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完善中国价格摆脱打工宿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5日 03:52 第一财经日报

  唐鹤群

  对于能源安全,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不仅是能源供应是否稳定的问题,而且应该涵盖能否控制能源价格问题,即一国在可接受的价格水平上是否能获得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能源供应量,这才是全面衡量能源安全的指标。能源期货与能源安全

  目前中国在国际能源、原材料市场巨大的采购份额与其对市场定价的微弱影响力严重不对称,基本上是被动地接受价格,从而承担了高昂的成本。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中国在金融领域的滞后,更具体地说是期货发展的滞后,使中国企业既缺乏能力和经验去参与国际期货市场定价活动,也无法在国内获得一个可以分散进口价格风险和形成“中国基准价”的平台。

  “中航油事件”实质上隐含着一个悖论:一方面国家出于防范期货市场投机炒作风险,维护国内能源市场安全的初衷,对引入能源期货保持过于谨慎和克制的态度;另一方面缺乏期货保值渠道的石油现货商在经营中面临很大的风险,倾向于通过种种渠道参与国外期货和其他衍生金融市场,但是由于不熟悉游戏规则和缺乏来自国内的有力监管,结果容易因利益冲动脱离现货背景去从事纯粹投机操作,一不小心就折戟沉沙,不仅造成中国资产流失到国外,而且对中国的能源安全带来威胁。现在国内已经有了期铜、期铝、天胶期货,在原材料领域有了一定的发言权,但是能源期货领域则仍然非常苍白,因此推进能源期货的发展显得非常紧迫。在中国已经推出燃料油期货的基础上,可以考虑推出柴油期货和汽油期货。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

  北大经济学院副院长曹和平教授在2005年中国期货市场高层论坛上提供的一组数字表明:目前,中国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实体性的经济生产份额占世界实体经济生产份额的物质产品份额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间;2004年,中国GDP大约相当于1.38万亿美元,世界的GDP是36万亿美元,中国生产的产品价值份额只占世界价值份额的3.8%。这些数字是触目惊心的,促使我们不得不思考数字背后的原因。

  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产业构成中信息产业和金融业的比重太小。这些产业的特征是其产品(服务)不以成本定价,附加值往往很高,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正是凭借发达的信息产业和金融产业优势,以较少的实体经济产出取得了很大份额的经济价值。以前中国为了给经济发展打下基础,不得不接受这种高产出低价值的局面,但是随着中国逐渐进入“重化工”阶段并日益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经济发展的成本会越来越高,而收益率会越来越低。中国如果不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不加快信息和金融产业的发展,将可能会被西方国家锁定在“重化工”阶段上,成为一个为全球“打工”的国家。因此,中国的金融市场必须加快发展,这是中国经济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而在“重化工”阶段,我们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控制能源、原材料领域的成本和风险,所以,推出柴油期货、汽油期货都是紧迫而且重大的的问题。上海燃料油期货表现理性

  上海期货交易所燃料油期货上市以后表现理性,从2004年下半年的价格运行图上看,燃料油期货的价格线更像是美国西得克萨斯(WTI)原油的一条移 动平均线。而且更为各方称道的是,2004年10月上旬的见顶反转比后来原油的反转提前了约两周时间,充分反映了投资者在原油脱离基本面上涨的背景下不盲目追涨的理性预期。

  燃料油期货市场的理性表现说明投资者已经对期货的功能和风险特征形成越来越全面的认识,为推出柴油期货和汽油期货作了很好的铺垫。另一方面,相对于燃料油而言,柴油和汽油的消费量更大,牵涉面更广,具有更好的现货市场基础。而柴油、汽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性也更需要利用期货市场来分散风险和改进其流通体制。

  目前国内柴油、汽油等成品油的进口和批发还处于垄断状态下,导致供给不是随国内的实际需求调整,而是随人为确定的垄断高价调整,出现进口“买涨不买跌”和“油荒”与柴油、汽油出口增加并存的荒谬现象。对于这些情况,柴油期货和汽油期货引导现货市场实现的集中、规范交易将极大地改进其流通体制,更利于国家的石油供应安全,也更利于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在燃料油期货的基础上推出柴油期货和汽油期货是大势所趋。

  (本文不代表本报观点,作者任职于广州市华泰兴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期货部)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能源安全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团团圆圆
正月十五闹元宵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