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把冷暖托付给你了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3日 09:20 新京报 | |||||||||
去年一入冬,气象部门就发布了“暖冬”预测。这一概念很快深入人心,与天气有关的工作也似乎有了“指导思想”。 但好一个“暖冬”:寒风一阵紧一阵,大雪一场接一场,冷空气几乎一刻不闲地袭扰着北京。气象部门解释,以数据论,以全国论,预测没错;大众当然拿不出更专业的反驳理由,但“冻得够呛”,却是人们的共识。
依自然规律,暖冬并非好事。但百姓按照常情,把冬“暖”与夏“凉”当好消息听:寒衣置办、燃料储备(有不少人还在用煤)、房屋修缮、旅游出行之类,都指望贴个“准谱儿”。这下可好,来个措手不及。 更糟的是,措手不及的不止老百姓,还有供暖部门。天冷,供暖要跟上,这也是常情。但恰恰这时出现天然气短缺,市政供暖和单位供暖都要“限气”,有的单位三台锅炉停了两台。要求室内温度只要不低于16℃,即算达标。16℃的概念是:老人孩子在屋里如果身上不“挂点棉”,就要缩手缩脚;晚上看电视最好拥着被子。 有报道:今冬老年人冠心病和肺炎发病率增高,这与天寒屋冷不能说没有关系。有不少人家空调早已成了取暖的主力。至于天然气短缺与“暖冬”预测是否有因果关系,无法臆断。就算预报一时干扰了工作思路,但天有不测风云,主管部门不会不懂“预则立”的道理,应该早有应急预案。有人说这次“气短”是全国性的,无法预料,似难成理由,假设预测是“寒冬”,供气部门恐怕不会不想方设法把“气”备得充足一些。 水电气,米盐油,属民生大计,须臾不可废离,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现在人们生活在“系统”中,要让空气质量达标,就要实行“煤改气”,设备改造完了,现在却缺气,加上老天爷捣乱,供暖又难达标。一环缺失,链条混乱———为老百姓服务确实难。但还是那句话:干什么吆喝什么。既然百姓把冷暖托付给你,就应该尽心“办差”,不管有“天样大”的理由,也别把差事办砸了。 □黄新原(北京编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