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就税论税如雾里看花 跳出税收看税制改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4日 13:56 《法人》 | |||||||||
邓江秀 有关新一轮中国税制改革的讨论正在全中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不仅媒体乐此不疲,企业家们密切关注,就连中央政府各部门也在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这种或见仁见智或展现利益角逐态势的争论不无益处,从小的方面来说,它可以使即将进行的中国税改更加慎重和科学,从大的方面来说,这也是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形成过程中的良好气象,毕竟,各种
笔者注意到,在这场讨论中,相当多的人士都在就事论事。无论是讨论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一的问题,还是争论增殖税改革的途径,抑或是议论个人所得税的标准,无不都站在税中看税。 从技术层面而言,将眼光盯于税收问题讨论税收制度改革,自然有很大的好处,譬如可以通过严格的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来确定税率、预测税收总体水平。 不过,如果仅仅就税论税,恐怕会产生雾里看花的感觉。因为,将思维停留在税收的圈子里考察税收问题,很容易使观察者看不清税收制度在宏观层面的价值,从而迷失思维和政策的方向。 众所周知,税收作为重要的经济调控手段,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都可以产生巨大的调节作用。以即将展开的这一轮中国税改为例,包括对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问题和增殖税的改革模式等问题在内,无论怎样改,都会体现国家在处理社会各阶层利益平衡机制中的态度和原则。 税收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调节各类市场主体的利益,通过国家对税款的征收和使用实现再分配,在此过程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得以凸现。 有预测数据表明,在即将进行的新一轮税改中,中央财政将减少1500亿元收入。将这个数据联系到此前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一系列数据来考察,我们会发现一些税收问题之外的有趣现象。 2004年,剔除关税和农业税之外,全国税收收入完成25718亿元,比上年增长5256亿元,相当于2000年的两倍多。这个数据一方面说明我国财政压力持续减轻,国家利益得到了很好的维护,另一方面也说明,市场各类主体的税赋负担并不轻松。 税赋的平均水平较高,加之内外资企业在所得税率方面存在的严重失衡,一些内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就被迫以税收规避甚至偷税漏税等手段来维持发展。久而久之,税收问题成为了民营企业的“原罪”祸根。 与此同时,国家的财政压力减轻,又为国家的投资创造了机会,这虽然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同时也不容忽略的是,国家在市场经济中的运动员角色因此可能得到加强,这就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 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过税收改革使税收水平总体下降,其实有着积极的意义。就市场主体而言,它可以因此得以在某种程度上从高额税收压力中解放出来,而从政府层面来看,则有助于它更超脱于市场。事实上,财政部有关人士在讲话中就明确表示要将激励企业、增加市场活力作为税改的目标,通过税改实现小政府、大市场的模式。 我国正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在此过程中,政府的角色转换至关重要。税收改革,涉及到的其实不止是纳税人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更重要的是调整政府和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从而实现政府作为守夜人角色和市场主体利益的动态平衡。 由此可以看出,基于过去税收水平较高的特征,下一轮税改应该是以照顾市场主体利益为主,兼顾实现各类市场主体利益之间的平衡。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