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人来人去两由之 民工不会一年更比一年荒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4日 14:12 赢周刊 | |||||||||
□本报评论员 岂有豪情似旧时,人来人去两由之。 面对民工荒,想起鲁迅先生1933年写的一首诗《悼杨铨》,这首诗情感悲怆,与我要谈的问题风马牛不相及,“花开花落两由之”一句也被我“篡改”为“人来人去两由之”。
其实,中国之大,民工的去向也不过只有三个大门: 向北,北大门通往京津唐,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在这里仅是少数,北大门是留给保姆和建筑工人的。 向东,东大门通往沪宁杭,这是珠三角的主要竞争对手,安徽、河南、江西、湖南的熟练技工热衷于奔向的地方。 向南,南大门通往珠三角,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打工这个词的来源就是珠三角,而20年来,让民工失望的、最主要的就是来了广东也发不到财。 曾经是一呼百应、说一不二的老板,不习惯的其实不是开始就“荒”、就“穷”,而是不习惯由奢侈豪华转而荒凉贫穷。从前,厂门口一到年初三,就已经站满了飞蛾扑火一般、奋身前来打工的民工,老板只需要嘿嘿笑着,用月薪600、700的水平,只管往厂里挑人就是了。 可现在,民工的议价能力提高了,民工的议价意识也提高了。 你老板不愿意加工资?没问题,我用脚投票。 你老板不愿意有偿加班?没问题,我用脚投票。 你老板不愿意改善食宿?没问题,我还是用脚投票。 不过,走来走去,只有三个大门,挑来挑去,往往基业常青的还是那些“吝啬”老板把持的企业。供求不是问题,对接才是问题。 先放下民工暂时不讨论,类比一下中国的应届大学毕业生。 2005年内地高校将有400万大学毕业生走上社会,其中,大约80万人面对待业的问题,不客气地说,就是找不到工作,这批人往哪里去?按目前官方的估算,珠三角的民工缺口是100万,说句狠话,把这找不到工作的80万大学生扔到工厂里,不就解决问题了? 事实是:大学生不干,他们感觉自己是天之骄子,所以,中国内地的就业人口中,大学学历的只有5%,香港是17%,发达国家是25%。为什么这个比例上不去?大学生一面大喊就业难,一边很多工厂的职位还空着,台湾一家跨国的OEM厂在上海一次就招了500个大学生,两个月后,就扔出来100多个,还附送一句:眼高手低、还想拿高工资? 这很能说明一个问题:中国的大学生终有一天,要把自己不切实际的幻想丢掉,老老实实地从千把元钱的工开始打起,因为供求的比例摆在那里。 也用最基本的供求关系来分析民工荒,如果是供小于求,农民都回乡务农了,这样的话,中国的制造企业只有一条路——到海外去,到柬埔寨、老挝这样的国家去。 不过,事实还不是这样,一是农业税费的免除,还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收入,江苏南通到上海的农民工说,虽然已基本免除农业税费,但种田收入不高,所以仍选择出外打工。 二是已经持续5年的粮食减产不断抬高着粮价,在2004年,碰巧粮食开始增产,总产量比上年增加388亿公斤,粮价高加上产量多使农民人均收入也随之上升6.8%,实现4年来最快增长,这是天公作美。 农民进城才是趋势。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认为,中国目前还没有到农民工全面、长期短缺的地步。他预计,在今后10年内,每年还有平均1000万至1400万农民工需要通过工业化解决就业问题。 那么,剩下的一个问题就是民工的分配问题:在哪些地区分配?在哪些行业分配? 提高民工工资和改善生活待遇已经是企业与政府的共识,不过,提高民工的工资,还需要把把它放在全球范围的“加工工厂”来对比才行,珠三角的经济有“繁荣但不富裕”的问题,短时间内没有办法解决,几千亿美元的FDI(外资投入)放在中国,目的就是一个——廉价的劳动力。 长三角的产品去海外竞争,讲到底,还是和珠三角在竞争。政府和社会人士在通过改进管理减少成本从而提高民工待遇,这条路无法走很远,也就是说走不下去;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达到减少人员、削减成本的目的,走“机器赶走工人”的道路,这是最终之路。不过,无论是长三角还是珠三角的企业,短期内要走出“低技术陷阱”,绝对是一件万分困难的事情。 哪里是可以容纳无限量民工的打工乐园?民工还是会回到珠三角来的。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