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人民时评:企业单位借试用期盘剥劳动力太可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3日 22:02 人民网

  陈家兴

  人民日报2月23日报道,在四川的一些市县,近年来有不少用人单位,利用“试用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21条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本条中规定的“试用期”适用于初次就业者或再次就业时改变劳动岗位或工种的劳动者。)变相盘剥农民工。其招数是,招进一批新员工后,不适当地延长试用期,在试用期内不
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不付给工资,不办理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在试用期快结束时找借口把员工辞退。再故伎重演,循环往复。结果是,用人单位持续免费用工,广大农民工白忙活。

  事实上,在许多地方,不仅是农民工遭遇“试用期”陷阱,一些大学生找工作也是如此。有的单位和部门不断招进大学生,在“试用期”内,只给少得可怜的工资,却让你干大量的活儿。数个月过去,要么延长这个期限,要么用低工资逼你主动辞职,要么干脆找个借口把你开了。不少大学生对此一筹莫展,只能流下苦涩的泪。

  看到这些新闻,笔者不能不“佩服”这些用人单位的“聪明才智”。他们钻了“试用期”等制度的空子,滥用自己的权利,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应当说,“试用期”,不论是作为一项制度,还是在具体操作层面,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用人单位最终录用合格的员工,的确需要有一个“试用期”,对新进员工加以多方面的考察。在“试用期”内的工资较低,也是从客观上考虑新进员工还有一个学习、熟悉和提高的过程,其劳动价值可能一时难以与正式员工等值。然而,也应当看到,这一制度更多的是考虑到用人单位的利益,没有把劳动者放在与用人单位对等的位置来考量,难以有效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论是农民工还是大学生,他们虽然可以维权,成本却较高,诸如费时费力还不一定有结果。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可以查处,取证和界定等却不那么容易。这些问题使一些用人单位“免费”使用劳动者变得有恃无恐,劳动力的富余似乎让他们觉得不愁招不到人,因而更加乐此不疲。

  一些用人单位如此不尊重他人劳动,盘剥压榨他人的血汗,是不讲道德,昧了良心,也反映出他们的“小人”作风和鼠目寸光。这种频繁“免费”用工,看起来占了很大便宜,节约了资金,但却难以招揽到有用之才,其单位和企业的事业很难有大的、长远的发展。同时,这种缺德做法也使其失去了在现代社会生存发展最可宝贵的信用。最终,他们不但难以留住有用之才,连“免费”劳动者也会招不到,并且还会破坏良好的用工环境,影响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福建泉州在这方面就有深刻的教训,这里不少企业不讲诚信,粗暴对待农民工,不给工钱,结果是农民工打工都远离此地。

  走笔至此,又想到一则新闻。说某地有一些私营企业,常用各种“优厚待遇”诱惑应聘者,一旦应聘者上岗后,马上遭冷遇,待遇被七扣八罚,各种社会保险一律不管,根本不履行承诺。有一家私企择优录用80余名应聘大学生中的30名,一年后有25人临到兑现年终奖时被提前解聘。不久,这家企业又用此法招来20多名新大学生。这种做法与“试用期”如出一辙,只不过多了一层“优厚待遇”的诱惑。然而,它们最终会收获什么呢?许多大学毕业生这样说,找工作“首选进政府,无奈去国企,实在不行到私企。”“我们不是看不上私企,实在是有些怕了。”你看,或许只有个别私企是“一粒老鼠屎”,却坏了整个私企这“一锅汤”。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团团圆圆
正月十五闹元宵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