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上海财政向民生倾斜叫好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6日 16:17 新京报 | ||||||||
上海市政府近日明确表示,今后上海市公共财政的重点将不搞城市形象,而是重点向民生倾斜。2005年上海市用于社会事业支出的财政,其增量的70%将主要用于改善民生,以体现社会的公正、公平。(《人民日报·海外版》2月23日)众所周知,一个城市的发展大致包括“外在形象”和“内在和谐”两个方面,宽马路、大广场、高楼大厦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外在形象”,就业、住房、社会福利保障等则代表着一个城市“内在和谐”的程度。近年来,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门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将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放在了
上海作为一个积极向国际大都市迈进的城市,其外在形象自然非常重要。然而,该市政府却毅然放弃了“形象工程”建设,而是将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放在了民生方面,把从老百姓那里收上来的钱,用来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用来促进社会的公正、公平,这在时下无疑是难能可贵之举,是需要较大的魄力和勇气的。 我们注意到,上海市决定公共财政向民生倾斜,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有着明确的财政重点投入目标和切实可行的措施。着力解决城市人口的失业问题,显然比扩建几条马路更重要;保障老龄人口的养老金、失业人口的救济金及时发放到位,比修建宏伟豪华的广场更重要;提高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比多建几幢高楼大厦更重要……这种注重城市“内在和谐”、提升城市内涵的发展思路,不仅体现了政府决策的务实态度,更体现了“执政为民”的执政观念,不仅值得称道,而且值得其他城市借鉴、仿效。 实际上,一个城市的“外在形象”与“内在和谐”,是紧密相联的两个方面,“形象”往往是其“内涵”的外在表现。一个缺乏内在和谐的城市,一个市民生计得不到改善的城市,不管其外表如何鲜亮,其城市形象也好不到哪里去。或者说,一个城市的“内在和谐”本就是其“外在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城市的“内在”是和谐的,市民生计不断得到改善,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这样的城市才会拥有良好的“外在形象”。 □傅新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