的追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理解为对自我实现的追求,毕竟,简单的享乐只能让人很快地产生出餍足感来,对于具备良好修养的精英人士来说,退休就意味着写出《萨朗波》和《罗马帝国衰亡史》之类的东西,而不是每天睡大觉或者费尽心思、变着花样地赌博和嫖娼。

  中年退休,这个世俗的话题不妨用一句浪漫的诗歌来引入: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海子的这首诗影响了不止一代人,它提出了一个对幸福生活的新的定义。但是,感动之后认真想来,在现代社会里,纯正的诗人恐怕只能在梦想里才能拥有这样的幸福生活,毕竟,单靠“喂马劈柴”是没办法“周游世界”的。

  中年退休的想法通常也来自于对这类幸福生活的憧憬,持有这样念头的人介于现实和浪漫之间,他们渴望一个无拘无束的生活空间可以让自己为所欲为,同时也清楚地知道这样的一个心愿是要有足够的财富来做保障的。

  印象中,最早的关于中年退休的说法不是来自一般人认为的IT业,而是来自贪官——早早设定目标,贪够多少钱就收山出海。好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让广大平民们对中年退休的“奢望”也可以憧憬起来,“金钱面前人人平等”的最新形势使他们欣喜若狂:只要能在35岁到40岁之间挣得足够的财产,就可以悠然地度过余生,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不再担负着任何的经济压力。

  如果有更多的人能够做到这点的话,社会无疑会更加进步,而不是像有些人担心的那样,游手好闲的人越来越多,无时无处不在用他们的金钱和能力败坏着道德风气和社会规范。

  若干有些违背国人常识的例子说明:当年欧洲“腐朽没落”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贵族阶层曾经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领域里为人类做出过极大的贡献,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人可以没有任何经济压力、也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地做事,他们的个人兴趣与这项或那项伟大的人类福祉不谋而合,他们的个人成就感的满足同时也意味着社会能够由此而得到或多或少的一些进步。

  中年退休对人的吸引力正在这里:你可以做你喜欢的事,不带任何功利色彩。或许会有新的福楼拜周游世界,写下一部新的《萨朗波》,也或许会有新的爱德华·吉本遍访古迹,著成一部新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个人所需要获得的最大成就感就在这里,而不是如何为公司多做了一单生意,如何为自己谈到了高额年薪,如何在一家大型公司里升到了更高的管理位置。

  如果我们认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那么,我们就会认同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应该是所有人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终极目标。自我实现的需要必然是和功利无关的,它可以是《萨朗波》,可以是《罗马帝国衰亡史》,却不应该是一单生意、高额年薪或者更高的管理位置——后者虽然也能够满足一些自我实现的需要,但毕竟是低级的,不够纯粹的。只有满怀兴趣的,并且在完成的过程中充分体会着快乐、享受和成就感的事情才有可能创造卓越——把威廉·莫里斯的古老的美学观点稍微发展一下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所以,人对中年退休的追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理解为对自我实现的追求,毕竟,简单的享乐只能让人很快地产生出餍足感来,从而迫使人去追求更高难度的享乐,这对于具备良好修养的退休人士来说,就意味着《萨朗波》和《罗马帝国衰亡史》之类的东西,而不是每天睡大觉或者费尽心思、变着花样地赌博和嫖娼——虽然令人遗憾的是,后者确实在国内一些暴富得足以使人中年退休的城市和农村地区普遍地出现过。

  让人产生中年退休想法的另一层原因是:社会变动过大,人们心里的不确定感随之加剧。一个人虽然现在收入颇丰,但他会顾虑到这样的收入还能维持多久,自己的职业还能做多久,透支的身体还能支撑多久?这样的忧虑迫使他们希望在有能力挣钱的时候拼命挣钱,赶紧把后半生所需要的财产挣够,只有这样,才能觉得心安。

  一个朋友几年来不断跳槽,他曾感叹说:一开始自己在公司里算年轻的,可不知不觉几年下来,忽然自己已经成为年纪最大的一个了,每家公司里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聚集着,那些年纪大些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的确,在现在的很多公司里,30岁已经算是高龄。到了30岁,如果还没有成为独当一面的人物或者具备了在未来几年内退休的可能,那种危机感也就可想而知了。(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因此,稳定而牢靠的公务员岗位成为求职的热门。)

  所以,中年退休,这里面既有个人的渴望,也有社会的压力。前者的因素既可以完满人生的经历,又可以促进社会的福祉;后者的因素却十足表现出了人们在大动荡时代里的焦虑和恐惧—这一点就好像正准备过冬的松鼠在储藏食物。但是,从这一层面上说,人还不如松鼠,因为他们不知道冬天到底什么时候会来,不知道冬天到底会有多冷,也不知道冬天到底会有多长;他们只知道,自己为过冬而储藏的“食物”不知道会在哪天,不知道会因为什么缘故,就会遭遇贬值。是啊,“赶紧把后半生需要的财产挣够”——不但要“够”,还要类型多样化、分布合理化。没办法,做人就是这么辛苦。

  当一个“悠客”需要多少钱?

  听说丽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一个悠客阵营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周云辞去工作,背一架相机穿梭于丽江那些长长短短或宽或窄的弄堂之间,感受此处的人文风情——他要当“悠客”了。而结局是没做几天就打道回府。没办法,现实残酷,城里的房子按揭容不得梦想多持续几天。

  何谓“悠客”?这是一种流行的说法,意思就是“悠然自得提前下岗了”。不知道当个真正的悠客需要多少钱,《新闻周刊》给出的报价是有车有房外加100万元存款。

  真的猛士要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敢于放弃已打下深厚基础的事业,手里擎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四个大字:提前退休。他们是中国大城市迅速崛起的新贵,在他们的大多数同龄人还拼命三郎为孩子入托费而奋斗的时候,悠客们已经洒脱地找寻个人梦想去了。

  而与周云相比,35岁的冯伟算是黄金级别的悠客。25岁创立广告公司,30岁挣了他人生中第一个1000万,现在他已经是某房地产公司的老总,资产高达6000万。他一星期工作一天,其他时间都处于悠闲状态:开车去郊外喝茶,跟朋友聚会,或一大段时间呆在外地,公司他全交给高薪聘请的精英们打理。冯先生说起想做个悠客的起源,是因为看了一本杂志上关于“亚健康”的报道,他一做里面的自测题,发现自己的情况是如此的糟糕,于是一个月后,他做了悠客。他说“拥有工作是幸福的,比拥有工作更幸福的是主动放弃工作。当然这种放弃是为了更好地拥有。”

  马云:退比进更狂

  马云

  阿里巴巴创办人、首席执行官

  “退休”后,设想创建阿里巴巴学院,那将是一个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学会成长的地方。

  退休并不意味着停止。成功了去哈佛,教美国人怎样在中国做生意;失败了去北大,教世界做生意。这是马云关于退休生活的一句玩笑。

  没人真正了解马云,包括他自己。他上飞机前已经考虑好的想法,在天上颠簸几下之后就会改头换面。数年中,传媒和业界一直赋予这个人一种捉摸不定的色彩。而他也确实以不断刷新自己和别人头脑中固有的想法为己任,有时他甚至不得不佩服公司里的同事:“跟着这样一个变化多端的老板干事多不容易!”

  当然,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这几乎成了时代标语。其实没有谁是永远不变的,区别在于多数人习惯追随某种模式来改变,而少数人则创造这些模式。

  年轻人是不回忆历史的

  5年前,马云和十几个人偏安江南一隅,造出了阿里巴巴。现在,阿里巴巴已经第五次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佳B2B网站。曾经预料他逃不过互联网泡沫浪潮的美国人现在都用热情的目光打量这位来自中国人间天堂的小个子男人,以及他对未来网络的狂想:“从东西贸易到一切东西的贸易”,这句文字游戏中的浪漫和理想色彩,让人想起那个传说中的山洞,一旦开启便意味着无限可能。

  这样一个马云,这样一个阿里巴巴,如果说他几年之内将要退休,你会相信吗?

  “不会很久了,我离开这公司。”马云指的是,他何时不再担任CEO取决于公司下一代领导人的成长。而他正在把互联网动荡时期得到的经验转交出去。这些经验包括如何把成功建立在别人的失败之上。

  马云喜欢把自己比做一个船长,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时刻注视着海上的风暴将在何时何处蠢蠢欲动。只有经历过真正的暴风雨的人才懂得如何去应对。他的快乐在于“每天看着那些潜在的失败和挫折一个个全被你灭了”。

  一个人成功是说不清理由的,而失败是一定有理由的。马云喜欢看别人失败的经验,但这并不代表他不犯错,即使有前车之鉴,他仍然会犯相同的错误,因为“有些错一定要自己犯过心里才踏实。”

  从现在起可以等待一本书,叫做《阿里巴巴的一千零一个错误》,预料在这本书出版的时候,阿里巴巴将成为马云心目中伟大的公司。但是你现在问他都犯过哪些重大错误,他就会三缄其口,告诉你“年轻人是不回忆历史的”。

  1988年,马云还在杭州电子工学院盘着腿坐在台上讲英文和国际贸易。1995年,他借了两万块钱开始做中国黄页,差点被实力雄厚的竞争对手中国电信“打晕过去”。1999年,阿里巴巴出世,没有到新经济热力四射的北京来圈地,而是以香港为总部,守住进退可踞的杭州,在江湖上频频出招却踪影难觅。马云的理论是,别人看不到我,我却看得到他们。2002年,阿里巴巴人事变动,马云切掉占收入60%的系统集成业务,让阿里巴巴成为一个纯粹的B2B网站。2003年,马云称之为二次创业的淘宝网突然在C2C领域浮出海面,并逐渐在各项指标上超过了那个伟大的对手──EBAY。当马云出现在2004年《福布斯》全球CEO论坛和美国CNBC电视台的画面上时,人们才真正意识到阿里巴巴的能量和想像力,已经在全世界最大的市场上变得不可忽视。

  但想像力是没有止境的。在马云看来,现在的阿里巴巴只有他想像中的百分之五。要做到一个全世界最好的中国创业公司,除了一个伟大的对手,还要把目光更多地放在未来。马云不希望赢在今天。

  “阿里巴巴真正发挥作用,大概要在2009年。今天我们所做的这一切是为了公司10周年以后的发展,而10周年所取得的成就要放到120年以后来看,我们不要为今天活着。”

  退休并不意味着停止

  所以马云会想到以何种方式在何时退休,一点也不奇怪。但退休并不意味着停止。成功了去哈佛,教美国人怎样在中国做生意。失败了去北大,教中国人怎样在全世界做生意。这是马云关于退休生活的一句玩笑。不开玩笑的话,他的确有踏进学院的打算。自己要学一点东西,同时也传递一些经验给别人。他脑中正在存储着关于阿里巴巴学院的想法,那将是一个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学会成长的地方。他的兴趣还包括在农业和环保上显显身手。在他的预料中,中国成为世界最富有的国家可能需要30年,但如何合理地利用财富成为一个和谐均衡的社会则非50年不能达到,而这之间20年的落差中暗含着许多危机和挑战,在一个适合马云这种人生活的变化的时代,退休一方面意味着功成身退的智囊,同时也是对自己创造力新的考量。

  唯一不变的是,马云不会为了享受生活而退休。他走过那么多国家,上海的一部分可以在东京找到,而东京的一部分又可以在纽约找到,在史蒂夫·福布斯的豪华游艇上晒太阳在他看来也没什么值得留恋的,这位有时一个月只不过消费千把块钱的创业者最享受的是创造的乐趣,创造别人想不到的东西。这包括带着他的1600多员工做一个规模庞大的虚拟商业游戏,或是当参与游戏者变成1.6万人时,他独自带着他的德国黑贝阿波罗在某个校园里神出鬼没。不过要小心,那虽然是一条很善良的狗,照样会把很多人吓跑。

  马云爱热闹,喜欢时刻给这个世界创造一点新奇事物的感觉。很自然的,退休对他来说就成了一个如何更新自我世界的话题。而最适于马云生活的这个时代也在不停地更新着。于是不为今天活着的马云看遍了世界之后,不得不说了一句:“这世界上可干的事太多了!”

  王强:派对散场后的心理平衡

  王强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

  新东方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

  中美友协理事,

  理想中的退休年龄:50岁。

  “退休就像刚结束一个热闹的party,灯熄灭了,夜晚就你一个人待在一个异常安静的地方,这种感觉很有落差。如果过不了这个心理平衡的关,就意味着你生命的终结。”

  对于新东方,对于它的元老王强,世人已经了解太多:这个俞敏洪的老同学,北大英文专业,却博览群书,当年是艺术团团长;执教6年后留学美国,在纽约州立大学获得计算机硕士学位,在美国著名的“贝尔传讯实验室”做了两年工程师,被老友俞敏洪劝动,加盟新东方学校工作至今。

  看起来儒雅而健谈的王强,现在对于新东方的身份只是董事之一。对于管理与决策事务,他已经放手几年。他说自己在40岁时便经历了从高层退休,50岁时,也许就真正退出,读书治学,过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50岁退休,

  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

  这个年龄段的中国人曾有太多桎梏,曾是为父母而活着,为老婆老公而活着,为孩子而活着,为周围的人而活着,为祖辈的传统和社会的舆论而活着,“最后真正像李叔同那样出家的人,是不多的。”王强说。以自己为例,在20岁的时候,他绝想不到像美国青年一样,在餐馆中洗洗盘子过一年,赚点钱,然后便云游,把钱花完,再去寻找下一种生活方式。“我在美国6年的体验告诉我,美国人活得更加自我,心态更健康。美国人为了自己而活的理念超过了其他。他们的生活方式更像许多漂流的艺术家,当然政客是另外一回事,但总体来说他们的心态都很健康平和,不会为了达到什么目的而牺牲自我。”

  对于王强来说,退休,从职位上退出,其实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假如我50岁退休,那肯定会是我以前一直向往而没有做到的事,真正开始过属于自我的生活。在书房里读读书,做做学问,对我本人来说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不退休,我还要为了事业拼打,这事业一半是个人梦想,另一半很可能承载了一些社会期待。”

  个人梦想和社会期待的结合体,让新东方在中国最风光的英语角制造了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强“三驾马车”的神话,2001年的董事会危机却让神话经历了差点成为泡沫的危险:在个体户、哥们儿意气、家族企业阶段之后,新东方如何面对改制危机?如何蜕变成一个科学、现代化的企业?“我们迅速处于一种困惑,我的个性过强,更希望变革是一步到位的,老俞本土智慧更多,往往采取渐变的方式。根本上对新东方没有产生冲突,只是对它发展的快和慢,采取什么方式产生的冲突。其实出走的,另立门户的这几个人并不重要,反而我们关起门来厮杀的时候,外界并不知道。我们那时高层的智慧是,大局是新东方的绝对稳定和绝对发展。只有这个保证了,个人的利益,回国的目的,事业的满足感才能够完全实现。离开新东方,相当于离开了我们的生命之树,可我们这些叶子还要在时空中飘。”

  作为“新东方大树上的叶子”,“我这个人像钢铁一般,看起来挺刚硬,但是八级台风来了就完了”,逻辑思维很强、语句间洋溢着激情和率真的王强,对自己的个性曾有如是总结。2001年到2002年新东方的股份制在外界看起来有如飓风波动,但最后3位元老采取了折中方式,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经历过痛苦的挣扎和思考,最后无一例外地决定,除了老俞以外,整体退出新东方的管理平台。”

  假如我无家可归了,

  就做包子去,起名“包子王”

  正在年富力强的40岁左右,正是大展宏图的年龄,从管理层退出,其实就是一种退休,在时间的提炼当中,王强逐渐找到了平衡。“从开始的痛苦变成了平静,从平静变成了理性。我们当时又不想自立门户,毕竟新东方像我们的孩子一样,另外我们又是新东方的股东,从生活上已经有了保障,经历了一段退休的空挡期,内心确实寂寞过,苦闷过,还有精力,精力放在哪儿?过了这段苦闷期,元老们再聚首的时候,觉得还应该发挥余热,发挥我们的特长,为这个新的平台周围添砖加瓦。比如徐小平和我进入媒体,都不仅是为了个人爱好,内在的追求还是为了保障新东方更加稳定,更加壮大,更加规范化。”

  但目前来说,无论外界看他有过多少经历,王强笑言自己还从未遭遇过八级台风。“以前在美国,我还在老人院替老太太换过尿布呢。我不想以后,想是多余的。一个人要不断充电,不管市场如何改变,你的个人能力都足以应付的时候,你是不会担心八级台风是否会降临的。假如现在我无家可归了,新东方也不给我一分钱了,我做包子去,起个名字叫‘包子王’,我都可能是带着微笑怀着梦想继续。”王强曾经历过太多转折,“转折对我来说,只意味着挑战,不具有恐怖性。”

  新东方的创业者仿佛都是传奇的缔造者,俞敏洪个人故事足可以写成励志教材,而王强,他经历过颠峰时期的意气风发,也经历过高台跳水般的落差,现在总结起来,一笑而过。“人生充满了挑战和回味。一个人能否存活下来,必须对挑战做出及时果断的回应,只有在挑战回应中文明轨迹才能不断延续,我对自己也是这么看的。人生不可能出现长久的平稳期,你不去挑战生活,生活也会挑战你。”王强如是说。

  事实也如此。最初从北大去美国,生存问题,对王强来说,是一重大挑战,“我别无选择,只有学计算机。我必须放弃我暂时的爱好,必须找一个市场上能够接受的生存方式。”做了一段时间的工程师,生活富足但精神平淡,王强又给了自己一次挑战,“要做一件让我觉得刺激的事”,而恰好俞敏洪去美国用梦想游说他,这是到新东方来的阶段。第三次挑战发生在新东方的瓶颈时期,要引进专业管理人才,就必须意味着平台要清理得干干净净。“经历过无数次挣扎和思考,最后决定从大局出发,除了老俞以外,整体退出新东方的管理平台。”人生的第四次挑战,还没有到来,但王强已经为它做好了准备,迎接着也许会在50岁发生的又一次转折。

  现在除了新东方的日常事务外,王强还担任着中央电视台《大家》的主持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二套《英语之夜》的顾问,中美友协的理事和欧美同学会宣传委员会的委员,就在我采访之前,他刚刚结束了一场演讲。“尽管我已经不担任管理职务,但我做的事一部分是属于新东方的,一部分是属于我的,离我纯粹的书斋生活还是有距离。而到了50岁,我也许真正地在书斋里一关门,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了。”

  “退休了,远离那些烦琐的事情,心灵才能找到平静。而心灵的平静是我认为退休后能否找到自己的关键。否则心里会非常苦闷,觉得和这个世界割断了脐带,以前的风光和繁忙,人际关系都消失了,就像刚结束一个热闹的party,灯熄灭了,夜晚就你一个人待在一个异常安静的地方,这种感觉很有落差。如果过不了这个心理平衡的关,就意味着你生命的终结。”最后,从心理角度,王强又给我们交上了一张感性的分析答卷。

  陈葵:我们需要“中场休息”

  陈葵

  冠群金辰软件公司CEO,

  “退休”后的梦想是去做传媒业和奢侈品。

  陈葵预期的“提前退休”为5年时间,分三个阶段:第一年彻底休息,之后两年根据个人兴趣学习充电,最后一年为重新上路“预热”。

  陈葵,这位著名美女CEO的背景资料是:38岁,军人出身,历经DEC、COMPAQ、3COM等国际公司,1999年底出任冠群金辰总经理,带领公司完成了从防病毒厂商向全面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及安全服务提供商的成功转型,从最初的17人团队发展到现在的上百人规模,建立起成熟的团队和企业文化。做到这一切,陈葵只用了4年多时间。

  此外,她还是VERSACE和ARMANI的忠实拥趸,开宝马Z4跑车,热爱独自旅行。

  就在两种概念在我脑海中“融会贯通”的时候,陈葵出现了,很难让人把眼前的她和16年的IT界女强人身份划上等号——金色蝴蝶耳环闪亮耀眼,装饰蕾丝的牛仔裤优雅中带点俏皮。这些细节无不透露着:这是一个心态良好、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女人。

  从助理销售、销售、部门经理、总经理,踏踏实实地一路攀升,一路绿灯, “16年没有一天处于无业状态的”陈葵也想“提前退休”,她说她很向往这种方式,那是她的理想。

  中年退休是一次Break

  “和父辈相比,我们这代人好像是在‘偷’时间”,陈葵说:“在三四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父辈一生要做的事。在今天的社会条件下,如果一个人想从20岁工作到60岁,真正到脑力和体力已经衰退时再‘退’下来,这段时间太过漫长,会把人榨干。而且我们又不甘心的是,在体力和精力都最为旺盛的生命阶段,没有真正为自己做什么,所以我们会觉得累,想要停下来休息。”

  “这种休息就是抛下一切,为自己的感受、兴趣和真实需求所做的一种选择。但我相信这种休息不是永远的,它只是一个或长或短的阶段,然后我们还是会回到各自的事业中,或者开始第二次创业。”

  因为深信“我们是不甘寂寞、闲不下来的”,陈葵认为时下精英阶层中流行的“提前退休”是“阶段性退休”。“我认为‘中年退休’应该是一次Break,是一次中场休息,只是因为这个过程的时间长短现在无法预期,我们才称之为‘退休’。”

  喜欢车,酷爱驾车旅行的她又用了一个比喻:“就像我们开车,在最初的适应阶段会非常努力和费力,开到三四年的时候,会感觉非常顺手,车开到了七八年,很多部件开始出问题,于是修修补补,到10年的时候就需要大修了,大修就是退休。如果你是一辆奔驰、宝马那样的好车,有良好的个人素质、教育背景、学习能力,就可以在‘调养’之后,在你的‘下半场’重新展示活力,报废的时候还早着呢!”

  陈葵说自己“也该到中场休息的时候了”,只是总也找不到合适的机会“为自己的上半场”划句号。“工作非常累、情绪低落的时候,脑海中一直有这个念头,提前退休吧,甚至在下班开车回家的路上告诉自己,明天我坚决不会去上班了,然而第二天,我还是出现在公司里。职业经理人是一个理性的角色,做得越久职业化程度越深。一个公司的领导者必须‘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还要想着地里的收成’,我必须对公司发展的长远目标和整个团队的未来负责,有太多牵挂和责任放不下,总感觉没有机会停顿。同时,内心深处也有担忧,动态的市场给了我们成功的机会,但市场也是无情的,你离开了这台高速运转的机器就很难再加入进来,一旦OUT,想IN就难了,中产阶级是很怕失去的,于是对自己说:再坚持一年吧,再坚持两年吧。于是里面修、外面补,休假旅行、学习充电,但这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想,有一天,当坚持变成了忍受,就是那个做出‘退休’决定的‘临界点’了。”

  我们不会一直工作到60岁

  以前,有七八年的时间,陈葵最爱去美国旅游,迷恋空旷和辽阔的感觉,租一辆敞篷跑车,沿着笔直的一号公路从洛杉矶一直开到赌城,在充满行进感的电子音乐中,心情激越地穿越峡谷和沙漠;近几年,她“慢”了下来,徜徉在欧洲古老城市的街头,享受购物乐趣和细节之美;现在,她的旅游方式更“静”了,两个月前,因为感觉自己“又有零件坏掉”,跑到了丽江,“那是一个有魔力的地方,可以让你真的停下来,心安理得地‘发呆’。”陈葵终于找到了自己向往的那种“休息”的状态。

  她预期的“阶段退休”应该是5年时间,分三个阶段:第一年彻底休息,之后两年根据个人兴趣学习充电,最后一年为重新上路“预热”。

  “退休”后,陈葵打算“换个环境生活”。比如去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地广人稀”的地方,也可能选择云南、成都,因为“风景优美,人文气息浓厚,人们的心态轻松平和,适合专注地思考”。而“在人口密集、竞争激烈的中国大都市,总会有‘杂念’来刺激你,看着周围的人们都在忙着‘进取’,心态很难真正放松,更不可能安静地审视自己的内心。”

  “退休”后,陈葵会把时间更多的留给兴趣。“我一直很喜欢设计方面的事情,大学选择的专业和现在从事的工作其实都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一个人想要生命完整,他的左右脑的发育应该是平衡的。所以,‘退休’后我学的东西一定和拓展 ‘右脑’有关,比如服装设计,何况我那么喜欢漂亮衣服!我认为,在人生最好的阶段最大化地挖掘自身潜力,最大限度地丰富生活,这才对得起自己的一生。”

  谈到“第三阶段”的“赛前热身”,陈葵作为职业经理人的理性充分显露了出来。给她的目标做个总结,就是——以管理者的身份,用丰富的专业知识,为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不断提升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服务。传媒业和奢侈品行业是她可能选择的方向。“从现在开始,我会留一部分大脑给自己思考这两件事,我会想尽办法帮助我完成领域跨越的‘门槛’,积累相关知识。值得庆幸的是,IT界的从业经历给了我最好的学习能力。”

  在社会公认高智商、高变化、高能力的IT领域,和男性一同驰骋,为了维护网络安全,和“敌人”斗智斗勇,进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较量,2004年被评选为“对中国的网络安全有特殊贡献人士”,工作中的成就感是激励“最不能忍受别人说自己笨”的陈葵前进的最大动力。对于目前完全能够“自给自足,满足自己奢侈的小愿望”的工作和生活,陈葵还是“非常满意的”,所以她希望自己提前退休的时间稍微压后一点。陈葵对自己目前状态的评价是:“发动机”还好,虽然“实现理想”的时间无法预期,但她坚信:“我们这批人大部分不会一直工作60岁”。

  陈葵,这位著名美女CEO的背景资料是:38岁,军人出身,历经DEC、COMPAQ、3COM等国际公司,1999年底出任冠群金辰总经理,带领公司完成了从防病毒厂商向全面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及安全服务提供商的成功转型,从最初的17人团队发展到现在的上百人规模,建立起成熟的团队和企业文化。做到这一切,陈葵只用了4年多时间。

  此外,她还是VERSACE和ARMANI的忠实拥趸,开宝马Z4跑车,热爱独自旅行。

  就在两种概念在我脑海中“融会贯通”的时候,陈葵出现了,很难让人把眼前的她和16年的IT界女强人身份划上等号——金色蝴蝶耳环闪亮耀眼,装饰蕾丝的牛仔裤优雅中带点俏皮。这些细节无不透露着:这是一个心态良好、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女人。

  从助理销售、销售、部门经理、总经理,踏踏实实地一路攀升,一路绿灯, “16年没有一天处于无业状态的”陈葵也想“提前退休”,她说她很向往这种方式,那是她的理想。

  中年退休是一次Break

  “和父辈相比,我们这代人好像是在‘偷’时间”,陈葵说:“在三四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父辈一生要做的事。在今天的社会条件下,如果一个人想从20岁工作到60岁,真正到脑力和体力已经衰退时再‘退’下来,这段时间太过漫长,会把人榨干。而且我们又不甘心的是,在体力和精力都最为旺盛的生命阶段,没有真正为自己做什么,所以我们会觉得累,想要停下来休息。”

  “这种休息就是抛下一切,为自己的感受、兴趣和真实需求所做的一种选择。但我相信这种休息不是永远的,它只是一个或长或短的阶段,然后我们还是会回到各自的事业中,或者开始第二次创业。”

  因为深信“我们是不甘寂寞、闲不下来的”,陈葵认为时下精英阶层中流行的“提前退休”是“阶段性退休”。“我认为‘中年退休’应该是一次Break,是一次中场休息,只是因为这个过程的时间长短现在无法预期,我们才称之为‘退休’。”

  喜欢车,酷爱驾车旅行的她又用了一个比喻:“就像我们开车,在最初的适应阶段会非常努力和费力,开到三四年的时候,会感觉非常顺手,车开到了七八年,很多部件开始出问题,于是修修补补,到10年的时候就需要大修了,大修就是退休。如果你是一辆奔驰、宝马那样的好车,有良好的个人素质、教育背景、学习能力,就可以在‘调养’之后,在你的‘下半场’重新展示活力,报废的时候还早着呢!”

  陈葵说自己“也该到中场休息的时候了”,只是总也找不到合适的机会“为自己的上半场”划句号。“工作非常累、情绪低落的时候,脑海中一直有这个念头,提前退休吧,甚至在下班开车回家的路上告诉自己,明天我坚决不会去上班了,然而第二天,我还是出现在公司里。职业经理人是一个理性的角色,做得越久职业化程度越深。一个公司的领导者必须‘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还要想着地里的收成’,我必须对公司发展的长远目标和整个团队的未来负责,有太多牵挂和责任放不下,总感觉没有机会停顿。同时,内心深处也有担忧,动态的市场给了我们成功的机会,但市场也是无情的,你离开了这台高速运转的机器就很难再加入进来,一旦OUT,想IN就难了,中产阶级是很怕失去的,于是对自己说:再坚持一年吧,再坚持两年吧。于是里面修、外面补,休假旅行、学习充电,但这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想,有一天,当坚持变成了忍受,就是那个做出‘退休’决定的‘临界点’了。”

  我们不会一直工作到60岁

  以前,有七八年的时间,陈葵最爱去美国旅游,迷恋空旷和辽阔的感觉,租一辆敞篷跑车,沿着笔直的一号公路从洛杉矶一直开到赌城,在充满行进感的电子音乐中,心情激越地穿越峡谷和沙漠;近几年,她“慢”了下来,徜徉在欧洲古老城市的街头,享受购物乐趣和细节之美;现在,她的旅游方式更“静”了,两个月前,因为感觉自己“又有零件坏掉”,跑到了丽江,“那是一个有魔力的地方,可以让你真的停下来,心安理得地‘发呆’。”陈葵终于找到了自己向往的那种“休息”的状态。

  她预期的“阶段退休”应该是5年时间,分三个阶段:第一年彻底休息,之后两年根据个人兴趣学习充电,最后一年为重新上路“预热”。

  “退休”后,陈葵打算“换个环境生活”。比如去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地广人稀”的地方,也可能选择云南、成都,因为“风景优美,人文气息浓厚,人们的心态轻松平和,适合专注地思考”。而“在人口密集、竞争激烈的中国大都市,总会有‘杂念’来刺激你,看着周围的人们都在忙着‘进取’,心态很难真正放松,更不可能安静地审视自己的内心。”

  “退休”后,陈葵会把时间更多的留给兴趣。“我一直很喜欢设计方面的事情,大学选择的专业和现在从事的工作其实都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一个人想要生命完整,他的左右脑的发育应该是平衡的。所以,‘退休’后我学的东西一定和拓展 ‘右脑’有关,比如服装设计,何况我那么喜欢漂亮衣服!我认为,在人生最好的阶段最大化地挖掘自身潜力,最大限度地丰富生活,这才对得起自己的一生。”

  谈到“第三阶段”的“赛前热身”,陈葵作为职业经理人的理性充分显露了出来。给她的目标做个总结,就是——以管理者的身份,用丰富的专业知识,为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不断提升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服务。传媒业和奢侈品行业是她可能选择的方向。“从现在开始,我会留一部分大脑给自己思考这两件事,我会想尽办法帮助我完成领域跨越的‘门槛’,积累相关知识。值得庆幸的是,IT界的从业经历给了我最好的学习能力。”

  在社会公认高智商、高变化、高能力的IT领域,和男性一同驰骋,为了维护网络安全,和“敌人”斗智斗勇,进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较量,2004年被评选为“对中国的网络安全有特殊贡献人士”,工作中的成就感是激励“最不能忍受别人说自己笨”的陈葵前进的最大动力。对于目前完全能够“自给自足,满足自己奢侈的小愿望”的工作和生活,陈葵还是“非常满意的”,所以她希望自己提前退休的时间稍微压后一点。陈葵对自己目前状态的评价是:“发动机”还好,虽然“实现理想”的时间无法预期,但她坚信:“我们这批人大部分不会一直工作60岁”。

  里基·威廉斯工作鸡肋与退休山芋

  里基·威廉斯

  美国最著名的橄榄球运动员之一。

  在美国评选的100名最优秀的运动员中,位居第22位。

  2004年7月,突然宣布辞职。

  2004年10月,提出复职申请。

  里基盛年辞职,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匆匆收场,是闹剧还是悲剧,没人能够说清。对他来说,复职、工作是根不再美味的鸡肋;辞职,退休是块烫手的山芋。个中滋味,也许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

  前所未有的决定

  英国银行家、政治家约翰·拉巴克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休息绝不是懒惰的代名词。比如夏天躺在树下的草地上小憩,聆听泉水的叮咚声,或是凝望漂浮在蓝天上的白云,你绝不应该认为这是浪费时间。”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似乎很合乎里基·威廉斯(Ricky Williams)的性情,但你也绝对想不到这位处于事业巅峰的27岁的橄榄球星会突然宣布退休,里基的这一决定震惊了他所在的海豚队,被认为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决定。

  里基加入海豚队还不到两年。在海豚队,他的事业蒸蒸日上,一年以前就被一致认为是美国橄榄球大联盟(National Football League,简称NFL)中的第一冲击手。球场上他的出现是对手的噩梦,对手对他的评价是:即使他不踢球,也不能忽视他,因为他很难对付。就是这样一位风华正茂的天才运动员,突然决定结束自己最有前途的事业,毫无疑问引起了轩然大波。

  “我非常惊讶,”海豚队教练大卫·温斯塔德在谈到里基的退休时说:“我的第一反应是试图把他叫回来,坐下,然后面对面地谈谈,看看我们能否挽回。但实际上他却选择了另一个方向。”

  “我得跟他谈谈并且尽力劝服他改变决定,”在芝加哥的迪卡教练说:“在我看来这简直是有点愚蠢,虽然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这将毁了一个美好的前程。他这么有天份。那样做是一种浪费,并且毫无意义。”

  里基的决定让众人觉得不可思议,但他似乎没有丝毫犹豫,很快他便把这一消息告诉了他的母亲、他的经纪人史坦博格以及他的朋友。

  简单的理由

  里基为什么在如日中天的时候选择退休?他也许有很多自己的理由。他希望去旅游、读书,并且继续抽大麻,他也说他对原来的合同是不满意的,他认为超负荷的工作量以及海豚队苛刻的管理让人窒息。

  “我终于自由了,我甚至记不起我是否曾像现在这么快乐过。我不想再从事这个行业了,”里基接受采访时说:“我一直没有勇气下定决心不去踢球,但是现在我想我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了,我已经考虑了这件事的方方面面。每个人都找了许多理由来说明我不应该离开,虽然他们都反对,但我还是很满意自己的决定。”

  对此他的经纪人史坦博格也说:“他说他只是觉得在踢球的时候已经失去了热情和动力。他想安排自己的生活,希望做一些更大更好的事情。”

  对于以后的去向,里基似乎没有明确的计划。他只是跟记者说过希望环游世界,他已经厌倦了作为一名职业橄榄球运动员的压力和束缚。在退休以前,里基就曾多次一个人悄悄地跑到国外去旅行,有一次他没告诉经理就独自跑去欧洲旅行,整个球队都在焦急地寻找他。

  里基的队友一直认为他是个难以琢磨的人,他有着与众不同的为人处事的方法和原则,媒体也冠之以“神秘之人”的称号。按照合同规定,里基原本可以在2006年以前得到373.5万美元,但随着他的退休,合同也不得不终止。这也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放弃高额财富了。1999年在圣队时,他就曾签下一个不同寻常的合同,合同答应给他超过1000万美元的分红,结果这场交易中他只要了个最小的零头,他说他希望能在别的方面得到动力。

  2004年5月,3家佛罗里达南方报纸报道了威廉斯因为吸大麻药检呈阳性而触犯了联盟政策,面临着高达65万美元的罚款。但随后,里基告诉记者,他的药检问题对他做出退休的决定影响甚微,那只是众多原因之一,最多只是让他更有理由去做他想要做的事。

  2001年里基被诊断出患有社交焦虑症。他极端内向,甚至经常戴着头盔参加招待会。熟悉他的人说,这样一个怪人做出怎么出格的举动都不足为奇。

  苦涩的结局

  尽管对里基的退休表示理解,史坦博格还是有自己的看法。他曾经推测,里基退休可能只是暂时的:“目前他对自己的决定是非常平静而又渴望的,是长期还是短期的退休,我们拭目以待吧。”

  好像应验了他的话似的,9月24日,由于违约,海豚队提出申诉,要求里基偿还860万美元。而到了10月底,也许里基已经厌倦了旅行,也许他读完了他要读的书,又或许他不想支付由于违约而必须支付给海豚队的860万美元。不管是什么理由,总之里基已经提交了正式的申请,希望能重返海豚队,并且请求NFL能尽快让他返队。

  这一举动无疑使事情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经纪人史坦博格的解释是:“我所能告诉你们的是,里基希望我能帮助和促使他重返球队,他现在的状态很好,他又想念橄榄球了,最近双方会进行一次细谈。”

  NFL官方也承认,他们已经收到了里基的正式复职请求。“事情已经很明显,我们将会认真处理。”一位NFL负责人说道。海豚队也表示:“这是球员、经纪人以及联盟之间共同的事情。”

  虽然里基的复职要求得到了NFL执行董事的支持,但这并不能保证他能顺利归队。赔偿金的问题,罚款的问题,药检的问题……这位天赋出众而又性情神秘的速跑后卫能否继续他的橄榄球生涯,没有人能够完全确定。即便他能重新归队,那也至少是明年的事情了。

  里基盛年辞职,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匆匆收场,是闹剧还是悲剧,没人能够说清。对他来说,复职工作是块不再美味的鸡肋;辞职,退休是块烫手的山芋。个中滋味,也许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

  提前退休的“富爸爸”

  罗伯特·T·清崎

  47岁退休后所著《富爸爸,穷爸爸》在美国出版后,短短半年时间就创下了100万册的销售纪录。

  他是《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47岁退休,写书告诉别人应该怎样挣钱,怎样及早退休。

  罗伯特·T·清崎远没有他的著作有名。他的《富爸爸、穷爸爸》在中国几乎无人不晓,在美国《商业周刊》、《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主要媒体的畅销书排行榜上也曾连续居于首位。很多人正是从这本书里学会了“现金流”、“财务自由”等等全新的概念。2001年,清崎来到中国,接受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的采访。他说,金钱是一种不同的语言。对他而言,这三种金钱语言是:企业家语言、房地产语言,以及技术投资和基础投资的语言。

  不过,他并不是一生下来就精通金钱的语言。清崎的爸爸就是“穷爸爸”的原形,身为博士却只是一名教师;而“富爸爸”是他当时一位同学的父亲,只有中学学历,却是夏威夷富豪之一。清崎从“富爸爸”身上学会了金钱的语言,拒绝了父亲让他继续求学的建议,于1977年创立了自己的公司,此后在商海几经沉浮,直到47岁退休。当时,他期望退休后的年收入在8万和12.5万美元之间。很多人渴望退休是因为厌烦工作,清崎正好与之相反,退休后他很快开始了新的工作。事实上,他的绝大部分财富都是在退休后获得的。

  退休后,清崎写作、出书、演讲,过着他理想中的生活,做他最喜欢做的事情:投资。他不仅身体力行,提前退休并实现了“财务自由”的概念,还专门写了一本书《早早退休做富人》(Retire Young, Retire Rich),教给更多的人如何尽早摆脱工作和金钱的奴役,做自己的主人。书中强调,通过节约,人们并不能成为富人。真正的富人有着不同的思路,拥有不同的选择,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拥有自己的生意。大多数人50%~100%的收入都来自工资,这在清崎看来大错特错,因为真正的富人都是投资致富。你可以开展网络营销,可以经营房地产,也可以自己写书。

  作为《富爸爸、穷爸爸》系列之一,该书和清崎的其他著作一脉相承。它其实讲述的是一个美国梦如何实现的故事:怎样在年轻的时候就拥有了足够的金钱,深知自己放弃工作后不会受到财务困扰,因此能从容决定自己退休的年纪。这个故事的主题是金钱和自由,用清崎自己的话说就是:用金钱购买自由(Money buy me free)。

  这本书还有一个诱人的副标题:“如何尽早致富并永远做个富人”。清崎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洛克菲勒用了16年的时间才成为百万富翁,比尔·盖茨只用了10年,而迈克尔·戴尔只用了5年就积累了百万美元的财富。清崎说,成为百万富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容易。

  书中第一章,清崎提出了快速致富的一个重要概念:互惠。富爸爸教给清崎一条古老而有效的信条:付出就是得到。慷慨是让你变得极为富有的最好方法,如果你想变得富有,你先得愿意为尽可能多的人服务。清崎还强调网络营销的重要性,认为这是以小搏大,短时间内变得非常富有的好方法。

  清崎鼓励读者,永远不要停止进步。很多人从学校毕业后,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心中想的就是如何努力工作,得到更高的职位和更好的薪水。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必须每天都在学习和进步。学习能让我们和周围的环境更和谐,有助于我们实现自己的目标。而缺少知识和智慧则会导致恐慌和不安,并且往往带来麻烦。

  不过,创业总是机遇与风险并存。在美国,10家小公司有9家不出一年就寿终正寝。清崎并没有对此视而不见,不过他说,这丝毫不能成为创业的阻力和障碍。人生中没有错误,只有可供吸取的教训。十分之九的概率恰恰说明,失败9次以后,你会获得成功。清崎的一个朋友曾在14笔交易中损失了1000美元,可是第15笔生意为他赚到了5万美元。

  在姊妹篇《富爸爸、穷爸爸》里,清崎也通过中产阶级和富人的观念对比,说明正面思维和反面思维怎样影响一个人致富。中产阶级想的是如何获得一个稳定的工作(梦想生个孩子),买个大房子(房子是最大的财富),节约开支(不要冒险),并且认为富人都是贪婪的。而富人恰恰相反,他们想的是怎样创业(为自己工作才是最稳定的),买房子租出去(这才是真正的资产),投资(省钱才是冒险),并且认为自己是慷慨的。

  清崎用了10年的时间,白手起家,最终到达了很多人梦想的自由国度。这个国度里,人不再依赖薪水过活,而是尽情地享受自己钟爱的生活。他征服金钱的方法是用别人的钱来致富。举例来说,如果你分期付款买了500套房子,又把它们租出去,每套房子每个月能为你赚来50美元的差价,那么你一年的收入就是30万美元。清崎就是这样做的,当时美国政府为了解决贫困人口的住房问题,号召房主协助政府的工作,并提供了优厚的补贴。清崎借此东风,很快就东山再起,并成功实现了自己提前退休的梦想。

  清崎虽然谈到了自己的经历,但并没有越俎代庖,指导读者应该投资哪种股票,或者进入哪个行业。该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启发人摆脱思维的惯性,改变观念,重新思考。有多少次,我们错误地听信了周围人的建议,在我们没有把握的事情上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多少次,我们固步自封,认不清自己的能力。多少次,我们没有规划,或者有了规划却借口“我做不到”或“改天再说”而轻易地放弃。清崎的经历和他的书肯定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成为富翁并早早退休,但至少能改掉我们身上的一些陋习,最终能像他所说的那样,用越来越小的投入,赚越来越多的钱。

  谁有资格退休?

  Google的创始人布林和佩奇,都不过30岁,随着Google上市,他们也到了退休的年龄,这两位是标准的极客。

  据说,古希腊哲学家在庭院和长廊里,摸着肚皮晒着太阳,把人生的好多终极问题给思考了,法国知识分子在咖啡馆里攥着一小杯咖啡,就把现代的好多问题给思考了,这大概都是闲人干出来的事业。DNA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克里克,后半辈子就是坐在大学里看着大西洋发呆,他没有退休,但他有资格歇着了。

  一个人的常规路线无非就是这样:7岁上学,22岁大学毕业,30岁提拔为干部,32岁有了儿子,44岁成为高层领导,60岁退休,颐养天年,80多岁到达了人生终点站。

  “退休”是一个很庄严的字眼,有时候它甚至比“上大学”、“结婚”、“生孩子”、“离婚”的意义要严肃得多,它的第二层意思包括:老年、白发、健康状况退化、享受天伦之乐。退休是一道坎,是告别的前奏。

  据说国际的发展趋势是,60岁的人在工作经验、阅历方面的积累刚好达到了顶峰状态,60~65岁是年轻的老年人,5年时间的继续利用是一种人力资源的再开发。

  也有人会摆脱这条常规路线。“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看似写景,实际上是在写意。一直以来,中国读书人的最高追求就是十年寒窗苦读,一朝经济天下,然后退隐山林。这种浪漫的理想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人几千年的梦。这条路被极富艺术情调的中国传统文化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深入地植根于读书人的人生观中,儒家入世,道家出世。

  可猛然间,我们已经开始进化到35岁时就要开始考虑退休问题。

  35岁是什么概念?如果说40岁是迈入中年的指标,那么35~40岁这个阶段,是一个人的黄金期,经济来源稳定,积累了一定程度的资产。他们一般有着这样一些特征:他们对于社会发展的趋势有着惊人的发现能力,他们知道未来的财富会聚焦于什么样的行业;他们选择新的成长性的行业,努力成为新产业的精英,成为新技术、新潮流的启蒙人和权威发布人……

  我们经常说“更高更快更强”,在这个提速的时代,人也被这样提速了——也就是折旧的速度加快了。

  “人生70古来稀”?现在好了,40岁以后的人在现代化的速度下都被折旧得差不多了,所以35岁后就要考虑退休问题,不是很正常吗?

  今年8月的时候,我们受某网络公司之邀前往青岛出海。出海这玩意儿,象征着财富、年轻与活力。我们穿过码头工人的食堂与宿舍,各色货轮,在我公安巡逻艇和海事缉私艇、破旧驳船之间,登上一豪华游艇。船员是一英国人和一德国人,他们想把船卖给随便哪个中国人,只要2200万元。我在香港见过游艇码头,就在市中心地带,大家甚至可以指点哪是李家的船,哪是郭家的船。我在蒙特卡洛和尼斯见过游艇码头,不知道都是哪些人的。

  邀请我们出海巡游的家伙,在今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有不少资产,他是一家中文搜索网站的创始人。

  据说,当年他在台上宣讲搜索技术的时候,Google那两创始人还在下面听讲。我不知道这是否意味着Google盗用了咱们的技术。“搜索之父”估计不会去买游艇,他和我们聊天,说中国的别墅实在和农村差不多,在耕地或荒地中圈一块,砌上围墙就成别墅了。所以他要住公寓。

  我不知道丁磊和陈天桥都住什么好地方,吃什么好吃的,但他们好像都放弃了具体的管理工作,思考公司下一步的架构,这应该也算是一种调整。

  在20世纪90年代的网络热潮当中,雅虎造就了400多名年轻的百万富翁,由于雅虎的标志是紫色,媒体也称他们为“紫色人”。2003年10月一期的《福布斯》杂志对这些“紫色人”做了追踪报道,尽管他们现在从事的职业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种企业家的闯劲儿没有变,创业的激情没有改变,他们依旧梦想着做出“能改变世界的东西”。

  现在,媒介喜欢的一个名词是“极客”。Google的创始人布林和佩奇,都不过30岁,随着Google上市,他们也就到了退休的年龄了,这两个人是标准的极客。

  沃尔特·迪斯尼这样描述过他的所谓“赤子态”——和我在一起工作的人说我有一种孩子般的天真和不做作,我还是以“未受污染的新鲜感”来看这个世界的。《极客与怪杰》一书中说,这种“未受污染的新鲜感”的能力,正是成功者和芸芸众生之间的差别,也鲜明地区分了任何时代中快乐的参与者与习惯性的失望与不满者。

  1995年,马克·安德森是互联网时代的最大偶像,他与风险投资商吉姆·克拉克(Jim Clark)合作的网景公司(Netscape)在这一年的8月9日上市,首发350万股,占公司总股份的10%,开盘每股为28美元,几分钟后就飞窜到75美元。

  当时流行的概念是,网景很快就会成为互联网上的“微软”,因此每个人都想变成“第二个微软”的股东。马克·安德森光着脚丫子登上了《时代》封面。虽然后来网景被微软击败,但“新经济”的概念从此热闹红火起来。

  显然,新经济带来了新思维,这和传统的思维有着巨大的差别,旧有思维中的有些人生的理念是过时的和低价值的,一些概念和定式必须加以彻底改变。

  在“新经济”的概念中,哪有40岁以上的人的位置?新经济需要的是新创意,滚动率无比高速的新创意。40岁以上的人要不就是赚够了钱,骑马钓鱼享受生活去了,要不就是流落他方,这中间没有中间路线。

  在我看来,好多念叨“35岁退休”的人,都是失望与不满者。而那些真正有能力在人生中转站做一番停顿,好好休整一下的家伙,大多想恢复自己的“赤子心态”。或者说,他们要保持一种“闲在”状态,这种闲在和文人们瞎想像的混日子不一样,而是摆脱俗务的纠缠,专心干自己感兴趣的事。

  据说,古希腊哲学家在庭院和长廊里,摸着肚皮晒着太阳,把人生的好多终极问题给思考了,法国知识分子在咖啡馆里攥着一小杯咖啡,就把现代的好多问题给思考了,这大概都是闲人干出来的事业。DNA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克里克,后半辈子就是坐在大学里看着大西洋发呆,他没有退休,但他有资格歇着了。

  人生就是一组选择题,不同的选题代表着不同的人生规划,同时也隐含着不同的人生得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