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 正文
 

2012年之后怎么办 京都议定书与单边美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2日 11:56 《全球财经观察》

  在小布什执政以后大力推行单边主义背景下,《京都议定书》能够生效是国际社会第一次不是在美国领导(甚至未获得美国支持)下而采取的一次集体行动,这会不会是美国衰落的又一个象征呢?

  在今年的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上,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在演讲中大力倡议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结果他受到了与会者的热烈掌声欢迎。如果换一个地点——比如在华盛顿
,相信布莱尔演讲的受欢迎程度可能会大打折扣,甚至有可能迎来嘘声。因为美国总统布什和共和党人都认为,地球气候变化的许多事实都没搞清楚,现在就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尚为时过早。正是出于这种想法,布什上台之后,第一年就退出了其前任克林顿于1998年11月签署的《京都议定书》。

  2月16日,尽管没有美国人的认可,《京都议定书》按照原定计划生效了。这一天欧盟委员会召集已经批准《京都议定书》的140多个国家的使节,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了庆祝仪式,并号召 “团结起来,共同对付气候变化”。

  可是,没有了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以及澳大利亚的加入,“团结”并不完整。人们不禁会怀疑,这种情况下《京都议定书》能否生效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阻止我们的地球变暖。

  事实上,即使是美国加入了《京都议定书》也不会在短期内很大程度改善气候变暖问题。《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2年,所有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数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义务。

  而除了美国之外,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印度以及巴西等。(美国研究机构“Pew全球气候变化中心”发现,2000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二,占全球排放量的14.8%,而美国占20.6%,欧盟14%,印度5.5%,巴西2.5%)。

  而且,对于2012年之后该怎么办,议定书并没有达成协议。这对于现在就很脆弱的“阻止地球变暖联盟”是一个更大的挑战。要不是俄罗斯在2004年11月的及时加入,这一次欧洲人可能会很没有面子。因为《京都议定书》要求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55%以上的至少55个国家签署才能生效,而在美国退出之后,只有获得占全球温室气体排量17%的俄罗斯的加入才有可能达到这一要求。无怪英国《金融时报》提醒说现在就需要开始考虑2012年之后的谈判问题。

  除去美国之外,对于国际社会花费如此大的力量来推动《京都议定书》的另一种批评意见认为,国际社会并没有把当前世界面临的重点问题顺序排对。这其中“哥本哈根共识”的组织者比约恩隆伯格是代表人物。

  在隆伯格的专栏文章里,他表示,一些世界顶尖的经济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去年5月的“哥本哈根共识”上发现,HIV/艾滋病、饥饿、自由贸易和疟疾是人类的当务之急,人类在以上方面的投入会取得最佳效果。

  相比之下,气候变化的应急反应是最不重要的所谓当务之急。事实上,与会的经济学家们将这些冒险行为——包括《京都议定书》——称为“不良项目”,因为它们事倍功半(参阅本期专栏《京都的主次不分》)。

  不过,越过《京都议定书》的现实经济意义来看,此次《京都议定书》能够生效仍然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因为,小布什执政以后大力推行单边主义,这是国际社会第一次不是在美国领导(甚至未获得美国支持)下而采取的一次集体行动,其象征意义可能需要时间来慢慢理解。这会不会是美国衰落的又一个象征呢?

  并且,在改变气候上主动承担领导责任,此举不仅令欧洲人占据道德高地,更有可能对未来全球经济发展设立一种制约,从而有利于欧盟、日本等节能技术先进国家(比如节能汽车、风力发电等),而不利于美国这种高耗能经济的长远发展。

  对于正处于重工业化阶段的中国来讲,选择加入《京都议定书》既有好处,又有挑战。好处不仅在于这有利于树立中国负责任国家的形象,更在于能借此契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升级与转变,因为我们不应该重走西方工业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挑战在于这对一些中国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或许,中国正好可以利用从现在到2012年这一段时间来考验中国经济是否会受到环保成本上升的制约。

  英国首相布莱尔已经把应对气候变化列为今年全球领导人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从1月起英国将担任八国集团(G8)轮值主席国,而从7月开始,英国将担任为期6个月的欧盟轮值主席国,这给了布莱尔大力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好时机。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迹象显示美国会采取任何令人鼓舞的措施,布什的立场还是照旧:要判断气候变化存不存在,到什么程度才会变得危险,还需要开展更多科学研究。

  到2012年时,相信英国首相布莱尔和美国总统布什都已经不在任上,在具备新的政治理念的领导人上台之后,或许会给解决全球气候变化运动带来新改变。

  编辑:和新风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京都议定书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