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完善财税政策构建和谐社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1日 08:21 第一财经日报

  “财赋者,邦国之本,如生人之喉命,天下治乱轻重系焉。”这是我国唐代著名理财家杨炎留下的一段名言。举凡古今中外,财税问题历来都是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和焦点,是全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集中体现,牵一发而动全身。从我国的历史看,财税政策得当、税赋公平和“轻徭薄赋”使社会休养生息、人民安居乐业,整个国家出现繁荣发展的太平盛世。可见,财政政策和财税体制对于政权的巩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有着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当前应通过完善财政政策和财税体制,把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树立“公共财政”的理念。按照公共财政的理念,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其行为的动机不是追求自身的利益,而是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己任,通过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市场的有序运转提供必要的制度保证和物质基础。同时,公共财政活动是规范化、法治化的活动,社会公众能够通过法律程序对财政活动进行决策参与、约束和监督。公共财政的一切权力来源于公众、来源于人民。因此,公共财政是一种广大公众能够进行民主参与和管理的财政运行模式,公共财政政策和收支安排都应该是公众意图的真实体现,具有最普遍的代表性,真正体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符合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构建和谐社会,关键的一点是在社会利益多样化的情况下,正确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防止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差异发展为社会冲突。财政是政府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树立公共财政的理念,能够使政府始终以满足社会最大多数人的需要、维护社会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点,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来推进税制改革。首先,要通过税费改革,从总体上减轻人民群众和企业的税费负担,进一步激发起他们投资、创业的积极性,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动力。其次,通过增值税转型,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改进和完善个人所得税,取消农业税,逐步开征社会保障税等措施,为企业在市场中实现公平竞争创造条件,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财税制度基础。通过简化税收和优化征管,减少资源配置中的扭曲,降低税收征管成本。公平和效率是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通过税制改革为各类纳税人提供了一个规范、公平、透明、高效的税收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对我国现有的财政支出格局进行适当的调整。目前我国财政支出中“越位”与“缺位”并存,还没有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真正体现和落实在每一项具体的财政支出上。例如在农村的义务教育投入方面,财政支出的保障一直不够,此外,财政对解决城乡差距、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与构建和谐社会息息相关的事业,也长期存在较大的“欠账”。财政预算作为反映政府活动的“镜子”,在财政支出的安排上应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进行有进有退、有保有压的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把有限的钱花到急需解决矛盾的地方,把好钢用到刀刃上,尽量消除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突出矛盾和隐忧,消除各种不和谐现象。

  当前,我国城乡之间的矛盾、地区之间的矛盾、产业结构不协调的矛盾、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几乎都与经济社会的结构不合理有关,我国已经到了以结构调整促进发展的阶段,不调整就不能继续前进,不调整就不能健康和谐发展的阶段。因此,政府的财政政策要着眼于整个社会、经济的结构协调发展,以稳健的财政政策逐步取代积极的财政政策,从关注经济增长更多地转移到关注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上来。财政资金的分配应向解决制约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倾斜,集中财力解决过去几年因为致力于经济增长而忽略的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如:城乡差距;“三农”问题;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基础教育;基层政权建设;煤矿安全改造、采煤沉陷区治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及当前各种结构性问题和矛盾,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路真正体现在政府财政活动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政府财力的分配和使用上。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财税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