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盯紧政府钱袋子还要较真财政管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1日 06:50 中国青年报

  王炯木

  再过几天,2005年的国家财政预算即将提交“两会”审议。种种迹象表明,今年的国家财政预算报告将是“两会”密切关注的热点。打造政府的“玻璃钱柜”,公众也寄予厚望。

  政府的钱是如何分配下去的,每年都是“两会”关注的热点。对政府“钱袋子”越来越关注,是社会进步的显著特征。然而笔者认为,仅仅盯紧政府的钱是如何分配的还不够,还应当关注政府的钱是如何运用的。即不仅要关注政府当年所安排的预算是否公平,还应当关注上年预算执行情况效益如何,预算的执行又包括在财政部门的程序执行和在各预算单位的运用执行两个方面,最终体现在一个国家的财政管理制度上。因此在盯紧财政蛋糕如何切割的同时,还应当认真地审议财政管理的微观营运和宏观绩效。

  提出这一观点并非毫无根据。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财政多年来存在着重分配、轻管理,重支出、轻效益的问题。过去历年的全国“两会”,代表和委员们讨论最多的也是财政预算的编制情况,以及对财政部门资金分配随意性如何约束的问题,对财政管理以及因财政管理不力造成全社会财政秩序问题有所忽视。去年的“审计风暴”资料显示,一些中央部门的结余资金较大,一方面制定预算的时候安排大量的资金支出,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大量结余资金存在于部门,这不能不说是财政管理上的漏洞。

  近些年来,国家对财政支出的管理可谓煞费苦心,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制度、收支两条线四项财政改革无不针对的是支出管理,这些管理措施的设计很好,可是制度的执行却叫人不敢恭维: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试点多年难有实质性进展;纳入政府采购制度管理的政府采购金额占实际的政府采购金额比重较低;尤其是收支两条线管理,国家明确规定“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者没收非法财物拍卖的款项,必须全部上缴国库”,然而现实情况一直不理想。政府的大量非税收入长年徘徊在政府预算之外,造成“执法经济”、“行政经济”,损害市场公平、社会公平和政府形象。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